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奇】一生恋爱两次,46岁难产离世,初恋为她扫墓13年,丈夫为她鳏居24年

旅行   2025-02-06 00:01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人的一生注定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张爱玲

王世瑛的一生,刚好就如张爱玲所言。

20岁那年,她邂逅了生命中的初恋。

那个人在台上反抗不公,而她在台下深受震撼。

虽是他主动追求,但她也早已心生爱慕之情。

他便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郑振铎。

图 | 郑振铎

可惜,门第悬殊,有情人难成眷属。

郑振铎仅仅只是短暂地陪着王世瑛走完了青春时光。

而张君劢才是那个真正温柔她余生岁月的人。

张君劢,他既是学者,也是政治家,民国著名的“科玄论战”便是他引起的。

世人称他为“玄学鬼”,但殊不知,他还是“中华民国宪法之父”。

张君劢在第一次见到王世瑛时,便已然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

可以说,张君劢才是王世瑛的归宿。

图 | 张君劢先生

1899年,王世瑛出生于闽县的状元王仁堪故居内。

王家家世显赫,代代人才辈出。

1910年,王世瑛便就读于自家祖姑婆王眉寿创办的福州师范学校。

也就是在这所学校,她认识了自己一生的挚友——冰心。

冰心比王世瑛小一岁,也小一个年级,但两人却特别玩得来。

她曾说:“因为她年纪小,就常常喜欢同低班的同学玩。她很喜欢我,我那时从海边初到城市,对一切都陌生畏怯,而且因为她是大学生,就有一点不大敢招揽,虽然我心里也很喜欢她。”

1917年,王世瑛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附设的国文专修科。

才能出众的她,很快就成为了该校的学生会主席。

与王世瑛一同考进女师范的还有程俊英、庐隐、陈定秀等人。

她们都是未来在新文化运动中崭露头角的第一代女作家。

庐隐早期成名作《海滨故人》中的角色原型便是她与王世瑛,文艺干事陈定秀和程俊英四人。

后来,这四位新时代女性还被世人们称为“亚洲四少”。


其中,王世瑛还被冰心称为“一星”。

出生深宅大院的她,一点也不似大家闺秀,反而跟个女汉子一样到处跑,投身于社会变革。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身为学生会主席的王世瑛和其他两位主席一同带领着同学们砸开了学校的后门,冲出去与其他学校的学子们一同跻身于游行热潮。

五四运动的浪潮,将万千学子聚合在了一起,他们一起反抗侵略,一同保家卫国。

刚好,在报效祖国的道路上,王世瑛认识了初恋——郑振铎。

图 | 青年郑振铎

1919年11月28日,北京福建会馆正举行着福建同乡会成立大会,以声援台江事件。

当时,大会上的第一个发言人便是就读于铁路管理学校的郑振铎。

同为学生领袖人物,郑振铎和王世瑛有着许多共同话题,他们都爱文学,也都甘愿为祖国奉献。

自大会上见过面后,郑振铎便一直心系王世瑛,还直接找到她学校去。

过后,两人便经常通信,还一起创办文学杂志。

渐渐地,王世瑛和郑振铎互生爱慕之情。

很快,郑振铎便向王世瑛求了婚,可王世瑛身为世家子弟,婚事是不可能由自己做主的。

再加上,她当时还是一名学生。

尽管王世瑛思想已与旧时代女子不同,但此等人生大事,在王世瑛看来,还是得与双亲商量一番才可做决定。

可惜,王世瑛的母亲在了解到郑振铎的家世后,便一口否决了这桩恋情。

她说:“王家在福建是有名的世家,既有恒产,还代代为官作宦;你的父亲是教育部的主事,你自己又是个大学生,郑振铎绝不是我理想的门当户对的佳婿,你不要再和他来往了。”

