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央行等九部门:鼓励养老资管产品配置股权、股票等资产,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重
央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养老资管产品配置股权、股票、债券等资产,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重,提升业绩收益水平。
支持养老金融产品投资与养老特征相匹配的长期优质资产,如国家重大项目或国有重点企业改制上市等!
点评:央行又放大招了,支持养老基金等相关资管产品增加对股权股票等资产的投资比重。这个跟个人养老金一样,有望给A股带来更多中长期增量资金。
我国老龄化加剧,未来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高。想要更体面的养老,需要资产不断增值才行,最好能跑赢通胀!
现在国内什么资产能跑赢通胀?储蓄、理财肯定跑不过,买房、买店铺可能还会贬值。股市作为新的财富蓄水池众望所归,但前提是能慢牛,长期的慢牛。
另外,老年人消费能力不容小觑。虽然对于物质的追求会下降,但更多会追求精神上的愉悦!比如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值得关注;现在很多老年群体就对短剧上头,规模比电影都大,不要低估老年群体的消费能力。
回到企业本身,特斯拉叠加FSD、人形机器人明年开始小规模落地、星链稳步发展,都是支持特斯拉业绩和估值提升的内功,而政治资本则是一个巨大的杠杆。如果马斯克之后与川普的关系出现裂痕,也会反噬资本市场的表现。
会议很重磅,但盘面让人破防……
本周全A成交规模继续放量至9.66万亿,比上周增加1万亿。交投活跃,但却走出冲高回落的形态,周K线的长上影预示着未来一周市场面临压力。
两场重量级会议,是本周最大的看点,也是让所长有点破防的地方。我们上周提示过:
“从投资行为的角度看,不论政策基调是符合预期,还是不及预期,市场大概率都会有一个兑现离场的动作。除非政策基调非常激进,指出明年会有相当大力度的刺激政策,那么市场可能进入一轮新的全局性强劲上涨——但是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从全局上看,大家要小心会议后的调整压力。”
最后会议出来的政策,说实话是超出所长预期的。当我看到周一晚上的通稿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满眼的利好”。其中提到的“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是让我一下子回到了2008年。
叠加之前多位官方学者不断“吹风”,所长确实是看到极其罕有的强力政策信号。
但是周二的高开低走又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去年的8·28和今年的10月8号,当散户和游资都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时候,公募机构居然又“撂挑子”了!
等周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来后,相对更加细化的政策意图浮出水面(比如五大统筹、九大任务等等)。而市场周五的反馈依旧是“不及预期”,认为“没有详细的数据”。
拜托!这只是明年经济的定调会,从来都不会给具体的数据啊!明确的规划,例如GDP目标、赤字目标、特别国债规模等等,都要等到明年年初重要会议才会提出。
现在以此作为“不及预期”的依据,很难说不是为了“扰乱预期”!
虽然所长不断和大家强调:
“市场从当前的宏观阶段来看,几乎必然是维持震荡格局,这也是所长和大家不断强调的:冲高不上头,跌下来敢买。”
但是国内机构的反应也确实令人寒心,不去主导市场预期,不给投资人信心,把政策出台当做抛售的时间窗口。
咱们回到盘面。指数冲高回踩到了10日线,将向下至20日线寻找支撑。如果能撑住,配合MACD的二次向上,则会继续冲击前高的3500关口。如果20日线失守,则会进一步向下到60日线,这里3250一线是强支撑。
从具体的方向来看,重磅会议虽然没能把指数继续往上打,但至少给了我们明年投资的重大线索——消费+新质生产力(尤其是未来产业领域)。具体来看:
消费板块:明年的九大任务,消费打头阵,这个定位不可忽视。
经过3年的调整,大权重白酒的估值已经充分消化,虽然未必能很快起来,但整体指数已经明确筑底了。在基本盘稳定的前提下,大量的新消费则成为市场的焦点,比如:
1、“谷子经济”(传媒、游戏)
2、“首发经济”(会展、传媒)
3、叠加了AI属性的新玩具和新型消费电子产品(消费电子、半导体元件)
4、各地争相发展的特色文旅
5、叠加出海概念的数字贸易(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电商等)、
6、促进生育政策相关的母婴方向等等。
新质生产力:其中未来产业是重中之重,培育从0到1的增量,其中:
1、空间经济方向有低空和商业航天,海洋经济暂时没有看到突破点和催化;
2、AI方向有字节豆包和华为昇思相关的热度,上游的半导体也会受到带动;
3、量子计算方向虽然热度开始起来,但是标的并不多;
4、人形机器人方向包容度较大,可以容纳大量自动化、汽车零部件甚至家电领域的公司。
而新质生产力的另一个大方向——战略新兴产业,也受益于本次会议提到的“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像光伏、新能源车、锂电都将加速迎来供给侧改革,龙头企业持续受益。
下周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