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年来贫困生不合理消费案例
二、浙大女贫困生引发的两种争议
1.不认可该生旅游行为的观点
资助金用途不当:贫困生资助金是为帮助学生解决基本生活和学业需求,如吃饭、穿衣、交学费等,而旅游属于非必要消费,该生用资助金旅游违背了资助政策的初衷,损害了教育公平,使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失去机会。
消费行为与身份不符:公众对贫困生有固有印象,认为其应节俭生活、专注学业。该生旅游照与贫困生应有的消费行为和生活状态不符,引发了公众对其贫困生身份真实性及是否珍惜资助机会的质疑。
缺乏感恩与诚信意识:部分网友觉得该生行为缺乏对资助者和社会的感恩之情,未意识到资助金的来之不易和应承担的责任,违背了诚信原则,辜负了学校和社会的信任。
2.认可该生旅游行为的观点
收入来源合法:该生解释 旅游费用来自勤工助学、奖学金、家教等个人合法收入,并非资助金,从其家庭背景及收入明细来看,靠自身努力改善生活条件并进行适当消费有一定合理性。且据学生表示,2022-2023学年因经济困难有所缓解未申请资助,如若情况如实,对于该贫困生的旅游行为也无可厚非。
不应被贫困生标签束缚:贫困生并非是人生的永恒标签,每个人都无法选择出生,但是拥有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权利。现代社会消费观念多元,贫困生也有追求精神享受和个人发展的权利,不能因贫困生身份就限制其所有非基本生活消费,只要消费在个人承受范围内且未动用资助金,就不应被指责。
三、浙大女贫困生事件的思政知识
1.诚信与道德约束
违背资助初衷:资助金旨在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使其无后顾之忧,而该女生将其用于旅游等非必要消费,这与资助金的设立初衷背道而驰,也辜负了社会和学校对贫困生的关爱与帮助。
引发公平质疑:社会资源是有限的,贫困生资助名额和资金也有限。如在真实接受贫困资助的同时采取一些高消费行为,那就极易引发公众对公平性的质疑,让人们担心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可能失去机会,损害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实现,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缺乏感恩意识:贫困资助代表着国家的关怀,社会的关心,任何一位接受资助应心怀感恩,更合理地使用资金以回报社会关爱。接受资助的同时如若采取高消费行为行为被认为缺乏对资助者和社会的感恩之情,没有充分意识到资助金的来之不易和应承担的责任,属于不负责任的表现。
2.法治意识与规则意识
违反资助规定:《浙江大学本科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办法》明确了资助金的使用范围和要求,如该女生在高消费期间确实属于接受资助的情况,那么该女生的旅游消费属于不合理消费行为,违反了学校的相关规定,因此被取消受资助资格,这也是对于国家和学校相关资助规定不遵守的表现。
反映制度问题:浙大贫困生高消费行为此次事件也反映出学校在资助对象认定和监管方面可能存在漏洞,未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经济状况变化,导致资助资源未能精准投放,凸显了完善资助制度和监管机制的必要性,以确保资助工作的公正、公平和合法,尤其是需要对申请者的真实情况进行了解。
学校依据相关规定取消该生的资助资格,体现了依法依规办事的法治原则。这表明在社会生活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应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而该生缺乏对资助规则的正确认知和尊重,反映出其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的淡薄.
3.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贫困生有接受资助以完成学业的权利,但也有合理使用资助金的义务。国家资助金的目的是帮助其解决学习和基本生活的困难,若将其用于旅游等非必要的高消费,便是没有正确履行合理使用资助金的义务,违背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这也不符合助学金颁发的初衷。
助学金作为国家关怀贫困生学生群体的重要途径,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贫困生群体的生活负担,以此更好投入到学习之中。但是在许多高校,对于贫困资助体系与标准制作并不完善,辅导员一言谈、学生民主投票等替代了具体标准的运用,这不仅侵害了贫困生群体的切身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一些不好的舆论导向与社会风尚。因此,各大高校在对待贫困生资助问题上尤其是要下功夫,优化自主管理体系,让国家的每一份爱心都给予真实需要的人。
四、如何理性看待贫困生消费
贫困生资助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基本生活和学业需求,如支付学费、购买学习资料、保障基本的衣食住行等,彰显了国家对于贫困生的关怀。所以,对于贫困生将资助用于这些必要消费,应该是理解和支持的态度,贫困生无法选择自身的出身,但是有权利享受拼搏美好幸福生活,向往幸福生活的权利。
1.考虑收入来源
在当前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收入来源变得更加多元,如果贫困生的消费资金来源于合法的个人收入,如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奖学金、勤工俭学的收入、家教等,那么在合理范围内的消费是可以接受的,这属于合理利用个人劳动所得改善学习条件,我们不能简单的用贫困生的身份标签去看待消费行为。
2.区分消费性质
必要消费与非必要消费:消费作为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存在多种消费类型,必要消费包括基本的生活和学习开支,如购买平价的衣物用于日常穿着、支付水电费等。非必要消费则是像奢侈品消费、高档娱乐消费等。对于非必要消费,如果是偶尔用个人额外收入进行适当消费,也不应过度苛责;但如果在享受贫困资助的同时频繁或者过度地进行非必要消费,尤其是可能涉及资助金的不当使用,就值得关注。
长期消费与短期消费:在享受贫困资助过程中,如果是一次性的短期稍高消费,如为了参加求职面试购买一套得体的正装,且没有对其基本生活和学业资金造成影响,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是长期维持高消费状态,且消费内容是属于高价格且高频率的,就需要仔细甄别其资金来源和合理性。
3.结合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
理性看到家庭条件的变化。有些贫困生可能家庭经济状况突然好转,或者之前因为特殊原因压抑了正常的消费需求,当家庭收入因合理原因大幅增加,这种情况下其消费行为可能会有所改变,但如果家庭经济并没有实质性改变,而消费却出现不合理的膨胀,就需要进一步审视。
4.看待消费比例
分析整体的消费结构和比例。在日常生活中,贫困生大部分的资金还是用于基本生活和学习,只是小部分用于一些稍高的消费,并且没有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也可以相对客观地看待,如,一个贫困生每月生活费大部分用于吃饭和购买学习资料,但偶尔会花一小部分钱去看一场对自己启发很大的演出。
欢迎关注!!!
欢迎加入《缘来思政》论文、教学资源分享交流10群
往期推荐:
大国风范!从习近平总书记“拉美行”探思政课如何讲好G20的故事
新鲜出炉!!!新教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文末可下载
思政课开讲!!!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拉美之行”看人类命运共同体
直击金鸡奖 | 道德与法治视角下第37届金鸡奖获奖者的优秀品质+教学建议
拉美时刻!!!思政课这样讲好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中国外交
【时政必备】 道德与法治视角下11月(上旬)时事政治深度剖析汇总!
【新卷】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试题
必备!!!50个中学思政课论文原创题目汇总 文末附幸运抽奖粉丝
泼天的流量!!!道德与法治视角下“发型师晓华”与“怀化市政府”的成功之道
成功返回!!!道德与法治视角下神舟十八号飞行乘组返回 融合价值+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