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要说上海庆宁寺,先要说一说被誉为“有史书记载的浦东第一村”南跄村。南跄村是浦东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古村落,形成于五代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史书记载:“庆宁寺在高昌乡二十二保的南跄村”。宋代的南跄村,属松江府华亭县高昌乡二十二保之地,当时南跄村的区域大致在现庆宁寺至东沟一带”。最早出现“南跄”地名记载的,是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张守节所著的《史记正义》“松江”条下注:“松江东历夏驾浦,又东为青龙江,至南跄浦口入海”南跄村因此被誉为“有史书记载的浦东第一村”。南跄村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处于吴淞江、南跄浦、范家浜三水交汇的地方。是黄浦江的开挖,使吴淞江下游完全被废弃,范家浜、南跄浦则成了黄浦江下游新水道的一部分。这便是为什么黄浦江从陆家嘴拐向东流,到复兴岛处又大角度北拐的原因了。前一个拐点是范家浜与黄浦的汇合处,后一个拐点是范家浜与南跄浦的交汇点,岸边就是庆宁寺的所在地,也就是今天的浦东大道、金桥路交叉十字路两边、居家桥到东沟一带的黄浦江沿江地区。
庆宁寺迁至南跄村后,迎来过寺院发展的全盛时期,田产多达200多亩,寺舍60多间,僧侣200余众。寺院占地12000平方米,山门曾紧邻马家浜,寺内建有高敞雄伟的大雄宝殿、三圣殿、观音殿,藏有小檀香佛和五彩观音,加上后来清人秦少涵所作牡丹大中堂,并称庆宁寺“三宝”。被誉为与龙华寺、静安寺、玉佛寺齐名的上海四大名寺。每年有五个香期,寺前有7000斤铜钟一座,每做佛事以钟声为号,钟声可远传至对岸的吴淞古镇。九华山莲花峰的寺僧还每年两次来这里做弥罗法会受戒收徒。明代的户部侍郎顾彧以及宁海的知州府陈宾的墓都安葬于寺旁。庆宁寺名声的鹊起,使其逐渐成为地方的代名词,南跄村则渐冷渐落,以至淹没在渺渺的历史尘烟之中而鲜为人知了。
解放初期庆宁寺山门
庆宁寺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7年),当地居民又在庆宁寺的西北黄浦江边,建起了一座道堂庙,供奉城隍、护海神和财神等神像,由于该庙建于江边的堤岸高地上,当地群众就把道堂庙简称高庙。高庙历史上香火旺盛,曾被称为“浦东城隍庙”。每年清明的前七后八半个月的庙会期间,乡众要抬着城隍老爷巡游,十里八乡的农民都要来抢抬城隍老爷,以保佑自己一方的平安。高庙清明庙会的习俗一直保留到解放后文革前,不过后来演化成了商业活动,展销的棚子从八号桥一直要搭到居家桥。除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外,许多特色艺人也聚居在此,小热昏卖梨膏糖、江湖卖拳头、套老爷头、敲沁糖吹糖人、唱戏耍戏法的……
1906年,美孚石油公司在庆宁寺轮渡站和居家桥路之间沿江滩地建置美商美孚火油栈。1922年油库建筑落成,称美孚火油公司,1929年重建油库。
1937年,上海的码头,只见大幅的“Standard Vacuum Oil Co.招牌,这便是大名鼎鼎的美国美孚石油公司
1937年美孚石油在上海的油库
清初海禁,黄浦江河口段的小浜口渡被取消,清代嘉庆年间庆宁寺黄浦江畔已经有了渡口名为南跄渡。1911年1月5日,浦东塘工善后局创办东沟至铜人码头长渡航线名东铜线,境内停靠庆宁寺和西渡,是为官办浦江轮渡之始。塘工局所属安泰轮首航,从东沟渡口至外滩铜人码头(今南京东路外滩附近)。由此,上海开始进入“轮渡时代”。1919年,东沟至外滩的长渡航线就需在庆宁寺停靠。市轮渡管理处在1928年5月开通首条对江轮渡线,从浦西腾越路至浦东庆宁寺,后因腾越路码头淤浅而停运。1931年5月6日开办浦东庆宁寺至浦西定海桥的庆定线。
庆宁寺轮渡码头旧影
庆宁寺渡口
1929年11月10日,上海特别市浦江轮渡管理处定造的“市轮渡1号”投入试运行
