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韩国戒严风波始末
2024年12月3日晚10时25分,韩国总统尹锡悦突然进行电视直播,宣布实施“紧急戒严”,声称要铲除“从北势力”,维护“自由宪政秩序” . 随后,韩国戒严司令部发布一号戒严令,禁止国会和地方议会、政党活动,以及政治结社、集会、示威等,还管控所有言论和出版。
此令引发轩然大波,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呼吁民众保护国会,称尹锡悦不再是总统 。同时,国会出入口被关闭,国会议员通行受阻,试图进入国会的人群与警察发生冲突。
12月4日凌晨,韩国军队进入国会维持秩序,与国会议员及辅佐官发生冲突,戒严军甚至试图闯入国会会议厅 . 而韩国国会举行紧急全体会议,190名参会议员全票通过废除戒严令的决议,国会议长宣布紧急戒严令无效,进入国会的军人撤出。
当地时间4日凌晨4时27分左右,尹锡悦宣布接受国会要求,解除紧急戒严令,距离其宣布实施仅6个多小时 . 戒严令解除后,共同民主党敦促尹锡悦立即下台,并于当日上午称已推动弹劾,将以内乱罪告发尹锡悦及相关官员,下午6个在野党联合发起针对尹锡悦的弹劾动议案并递交国会。
韩国国会议事堂
02 韩国戒严风波体现的思政知识
民主政治
民主的真谛:真正的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韩国此次事件中,总统发布戒严令的行为没有经过充分的民主程序,未广泛听取民众、国会等多方意见,这违背了民主的本质要求,显然也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同时,而此次戒严事件中,尹锡悦未经充分民主程序发布戒严令,限制国会、政党等活动,严重破坏民主原则,有走向独裁之嫌。而国会全票通过废除戒严令决议,则是民主力量对独裁倾向的有力回击,彰显了民主制度的自我纠错能力和价值。
民主制度的运行:民主制度下的权力是相互制衡的,韩国的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分支应相互制约。此次事件中总统试图以戒严令破坏这种制衡关系,这警示人们民主制度需要严格遵守和维护,否则就可能出现民主的倒退,尤其是要借助制度来保障民主的运行。
法治精神与法治社会
法治原则:法治要求一切行为都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此次戒严风波中,韩国总统的戒严令如果没有合法依据,那就是对法治精神的践踏,这提醒人们法律是社会运行的基本准则,任何人、任何权力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依法维权意识:韩国民众和在野党通过合法途径抵制戒严令,这体现了依法维权的重要性。在思政教育中,思政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不合理的权力行为,要通过合法的方式,如利用法律武器、合法的政治参与等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社会稳定与人民福祉
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政治动荡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此次戒严事件使韩国社会陷入紧张氛围,经济活动、民众生活等都受到影响,这说明政治的平稳运行是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更彰显出民主政治对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作用。
人民的力量:在总统突然发布戒严令后,在野党和民众共同抵制戒严令取得成功,这体现了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思政课上可以借此让学生明白,人民应该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稳定与动荡
戒严令的发布使韩国社会瞬间陷入紧张混乱,引发民众恐慌、社会秩序紊乱和政治对立加剧,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这表明政治决策的不当与权力的滥用会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健全的政治制度和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来保障,尤其是需要保持对于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确保权力真正为人民作用。同时,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借助我国的民主制度进行对比,夯实学生对于我国民主制度的认同感。
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
此次戒严事件中,韩国民众积极响应在野党号召,抵制戒严令,体现了较高的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热情。公民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维护权益,推动了事件的发展和问题的解决,也启示人们要增强公民意识,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共同维护国家和社会的良好秩序,正确认识到民主政治建设中主人翁地位,积极行使民主权利。
03 韩国戒严风波的教学建议
环节一:课程导入
通过播放韩国戒严风波的相关新闻视频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让学生对这一事件有初步的直观认识,随后引导学生思考该事件背后可能涉及的政治问题,从而自然地导入课程主题。
环节二:知识讲解
事件背景介绍:讲述韩国的政治体制、朝野党派的基本情况,以及此次戒严风波前韩国国内围绕预算案、弹劾等问题的朝野斗争背景,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大环境。
戒严令发布与内容:详细讲解尹锡悦宣布戒严令的具体过程和戒严令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国会、政党活动、言论出版等方面的限制,使学生明确该事件的核心要点。
相关法律规定:介绍韩国《戒严法》中关于戒严令的分类及发布条件等规定,如“紧急戒严”需在战时、事变等特定情况下,且经国务会议通过,总统才有权宣布,让学生理解尹锡悦行为的合法性争议。
环节三:问题分析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尹锡悦发布戒严令的原因及动机”“戒严令对韩国民主制度的影响”“国会在此次事件中的作用及意义”等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其合作学习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观点分享与点评: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问题,如从权力制衡、民主法治等思政理论角度剖析事件,使学生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议题设计:
环节四:理论升华
民主与独裁的博弈:探讨尹锡悦的戒严令对韩国民主制度的冲击,以及国会抵制戒严令所体现的民主力量,让学生理解民主制度下权力制衡和公民权利保障的重要性。
权力制衡机制:分析国会与总统在此次事件中的权力博弈,阐述权力制衡在维护政治稳定和防止权力滥用方面的关键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三权分立等权力制衡机制的意义。
法治精神的体现:强调尹锡悦未经国务会议通过发布戒严令是对法治精神的违背,而国会依法废除戒严令则是对法治的维护,使学生明确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地位。
环节五:总结归纳
内容总结:对韩国戒严风波的全过程、引发的问题及相关理论分析进行系统总结,梳理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核心要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启示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该事件对我国政治制度建设和民主法治发展的启示,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完善我国的政治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等,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制度自信。
环节六:课后拓展
布置作业:思政课教师在讲解完相关素材后,可以根据民主主题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韩国戒严风波的小论文,进一步阐述自己对该事件的认识和思考,加深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增强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同感。
推荐阅读:推荐相关的政治学名著、学术论文或时事评论等资料,供学生课后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引导学生持续关注国际政治动态,提高其政治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欢迎关注!!!
欢迎加入《缘来思政》论文、教学资源分享交流12群
大国风范!从习近平总书记“拉美行”探思政课如何讲好G20的故事
新鲜出炉!!!新教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文末可下载
思政课开讲!!!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拉美之行”看人类命运共同体
直击金鸡奖 | 道德与法治视角下第37届金鸡奖获奖者的优秀品质+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