新生人数上不来,转化率低,续报还佛系,这几年市场行情不好,给了很多团队成员敷衍老板的理由,换人+不断学习还是无济于事,是不是这个行业真没法干了?
去年我记得我写过一篇文章【再好的市场有人做得很烂,在烂的市场有人做的很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考古一下。
在销售团队里有一句话: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这句话什么意思了,说白了就是领导人指挥不当,让原本有能力的个人或者团队,在错误的方向使劲却拿不到结果,让没能力的团队直接原地解散。
这个过程我是非常清楚的,从后勤团队,到销售团队,再到市场运营团队。
三种形式团队我都经历过,见过全国头部老师的运营团队是喝咖啡的做业务,也见过教师团队没能力却想立牌坊,而后勤负责人则是下午就开始和厨师喝酒。
一个团队的负责人调性就是团队调性,校区校长后端消化能力很强,那么前端业务就会很烂,不是说方式不对,而是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太差。
一个好的运营校长不止后端消化运营能力要强,前端打市场的能力也许具备,这样才能让校区的生源源源不断。
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具备营销能力,那么如何选择或者成为好的运营校长,需要具备以下3点:
1.对业务流程的把控
2.对团队执行力的调配
3.能把数据转化为生产力
营销管理有一句话叫流程出结果,但不是什么流程都有你想要的结果,所以作为负责人,对流程的把控就显得非常重要。
培训行业毕竟不能跟大行业相比,那些大行业一个萝卜一个坑,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不犯错就是对工作尽责。
但培训行业不一样,一个预付费并且缴费和体验者不是一个人的行业,业务流程不只是收费前,还包括收费以后的教学,如果想要口碑传播,从宣传到教学再到老带新都包括在业务流程里。
毫不夸张地说,培训行业的业务流程是最难把控的,因为它的产品没有实物,需要人来传递,并且效果不存在标准。
所以没有标准才需要时刻把控,有标准的只需要重复标准动作。
如果你能听明白这一点,那么你就知道为啥团队执行力还需要调配。
就是昨天,我家小朋友所在的托管班老师发了一张照片,他们班所有人都在吃饭,唯独我家小朋友在无聊玩单人小游戏,老师还特意说了一句,说他不饿。
我就很好奇,问为啥他不吃了?这算是很正常吧,老师回了句他不饿就没下文了。
从工作角度看,积极回复,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也有执行力,但是这个老师好像不太适合做回复这事,我估计就是教学老师,说白了这种情况如果再加一句:我劝了几次他都不肯吃,要不我电话联系您一下,您说一下可能孩子就听话了,我们一起配合一下。
这只是一件小事,最后还是我主动加了那位老师微信,说以后可以联系我。
我记得之前我们团队就发生过一次跟学员的危机,但是我们是层层负责人全部站出来回复自己环节的情况,最后我也给学员打电话,搞的学员都不好意思了。
我这不是再较真,校区执行为什么要这样,说白了就是你的所有动作都是在为自己攒口碑,口碑这两字的背后就是知道老客户的价值。
我见过很多校区负责人,我就发现,大部分工作都停留在收费前,或者收费后工作切割得一干二净。
不去做执行力的调配,就会把自己的团队培养成大公司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有一句话叫:管理是艺术。
为什么是艺术呢,很简单:艺术没有标准,因人而异。
前面讲了那么多,好像跟营销也扯不上什么关系,不着急先看一下营销是什么:
营销是企业发现,创造和交付价值,以满足一定目标市场需求,同时获取利润的一系列活动。
这是营销管理这本书里面经常说到的一句话,并不是大众理解的通过活动策划来获得现金。
也就是说从开始招生到教学结束都是你的营销过程,你需要去用心管理。
话说回来了应该怎么管理呢,这就是我强调的第3点:把数据转化为生产力。
用数据说话,而不是我觉得,我相信很多机构负责人都听过这句话,但是数据呈现后怎么转化为生产力,这就是个大难题。
我举个例子,我相信但凡开了1年以上的机构,每月流水还是有的吧,把他从软件或者本子里整理出来,把淡季和旺季先区分开,一般你所认为的旺季流水就可以作为淡季的目标,而旺季你可以理解为可以无限放大不设限。
不要觉得不可能,这事我就在三个项目上干过。
你拥有了数据,你就知道如何去做调整,招人的目的也就更明确,花钱营销也就有了方向。
拿全国市场来衡量自己的市场,就是典型的我觉得,你拿一线城市做对比,你流量不够,你拿县市做对比还分消费能力。
这三项能力就是把前端和后端串一起,光做口碑是谈情怀,只做前端会被认为是恶意营销,串一起就是一个合规校长的营销能力。
最近慢慢地把更新频率拉起来,我经常说写培训行业的文章是最难的,因为他的受众是老师群体,如果我一直在写,也希望给些动力反馈,觉得写得好,点赞或转发,能够关注上就更好,缘分就此开启。
如果有好的主题也希望后台留言,我会把他当成文章写出来。
往 期 精彩
*关联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