若是论才学论能力,王世瑛和郑振铎绝对是旗鼓相当。

可若是谈门当户对,郑振铎是单亲家庭,家里都是靠着母亲的针线活度日,确实是比不上王家。

遭到母亲反对后,王世瑛虽然痛苦难忍,可却不是最难受的那一个。

郑振铎才是那备受煎熬的一方,他常常借酒消愁,心里有气却无处发。

尽管王世瑛的好友们都告诉她新青年婚姻自主,可她还是选择了放弃这段感情。

生于官宦世家,她终究还是不敢去挑战家庭权威,也不敢不尽孝道去反抗父母。

因此,一个深陷家庭束缚,一个没有勇气上门提亲,两人的恋情不攻自破。

图 | 王世瑛
自从和王世瑛分手后,郑振铎便开始萎靡不振,一直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
在那期间,他还陆续写下了《枫叶》《思》《往事》等诗来表达他内心的愁苦。
他说:“往事如梦,梦到凄苦处便醒了。醒了——莫再提吧!”
后来,郑振铎开始以工作来填满内心的缺失,每天加班加点,只为忘却痛苦。
然而,忘记旧恋情的最快方法或许就是开启一段新恋情。
1922年,郑振铎主编的《儿童世界》发表了一篇童话《怪戒指》。
其撰稿人便是他未来的妻子——高君箴。

图 | 郑振铎与夫人高君箴
高君箴是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高梦旦的小女儿。高家与王家一样,都是富贵世家。
可高君箴与王世瑛不一样,而高梦旦也与王家父母不同。
但许是因为和王世瑛的失败恋情对他影响太深,郑振铎在对待高君箴一事上特别谨慎。
他对高君箴有好感,有喜欢之意,可却碍于门第,不敢自己去提亲。
好在,他有个叫郑心南的同事和高梦旦是福建老乡,专门替他去找高梦旦探底提亲解心愁。
高梦旦在了解到这事后,特别高兴地同意了。
在他看来,反而是高君箴配不上郑振铎。
郑振铎有能力有才华,人品也不错,至于门当户对什么的,他老人家统统不在乎。
若是自家女儿能和郑振铎结婚,那绝对是高家捡了个大便宜,是高君箴有福气。
但是,结婚还是子女们自己的事,就算高梦旦再怎么看好,也得问过高君箴满不满意才行。
刚好,高君箴也对郑振铎有意。才子有情,佳人有意,妥妥的天作之合。
为了让两个腼腆的人能够更深入交往,高梦旦还让高君箴多主动与郑振铎接触,聊聊天,谈谈文学。
许是觉得这样还不够,高梦旦还让高君箴约郑振铎一同去杭州旅游,加深了解。
这一了解,两人便于1923年10月10日在上海一品香饭店举行婚礼了。
事后,王世瑛才收到郑振铎已婚的信件。
初恋情人已成家,王世瑛就算再怎么放不下他,也无法回头重来。
当初是自己放弃的,那今日便只能自食其果。
正如程俊英对她说的“父母之命与自由恋爱不能两全,这是必然的结果。既是您的双亲不允,振铎亦只得如此。

图 | 郑振铎与夫人早期全家福
泰戈尔曾说:“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错过了一个郑振铎,王世瑛虽然也难忍心疼,但既已错过,接下来的日子还是得好好过的。
日复一日,不经意间,她便邂逅了待她如宝的张君励。
同年3月,中国第一桩西式离婚案正在张家上演,其男主角便是徐志摩,女主角则是张幼仪。
而这桩离婚案的“导演”便是张幼仪的哥哥张君励。
“导演”并不代表着这离婚是他给搞出来的,而是在张幼仪和徐志摩婚姻告急时,是张君励向她提议的“文明离婚”。
也是他,在两人离婚后告诫张幼仪,为了保住张家的颜面,她在离婚5年内不能和任何一个男人共同进出,以免落人口实,让世人以为说张幼仪和徐志摩离婚是因为张家闺女不守妇道。
这话既是为了张家门面,也是为了张幼仪的名声。

图 | 张君劢与徐志摩合影
当然,张君励肯出面帮忙也是因为自己深知大多数人都因为包办婚姻而生活得不快乐,就像他一样。
早在1906年,张君励便在父母的安排下与同乡沈氏结婚。
但由于他经常在外求学,夫妇两也没啥共同语言。
而且,张君励对这婚姻本就没什么感情。
可以说,遇见王世瑛的那一刻,才是他开始追求婚姻自主的时候。
1923年,张君励在吴文藻的邀请下,前往清华大学作《人生观》演讲。
说起他这场演讲,在当时可是引发起了一场关于“科学与玄学”的大论战。
身为玄学派代表,张君励认为:科学无论多么发达,而人生观问题之解决,决非科学所能为力,惟赖诸人类之自身而已
他一句话,激得自己的好友,主张科学论的丁文江与他激辩两小时。
也是这句话,拉开了接下来持续半年之久的“科玄之争”。
当然,真正让张君励得以邂逅王世瑛还要多亏泰戈尔访华。
1924年,泰尔戈访问中国,并在张君劢家中发表了演讲。
由于当时中国文坛正陷入“科学与玄学”的论战中,因此有人认为泰戈尔此次访华是张君劢特意搬来的救兵。
至于事实是如何,也难以去追究,毕竟各派有各派的说法。
但一听说哲学家泰戈尔来张宅了,当地许多青年学生个个前来听讲,其中便包括王世瑛。
那时,在好友郭梦良和庐隐的介绍下,张君劢与王世瑛结识。
初次见面,便是一见钟情。

