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以“数”启思 以学赋能——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之第三章

文摘   2024-12-25 14:41   河南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

与发展核心经验


眼睛抵达不了的远方

书本里可以

......






本期共读

人生最美的时辰,是在书海漫步


  

 








BOOK






知识回顾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模式要点梳理如下:

1.模式与数学的关系如何?


曾有学者提出“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所谓模式,就是反映客观事物和现象之间本质、稳定、反复出现的关系,模式认知就是对事物和对象的具有隐蔽性、抽象性的规律特征的认识,包括图案、花样、动作、声音或事件等等。

数字重复着同样的顺序、几何图形组合可以发现模式的规律等,幼儿需要机会在数学中发现和讨论模式。

任何模式都有规律性、重复性、预见性、隐蔽性、多样性等基本特性。


2.模式有哪些分类?


一是按照组成的基本单元,模式可以分为重复性模式和发展性模式。还有学者按照基本单元的不同,把模式分为重复模式、循环模式、滋长模式、变异模式。

循环模式如:潮起——潮落,日出——日落,春——夏——秋——冬,等交替的自然现象;

滋长模式如:一,一一,一一一,……;

变异模式如:红蓝黄、红蓝绿、红蓝紫、红蓝灰。

二是按组成模式的载体不同划分,把模式分为实物模式和符号模式。


3.模式与排序的关系?


排序是指将2个以上的物品或对象按照某种规律排列成序,儿童的排序操作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的,它涉及到对序列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模式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稳定、重复的关系,但其不局限于视觉的呈现,还包括声音、动作等听觉、动觉参与的关系。

因此,模式比排序活动具有更宽泛的内涵。


4. 幼儿模式概念发展的六阶段是什么?

一是描述顺序;二是描述和建构线型模式;说那是复制一个次序;四是创建一个次序;五是创建一个模式;六是认识循环模式。


5. 一日生活中如何进行模式的学习?

一日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模式认知和学习的情境,如搭积木中的复制模式;歌曲、打击乐和手指游戏中去探索和创造模式;在美术创作中表现和运用模式;在故事和绘本中寻找和描述模式;在大自然中发现和寻找模式;在运动火星游戏中通过身体大肌肉动作去表现模式等。





BOOK







阅读感悟




     通过核心经验的案例,我们了解到运用模式经验提高幼儿的兴趣,并在游戏情境中捕捉模式,让幼儿运用模式经验来“玩”游戏。模式结构并不复杂,活动对孩子的挑战点在于对模式规律的语言表征和交流,教师较好地捕捉了幼儿模式认知上的难点和重点。对于幼儿来说,从动作到语言体现了幼儿从数行动到数思维的抽象性发展水平,讨论、思考和数学语言表征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幼儿思维抽象性水平的体现,也对幼儿后续的数学学习和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案例中,教师从模式规律的共性发现,到启发孩子的视觉表征复制模式,再到引导儿童讨论用其他,将儿童的认知点移向了重复性结构单元,使得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启发式问题情境下进行比较和转换。教师关注到了幼儿数学思维中的多元表征,也使儿童的模式认知活动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断引导幼儿认识物体形状、观察物体数量、以及通过动作语言等提高数学抽象性发展水平,有效提高幼儿对数学认知、感受、体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读书是一生的修行

愿我们手捧书香

在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

更接近教育的真理


朗读:陆小捧

编辑:辛宗宁

审核:王理献

总编:刘克鲜




方城二幼
彰显二幼特色 传播最新教育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