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复溯源】衡复有故事的老路名

旅行   2025-02-05 00:03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衡复溯源

衡复有故事的老路名


近代上海,外国租界通过筑路形成扩张,租界内的道路也多冠以洋名,这些老路名虽早已更迭,但追溯起来不乏一些值得回味的故事,尤其多以人名命名的法国租界路名。


这些人物大多属于以下几大类:第一类是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阵亡者,大多在1921年前后命名,通常位于1914年后新划入的区域;第二类是法国名人;第三类是为上海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包括极少数中国人;第四类是中法关系的见证者。


这四类人群中,第一类通常都是普通人。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发生在欧洲,但有不少旅居上海的外国人回国参战,例如长乐路原名Route Bourgeat,纪念一名在法租界会审公廨工作过的律师蒲石Louis Alfred Bourgeat。

民国时期,蒲石路/长乐路

第二类纪念名人的道路例如复兴中路,原名Route Lafayette,纪念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英雄拉法耶特侯爵Marquis de Lafayette;思南路原名Massenet,Rue,纪念法国作曲家马斯奈Massenet;香山路原名Rue Molière,纪念法国文学家莫里哀Molière;皋兰路原名Rue Corneille,纪念法国文学家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

民国时期,拉法耶路/复兴中路

民国时期,马斯南路/思南路

第三类路名例如淮海中路,旧名霞飞路知名度较高,但最早的名字是Avenue Paul Brunat,曾当选多届法租界公董局董事;而溪口路是少见的以中国人人名命名的道路,原名朱葆三路。朱葆三是近代上海工商界领袖、上海总商会会长,朱葆三路是租界中第一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马路。南昌路东段原名Rue Vallon,是为了纪念一位飞机事故中为避免飞机坠入上海市区而选择不跳伞牺牲的英雄飞行员。

Paul Brunat

朱葆三

第四类例如太仓路,原名Rue Auguste Boppe,是纪念法国外交官Auguste Boppe。他曾极力推动中法交流,建立里昂中法大学,吸引大量中国留学生赴法求学,包括周恩来、邓小平等。


虽然如今这些老路名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但作为道路背后的故事,也值得在漫步街区的同时增添一分遐思。


参考资料:

《Old Shanghai A-Z》,Paul French

上海地方志网站 https://www.shtong.gov.cn/


来源:黄浦文博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