图 | 张君劢与王世瑛
看着王世瑛清秀端庄的面孔,优雅大方的谈吐举止,张君劢开始有了对爱情的向往。
于是,他很快便对王世瑛发起狂热的情书攻势。
他曾写道:“世瑛,世瑛,我所思所书,得与君一一讲习讨论,我之幸运为何如哉”!
面对这波攻势,王世瑛明显有点震惊也有点不知所措,只好写信请远在美国的冰心替自己拿主意。
对此事,冰心曾回忆道:
“忽然得到她的一封信,信末提到张君劢先生向她求婚,问我这结合可不可以考虑,文句虽然是轻描淡写,而语意是相当的恳切。我和君劢先生素不相识,而他的哲学和政治的文章,是早已读过,世瑛既然问到我,这就表示她和她的家庭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了,我即刻在床上回了一封信,竭力促成这件事。
在闺蜜的“竭力促成”下,王世瑛接受了张君劢的追求。
至于为何是追求,而非求婚,那便是因为当时的张君劢家中还有位正妻。
不过,两人的交往过程仍是很甜蜜。
自从王世瑛接受张君劢的追求后,他的世界估计就只有工作,还有王世瑛而已了。

图 | 张家三兄弟,左一为张君劢
当王世瑛率领着福建女师的学生去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参观时,张君劢在其中可是提供了很多帮助。
而当国立自治学院经费遭到否决不给批,需要张君劢尽全力花费许多时间去争取时,他却每日都能抽空去和王世瑛约会。
要知道,在没认识王世瑛之前,张君劢有的时候忙到连饭都顾不上吃。
可有了王世瑛后,在他看来,每日一约会是绝对不能不顾的。
直到王世瑛回福州,而张君劢仍得在上海工作时,两人才开始分离。
不过,异地并不影响两人的绵绵情意,书信便足以传达双方的相思之情。
1925年,张君劢与沈氏离婚后,便与王世瑛在福州举行了婚礼。
这一年,张君劢三十九岁,王世瑛二十六岁。
婚后,王世瑛不再继续写作,家庭成为她生活的重心,相夫教子便是她热爱的“事业”。
抛开家里事务,平日里王世瑛便是张君励的得力助手,不是帮忙整理文字,就是校稿合并。
为了感谢她的“校稿之劳”,张君励在《政治典范》译本的扉页上特地注明“谨以此书献于释因女士”。
除此之外,他还在书籍中的“译者侧言”写道:“译书之苦,在译者拘于原文字句,不欲稍有出入,而读者转觉得其意义晦塞,文字生涩。本书每章译成,请内子释因先读,认为文义不显豁者即加笔削,赖氏于序中声明得其夫人之助,我亦之然。”
其中,释因是王世瑛的笔名,而赖氏则是《政治典范》的原作者。
后来,做了母亲的王世瑛更是一心投在家人身上。
就连冰心都说:“她的敦厚温柔,更是有增无减,同时她对于君励先生的文章事业,都感着极大的兴趣,尽力帮忙我在一旁看着,觉得我对于世瑛的敬爱,也是有增无减!她在家是个好女儿,好姐姐,在校是个好学生,好教师,好朋友,出嫁是个好妻子,好母亲,这种人格,是需要相当的忍耐和不断的努力,她以永恒的天真和诚恳,温柔和坦白来与她的环境周旋,她永远是她周围的人的慰安和灵感!”
然而,生活在动荡年代,并不是每天都能过得幸福的。
1928年,张君劢与青年党领袖李璜在上海合作创办《新路》杂志。
由于杂志内容都是一味地批评国民党专政,发行不到十期便被停刊了。
杂志停办后,张君劢便在青年党所创办的知行学院中教学,继续安稳度日。
但是,该惹的麻烦已惹,该付的代价迟早都得付。
1929年,当张君劢和往常一样教完课步行回家时,在半路上便被几个大汉给绑了。
虽然张君劢也只是一介书生,武力值几乎为零,但在这种情况下,他却是特别淡定地在判断自己所处位置。
根据每天清晨听到的警备号声,张君劢断定自己被囚禁在了上海警备司令部的附近。
自从他被绑架后,他的亲戚好友也都开始惊恐。
毕竟绑匪天天给张君劢家打电话,扬言说若是张家不拿出巨款赎人,那他们就会将张君劢的耳朵割下来。
可王世瑛听着却一点也慌张,反而是更加沉着冷静。
在她看来,张君劢是全国赫赫有名的学者,绑匪绑架他肯定不是图财,而是出于政治目的。
事实如她所料,在被囚禁过程中,张君劢经常被审问的内容都是有关《新路》杂志内容的。
可张君劢并不是懦夫,就算被恐吓被威胁,他也是一言不发,问什么都一概不答。
既然吓唬不了张君劢,绑匪便只好去打电话继续威胁张家人说:不交钱赎人,就把张君劢的头砍下扔在大西路旁
可王世瑛和张君劢一样,尽管她自己也担心着丈夫安危,但她是不会轻易妥协的。
在僵持期间,张君劢还对绑匪发誓:“倘我素有积蓄,不与君等共之者,则我一家三儿定遭天殃,自绝人世。”
好在,王世瑛和亲友们又找了杜月笙、章太炎等人帮忙,这才将张君劢解救出来。
不幸的是,这次绑架还是给张君劢留下了创伤。
在被绑架时,他的腿被车门撞击过,由于当时没得到及时医治,便落下了终身残疾。