上川铁路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条由民间集资修成的民营铁路。1921年,由黄炎培、穆湘瑶、陆莲溪、张志鹤、凌云洲、顾兰洲等发起筹组《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用发行股票的形式筹资修建上川铁路。1922年开工,1925年庆宁寺至龚路14公里铁路修成通车。以后又续筑延伸至川沙和南汇祝桥,全长35.5公里。上川铁路铺设米轨,铁轨间距较窄,故称小火车,为4到6节车厢蒸汽机车组成。上川铁路一直使用到1975年,运行时间长达五十年。火车始发站就设在庆宁寺江边。上川公司为便利乘客摆渡,与浦东塘工善后局磋商,在庆宁寺码头添设对江轮渡,发售庆宁寺到外滩的车船联票,使东铜长渡航线与上川班车相衔接。上川铁路的开通极大地便利了浦东的出行交通。
上川铁路庆宁寺站
上川铁路庆宁寺站
上川铁路图
行驶中的小火车
行驶中的小火车
行驶中的小火车
民国16年(1927年)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决定辟筑浦东大道。南起上(上海)南(南汇)铁路,北起白莲泾港,经南码头、塘桥镇、东昌路、陆家嘴路而达北护塘路(此段今名浦东南路),再从陆家嘴口向东偏北折,经其昌栈、民生路、庆宁寺至东沟(今名浦东大道),全长17公里,宽10米,煤屑路面。民国19年(1930年)12月2日开工,民国24年(1935年)10月完工。大道建成后,筑有连接出浦通道其昌栈大街(今钱仓路)、民生路、歇浦路、上川路等,形成栅栏状。
浦东路旧影
浦东大道
浦东大道
庆宁寺的发展因庙而起,因为有香客的往还集聚,逐渐成集市,带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市面的繁荣。上海开埠以后,特别是1910年东沟经庆宁寺至南京东路外滩的第一条水上航线开通。1925年上川铁路建成通车并与轮渡联运,1930年西起浦东南路至东沟的浦东大道建成,使庆宁寺成了浦东东部特别是川沙地区民众前往上海的主要通道和重要的水陆交通中转站。另外在东西两侧又先后建起了沪东船厂、美孚油栈。这些厂栈的开设和交通网络的形成,对庆宁寺集镇的兴盛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
太平天国进攻上海期间,道堂庙原址同庆宁寺一起毁于兵灾,同治年间庆宁寺在原址重建,道堂庙在庆宁寺南重建。到解放前两座不同信仰的寺庙都逐渐没落,庆宁寺仅僧众十来人,主持是玉佛寺的,道堂庙只剩下道士两三人。道堂庙1949年闭寺,庙舍拆除重建作为上川中学,仅留下一间作为上川居委使用,现在旧址已完全拆除建筑为居民小区。庆宁寺1958年闭寺,所有经卷典藏和文物均移交佛教协会,大铁钟等文物当时已不见踪影,前殿曾作为浦江工具厂使用,后面僧舍作为居民住宅,其他建筑也都拆除改建成为民居,后浦江工具厂搬迁,寺庙除少量建筑保留外均被拆建。这一历史建筑从此湮没,仅留下庆宁寺和高庙地名沿用至今。
去年9月《浦东沿江区域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明确浦东新区将对标世界级滨水区,提升浦东滨江沿岸地区功能,建设成为上海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标志性的城市空间、重要的城市发展廊道以及全球旅游目的地,努力把浦东滨江打造成世界级的滨水复合功能带和“世界会客厅”。浦东新区浦江办领导说:浦东新区将推进工业遗存和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打造历史遗存风貌展示区,形成对近代中国和上海产业、建筑、文化遗产的独特历史展示。另外根据上海市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达成的战略协议,沪东中华浦东厂区将于2021年6月启动搬迁。搬迁后,作为历史上的南跄村所在地的沪东中华浦东厂区这块地怎么更新开发?我想这可能是作为浦东滨江一部分的庆宁寺地区重振的大好时机。庆宁寺重建可能性不大,但作为浦东的居民,我想对今后庆宁寺黄浦江滨江的规划提几个建议:一是在沪东中华浦东厂区地块建浦东第一村”南跄村牌坊,名为“南跄遗址”记录这段历史。二是在庆宁寺黄浦江滨江建一座钟楼,重塑7000斤铜钟一座,名为“庆宁晚钟”,每天以钟声为号,回响浦江两岸。三是在庆宁寺黄浦江滨江建一座上海轮渡博物馆,纪念上海第一条官办浦江轮渡东铜线和上海首条对江轮渡线(浦西腾越路至浦东庆宁寺)。四是在庆宁寺黄浦江滨江重建庆宁寺火车站,纪念我国历史上第一条由民间集资修成的民营铁路上川铁路。
来源:今日头条“樗栎qxl”号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