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 | 博学 | 尚美 | 拓新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
教育浸润生命
科研周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重大责任使命。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和评价改革,深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机制,扎实做好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的推进和交流工作,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促进学校高品质育人高质量发展,2024年5月13-17日,由北京市教育学会教育改革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承办的“学科跨界、实践统整、五育融合——新时代学校常态课堂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 圆满召开。
本次研讨会活动分开幕式、高中专场、初中专场、小学专场、学前专场,全面展示和深入交流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以“教育浸润生命”为核心教育理念,基于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校本研究专项课题《新时代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策略的实践研究》的实践探索和阶段成果。
来自本市和全国各地(如浙江、内蒙、河北等)100多名中小学领导和骨干教师,每天每场30-50名本校学生家长代表、20-30名有意向加入亚太的访校家长,以及每天每场50-60名本校相对应教师人员共同参与本次研讨会,分别与邀请到会对各场次进行专业点评和指导的多位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教授以及领导一起共商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和创新素养培养方式,共同探索新时代常态课堂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样态、新策略。
本次研讨会是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和课堂实践的一次高层次学术交流研讨活动。会议的成功举办,对于推进学校常态课堂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相信在本次研讨会的推动下,学校各学科各学段将进一步相互学习,融合贯通,使得我校整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更上一个层次。
科研周
开幕式
5月14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报告厅举行。莅临开幕式现场的各位嘉宾有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唐亦勤,北京市教育学会教育改革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秀晶,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林春腾,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等。
开幕式首先是由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唐亦勤作领导致辞,唐会长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战略决策,提出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也成为中小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实践探索的重点内容。本次研讨会是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基于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校本研究专项课题《新时代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策略的实践研究》的实践探索和阶段成果,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和研讨,加深大家对基础教育常态课堂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解,加强大家对学科跨界、实践统整、五育融合等理念策略的重视,从而促进相关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进一步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两位教师带来主题发言:一位是学校初中教学副主任,洪阿丽博士,她发言的主题为《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初中跨学科学习探索与实践》,另一位是学校高中地理教师赵超博士,她发言的主题为《依托常态地理课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
在两位教师发言的基础上,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徐向东作《新时代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常态化教学实践与思考》的大会主题报告。该主题报告指出,随着国际形势以及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备受教育部门及相关部门的关注。传统意义的选拔后再培养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在此背景下我校提出常态化、行政班环境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旨在转变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探索创新人才思路与方法,拓宽创新人才培养渠道、范围,以创新人才培养为重点,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品质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主题报告包括政策依据与理论基础、研究目标与实施路径、研究过程与推进、研究阶段成果和效果四大部分,系统的阐述和汇报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校本特色研究的过程和成果。
开幕式还带来了两节常态课堂研究课展示:一节是学前大班科学课,主题为《神奇的过滤——污水变干净了》,由学校学前部汤伟东教师授课,本节课以怎样把污水变干净为驱动性问题,通过制作简易过滤器等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学习基本的水净化方法,了解过滤的基本知识;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能力;另一节高二生物课,主题为《核酸检测——细菌的分子鉴定》,由学校高中部李东霞博士授课,这节课结合学校高新实验室特色,以大家熟悉但又不太清楚的“核酸检测”为突破点,围绕基因扩增及检测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严谨专业的科学实验研究过程,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逐步落地。
开幕式最后,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作专家点评,刘教授认为学校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常态课堂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理解深刻,实践方面结结实实地向前迈开了一大步,主要感想有三点:一是这个课题选题非常有意义,校长报告整体布局非常好,理念成果成体系,形成学校的一种创新人才培养文化,深入到学校教师的头脑和行为之中;二是这个研讨会规模空前高度创新,一所学校连续五天主题研讨体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三是学校高学历教师拔尖创新人才师资特别得多,只有有大量的拔尖创新教师才能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刘教授还从专业的角度对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做了深入的探讨,对两节特色研究课做了具体的点评和指导,总体来讲,刘教授对本次课题展示活动,包括两个发言、一个报告和两节研究课给予高度评价,他期待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研究的经验成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活动全程
精彩回放
活动完整回放已在学校官方视频号上架,根据下方目录找到对应视频即可回顾现场精彩~
小学专场
科研周
吕娅(三年级语文)
研究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黄楚掀(三年级语文)
研究课
赵州桥
王海娜(六年级美术)
研究课
色彩的联想
张春莉
专家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燕萍
教师发言
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整体设计与落实
贾杰
教师发言
科学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索
郑周
教师发言
立德为本: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道德基石
马伟伟(五年级数学)
研究课
图形的旋转
鲁慧洁(六年级数学)
研究课
气象数据及其处理
张春莉
专家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双(一年级英语)
研究课
It’s good to have friends
史宇(五年级英语)
研究课
Get Ready for Your Guests
孙文龙(五年级英语)
研究课
Behave like a smart host
钱小芳
专家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
初中专场
科研周
满玉丽(八年级语文)
研究课
永远的长征
王婉(七年级语文)
研究课
海底两万里
高彦敏(九年级数学)
研究课
最优选址问题
高潇怡
专家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青少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任民进北京市委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
张强
教师发言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的探索
李凌锐
教师发言
物理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郭旖浓
教师发言
创新教育的领航者——塑造学生创新品质的前瞻性实践
任月婷(九年级物理)
研究课
生活中的电热器
范蕾(七年级音乐)
研究课
沂蒙山小调
高潇怡
专家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青少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任民进北京市委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
陈楠(八年级英语)
研究课
Summer in Beijing
王冉然
研究课
Making a school radio programme
张博文
研究课
The Pearl of China——寻找桃花源
钱小芳
专家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
高中专场
科研周
陈秀然(高二语文)
研究课
为政以德
韩子健(高二数学)
研究课
数列中的递推
吴苏日咕嘎(高一英语)
研究课
Art——Masterpieces
暴生君
专家点评
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教研员,原教材室主任
王雅萍
教师发言
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探索
丁兆倩
教师发言
高中历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
付瑞
教师发言
依托常态体育课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
郝晨(高一物理)
研究课
体育中的力与运动
王静
研究课
国风雅韵 诗词乐诗
暴生君
专家点评
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教研员,原教材室主任
学前专场
科研周
王诗瑶(学前大班)
研究课
镜里千秋
徐萍萍(学前大班)
研究课
创音时刻
谭晶(学前大班)
研究课
玩转三角形
郑雨涵(学前大班)
研究课
跳跳王国
霍力岩
专家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院院长
杨树池
领导讲话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学前教育中心和京师心育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科研部
编辑:韩昊桐、梅子颖
签发:校长办公室
中国传统主题色:藏青
点击“在看”,陪生命走过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