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一下,不吐不快。
英语学习有两个巨大的bug:
1. 用不上
大多数场景下,汉语就够用了,没有强烈使用英语的需求。
2. 没兴趣
对英美文化实在产生不了兴趣,为了完成研究作业可以读资料,没有这些硬性要求就不怎么想碰了。
这两点很能抑制学习英语的冲动……
当然,真开始看了又会出现其他问题:
1. 词汇量不够,语法不扎实
因此需要依靠翻译软件辅助理解,好在有AI,不过AI有时候也胡言乱语。
积累了单词,也没用上,背过又忘了,制成记忆卡片,复习着复习着就开始怀疑“费这个劲儿干嘛”。
语法,说来话长,单独列出来后面再说。
2. 语法不上不下
能看能写,但是准确率不好保证,无法自如运用。
看语法书,条目众多,例外更多,记忆量大,做练习效果也不甚好。
读文章,读浅了不入脑,想读深好似又隔着一层纱。
3. 文化隔膜,无法理解潜台词
《雍正王朝》《甄嬛传》等老剧解说众多,看完剧和分析,基本能get到每句台词的真正目的,看评论区谜语人也比较好猜意思,看英语就纯纯单词字面意思了,有种压缩包“解了,但没完全解”的感觉,难受,要到用时更难受。
4. 汉英转换不通
读文章还好,一到现实生活表达,不知如何转换成英语,一搜一问,都是学过的知识点,用时完全没想起,想来也是学得浅不内化,关键时刻便派不上用场。
5. 根本逻辑不同,系统兼容困难
汉字与意思有关联,可辅助记忆理解新字词;组合字词较为自由,从组合字词里也易于猜测词义。
英语词形与发音关系密切,新词多,来源广,光凭词形看不出关系;一词多义,由基础含义引申发散出多种含义,不容易理解其中的逻辑。
……
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心理bug也有几个:
1. 不太自然
每天一睁眼就开始沉浸汉语环境,外语则需要专门安排时间学习,时间一过又回到原来的环境。
专门安排,没有融入日常生活和思考,任务感强烈,总想逆反撂挑子不干。
2. 意义感
若是学习全新的语言,从0到1就很欣喜,自己的精力时间没白费,脑子还是好使。
英语已经过了这个阶段了,像是卡在瓶颈期,不上不下异常难受,总怀疑“这样做有意义吗”。
尝试过复杂的方法,很快放弃,还是大道至简最好。
以前看过一本书,提出一个特别的观点:注意汉英对比。
核心意思是,利用好汉语,多做汉英对比,把握语言之间的差异。选择有价值的句子,不论难易长短,再微小的区别都要细细比较琢磨,内化于心。
近来没有“输出”的需要,“输入”的尚未清点检查,恐怕已经遗失,需想办法锻炼一下,积累下来,记在公众号上。
需得备个本子和笔,手写一番印象深刻,又不受条件限制,也不易分心,手机的诱惑确实大,然后每天整理发送出来,过段时间再整理下。
这样子倒是便于日更,如果能做到的话。
暂时写到这儿,写出来脑子清爽多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