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是中国第十一个国家公祭日。公祭日的主题和活动为思政课提供了生动且沉重的案例。思政课教师通过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如侵华日军的暴行细节、遇难者的悲惨遭遇等,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战争的残酷、侵略者的罪恶。通过阐述南京大屠杀等真实的历史事件融入思政课,能使教材中的爱国、和平等抽象概念具象化,加深学生对国家主权、人权、和平理念的理解。
忆:国家公祭日的由来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从1994年开始,江苏和南京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号举行哀悼仪式,但这些都停留在地方层面。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立法形式将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到国家层面,目的是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014年12月13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首个国家公祭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公祭日上讲到: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国家公祭日的设定,既是我国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缅怀,也是对我国始终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生存铁律,反对侵略战争的坚定决心。
忆: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意义
国家公祭日作为国家层面的纪念活动,其设定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铭记历史
南京大屠杀是一段极其惨痛的历史,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让人们深刻铭记这段历史,以及中国在近代所遭受的苦难。它提醒着人们,历史不容忘却,曾经的伤痛是中华民族永远的记忆,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缅怀先烈与遇难者
国家公祭日为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杀戮的死难者,以国家公祭的形式表达对他们的缅怀和敬意,让他们的遭遇和牺牲被永远铭记。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国家公祭日的设定及相关教育活动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性,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维护历史真相与尊严
日本曾出现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侵略历史的言论和行为,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有力地回击了这种歪曲和篡改历史的行径,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还原抗战历史真相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了历史的尊严和正义。
促进和平教育
国家公祭日的相关宣传教育活动教育人们要珍惜和平,明白和平来之不易,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避免重蹈战争的覆辙,同时也向全世界表达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体现国家意志和尊严
国家公祭日以国家的名义举行公祭活动,体现了国家对历史事件的高度重视和对遇难者的尊重,展现了国家的意志和尊严,也让人们感受到国家在铭记历史、维护和平方面的责任和担当。
探:思政课教学对国家公祭日的教学建议
1. 营造氛围,引入主题
在课程开始时,可以通过播放《安魂曲》或者大屠杀的相关视频,同时展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雕塑、公祭仪式的场景等图片,营造沉重的氛围,自然地引出国家公祭日的话题。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场景的感受,引导他们思考国家公祭日设立的必要性。
视频来源于网络
2. 讲述历史背景,强化记忆
详细地讲解国家公祭日所纪念事件的历史细节。以南京大屠杀为例,讲述日军的暴行,包括大规模屠杀平民、强奸妇女、抢劫财物等具体行为。利用具体的数据,如南京大屠杀中遇难同胞超过30万,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残酷程度有直观的认识。
展示历史图片、幸存者口述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那段黑暗的历史。比如夏淑琴老人讲述全家惨遭日军杀害的经历,这些第一手的资料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的真实性。
3. 挖掘思政内涵,深化理解
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强调国家公祭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契机。说明铭记历史是爱国的一种表现,让学生明白国家的兴衰荣辱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例如,讲述爱国人士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拯救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引导学生思考在和平年代如何践行爱国主义,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等。
和平价值观教育:思政课教师要阐述国家公祭日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指出铭记历史悲剧是为了避免战争再次发生,这是对全人类和平的责任。可以引用国际反战人士的观点和行动,如一些外国友人积极参与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呼吁世界和平,让学生理解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思政课教师也可以借助近期讨论比较热烈的美国小伙Kail赠送中国日军屠杀相册的故事,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看待历史,如何去看待与践行和平价值观教育。
民族精神教育:思政课教师在讲解国家公祭日体现的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在面对巨大的灾难和伤痛时,中华民族没有被打倒,而是在废墟中崛起。举例说明中国在战后的重建和发展,如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科技等领域的飞速进步,体现民族的自强精神。
历史教育:国家公祭日设立是为了让人们铭记历史真相,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暴行的惨烈程度,以及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引导人们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走向未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公祭日活动中蕴含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如人们通过默哀、献花等。通过设立与纪念国家公祭日,有助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 开展多样活动,增强体验
组织讨论: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如“国家公祭日对我们这一代人的特殊意义是什么?”“作为青年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和平?”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相互启发,深化对思政知识的理解。
角色扮演:安排角色扮演活动,如模拟联合国会议,让学生代表不同国家,就战争罪行和和平维护等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国家公祭日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
主题创作:布置与国家公祭日相关的主题创作任务,如写一篇演讲稿、制作一张宣传海报等。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思政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5. 联系实际生活,拓展应用
思政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公祭日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在网络环境中如何正确对待历史问题,避免传播错误信息;在与外国友人交往中,如何宣传国家公祭日的意义,维护国家形象和历史真相。也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去探讨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我们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如何铭记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建议。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或纪念仪式,如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祭日纪念活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国家公祭日的价值。
燃公祭之烛,
照历史来路;
怀沉痛之心,
筑强盛国度。
欢迎关注!!!
欢迎加入《缘来思政》论文、教学资源分享交流14群
2025年春人民出版社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