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不少古代背景的小说,涉及一些历史知识,还有今人发明的“规矩”。后者略掉,只看前者罢。
服饰、饮食与典章制度最为明显,前两者宜结合图片视频深入了解,后者宜图表文字加以叙述。
以《中国历史百科全书·典章制度卷》为参考书。
先看目录所作分类:
有人吐槽“权谋剧/文”幼稚,一项证据便是“缺乏典章制度设计”,不知国家如何正常运行,一切权谋都以主角的意志为转移,既不符合逻辑常识,也违背从小所受的唯物主义教育。
先从“行政区划制度”说起,这个电视剧看多了都好理解。
今天的“省市县区”,元代的“行省”,宋代的“路”,唐代的“州“”道”,都是“行政区划”,最大的问题在于:
1. 在哪儿?这个需要结合地图,倒是不难解决
2. 有多远?有时读小说,主角团转战全国各地,好似孙悟空翻筋斗一般简单。《长安的荔枝》中对“长途运输”做了具象化的描述。
3. 怎么去?古有“路引”,今有“介绍信”,全国溜达需要各种通关文书,小说里经常省了这个步骤,说出去就出去,一般是跟着高级领导出差,一路开绿灯通行。
再说“刑律制度”。所谓“刑律“,即“根据法律定罪量刑”。
“大明律”是“法律”,“谋逆”是“定罪”,“凌迟”“流放“是“量刑”。
小说里的罪名和量刑一般都比较重,和网友断案差不多,十个有八个死刑起步。
律令都比较简略,也是为了读起来轻松又爽。如果借鉴真实案例,很考验作者笔力,也考验读者的逻辑推理能力,读起来容易懵逼,也没了爽感。
至于“兵制”,许多人既熟悉又陌生,关键是没有切身经验,写起来漏洞百出,因此大多不涉及。
即便是在网上看那些专业的退役军人写的帖子,也只能勉强理解,强行在小说里面添这一笔,那水平跟雍正用兵差不多,和通泊惨败……
“官吏选考”和“官制”放一起,电视剧或者小说,大多喜欢高级官员,要见皇帝方便得很,上朝开会都站前面,做了无数坏事,总以大boss身份在幕后watch you。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各种具体事务该交给基层干部,而不是用来劳烦高级官员,他们不动的时候是“风向标”,动了是“旗手”。
权臣也是小说的重要元素,还可以安排成主线,读着吧这步步为营的算计确实爽,一翻开史书又感觉哪里不对劲。写帝王心术,看了后还是感觉不对劲,总感觉这皇帝像是“嫁接“品种。
之前读郑小悠所著的《年羹尧之死》、《九王夺嫡》、《天地古今惟一啸》、《清代的案与刑》以及《人命关天》,详细了解年羹尧一案的始末:
只调动官僚系统而避免使用军事手段,通过毫无瑕疵的法律程序体现君主的个人意志,制服一个手握重兵、控制四省,身兼功臣与外戚双重身份的权臣。这种高难度工作,即便在皇权极盛的清王朝,也只能由雍正帝这样权谋精湛的帝王完成,是特例而非常态。 《人命关天:清代刑部的政务与官员》
和真人一比,小说里写的总感觉差点意思。
“税役制度”也很好理解,比如说雍正新政推行的“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小说里写土地兼并多,徭役提得少,税赋经常数目对不上,被地主官员们吞了。
“制度改革”可大可小,这个小说里倒是多有涉及,比较粗疏,在作者熟悉的领域里稍微详细一点。
最后来到“户籍制度”板块,“户籍”影响深远,表现形式因时而异,这个与古代既有联系又有巨变,读来十分有代入感。
《西游记》中唐僧受李世民之托,前往西天取经,现实中玄奘偷渡出国,差点被逮住。唐朝“开放”不能理解成今日这样方便的人口自由流动。
在“户籍制度”一章,有几个常见常用的“词”,看一下具体解释:
黄册
黄册是用来登记丁口和税粮的,它既是户籍,又是税册。 《中国历史百科全书·典章制度卷》
《显微镜下的大明》里提过这个,明代的黄册,还被火烧了。
鱼鳞册
鱼鳞册也叫“鱼鳞图”,是地籍。 《中国历史百科全书·典章制度卷》
黄册以户为主,鱼鳞册以田为主,两个册子一对账,便于发现问题。
亡命之徒
“亡命之徒”,自然就是没有户籍之人。当然,除灾荒战乱之外,脱籍或没有人籍者之中,的确不乏胆大妄为、犯法作恶之徒。故后来“亡命之徒”,实际上也就与“不要命的家伙”成了同义语。 《中国历史百科全书·典章制度卷》
汉代的户籍也叫做“名籍”,“命”同“名”。没有户籍,emmmm,那不就是黑户?即便在今天,黑户都面临不少生活工作上的麻烦,更不必说古代了。
一脉相承
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一直到清代,用大同小异的组织形式将人口编制起来,虽然名称不同,但沿革有序,一脉相承。 《中国历史百科全书·典章制度卷》
什么“啬夫”“里正”“百夫长”之类,都是户籍管理编织的一员。
玉牒
玉牒的本意,是古代帝王封禅郊祀时所用的文书,可能在举行这类仪式时,在玉牒中写有帝王家族主要成员的姓名,以求上天庇佑,后来就专门用来登记帝王家族人口,成为一种特殊的户籍。 《中国历史百科全书·典章制度卷》
相当于皇室的户口本。前段时间看“西城大妈”的微博,有条关于日本皇室的,了解了才发现皇室的人没户籍,如果嫁进去要脱籍。
就先到这儿吧,反正也没吐槽够。以后有空再写。
争取每天都写点东西,免得母语汉语也荒疏了,再做点深度阅读,对冲一下上网冲浪。
至于外语,emmmm,没有精神共鸣,感受不到乐趣,还不如看古文有意思……而且总有种,外语学到一定阶段,就得回过头来提高汉语水平的“召唤”,要不然两门语言水平都不上不下的,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