图 | 左起依次为张君劢、刘文岛夫人、怀孕的张幼仪和刘文岛
祸不单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张君劢因为推动宪政运动,被国民党软禁于重庆南岸汪山两年。
两年里,他不仅要忍受天天被监视的不适,还要忍受儿子国康夭折的悲痛。
王世瑛在那期间日子也过得同样艰难,虽然人身自由不受限,但失子之痛着实难忍。
再加上,她还和张君劢分隔两地,一个在重庆,一个在上海。
等到张君劢被释放后,两人也不能经常相聚。
毕竟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张君劢在那之后便一直忙于抗日事业。
可王世瑛没想到,在她临终前也不能见到张君劢。
1945年春天,王世瑛因分娩临产时心脏衰疲,最后难产离世,她所诞下的男婴也在次日夭折。
而此时此刻的张君励却远在美国旧金山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
得知王世瑛去世后,他悲痛欲绝,连爱人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他怎能不痛?
在给王世瑛的挽联中,张君励写道:“廿年来艰难与共,辛苦备尝,何图一别永诀;六旬矣报国有心,救世无术,忍负海誓山盟。”
至于郑振铎,由于他当时正处于隐居状态,对外界的消息一概不知。
直到6月8日,他才得知王世瑛离世。
在当天的日记上,他写道:“闻世瑛君逝世讯,愕甚!前尘往事,不堪思量”。
1946年年底,王世瑛的灵柩从重庆运回上海,于12月29日安葬于真茹乡横塘先人坟上。
张君劢在那时还写了一篇《亡室王夫人告窆述略》,以表思念:
曹植之赋曰:入空室而独倚,对孤帏而切叹。痛人亡而物在,心何忍而复观,此正我于役美洲,闻夫人与世长辞,伤心惨绝之感想也。自结缡以来,相处二十年,实为世界政潮汹涌之会,为民主反民主斗争之时期。我以渺渺之身,不自量力,每思所以左右之,困心衡虑之。乃变故叠起,夫人亦缘是出入艰难困顿之中,而忧伤憔悴以死矣……呜呼!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何期古人之言,若预为我留此写照耶?
心存着对王世瑛的思念,张君劢余生并没有再娶,而是孤单一人活着。
1958年,郑振铎因飞机失事而遇难,享年60岁。

图 | 郑振铎与外孙女
在他未辞世前,王世瑛的墓前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鲜花出现。
而每次祭奠完,郑振铎也会到程俊英家向她叮嘱道:“此事不必与他人道呀,他们是不理解的”。
1969年2月23日,张君劢逝世,享年82岁。
自此,这世上爱着王世瑛的两个人都已不在。
终其一生,王世瑛都是被深爱着的那一方。
尽管她曾辜负过郑振铎的一片真情,但至少,时过经年,他们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归宿。
来源:民国风文艺范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