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0年代以来,钛(Ti)及其合金在金属生物材料领域一直是首选材料,其中Ti6Al4V合金占据了现在的大部分应用份额。尽管如此,钛材料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其在体内的生物惰性无法促进宿主骨与植入物之间的快速相互作用,从而延迟了植入物的附着;另一个问题是植入部位可能会发生多种细菌感染。抑制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的使用,但严重的感染往往需要修复手术,清除感染组织并更换现有的金属植入物。但修复手术不仅会降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还可能缩短患者的预期寿命,从而使得植入手术的初衷无法实现。全球每年使用的植入物数量庞大,使得克服这些难题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金属增材制造(AM)加工在CpTi基体中添加了1wt %的SiO2和3wt %的Cu。Si4+离子能促进血管生成和骨生成。在以大鼠远端股骨为模型的体内研究中,CpTi-SiO2复合材料在骨-植入界面处的骨形成量是CpTi的4.5倍。在与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细菌研究中,CpTi-SiO2-3Cu(CpTi +1 wt% SiO2 +3 wt% Cu)的抗菌效果比CpTi高85%。CpTi-SiO2-3Cu在体内未表现出任何炎症标志物,表明没有细胞毒性,但与CpTi-SiO2相比,其骨整合反应有所延迟。CpTi-SiO2-3Cu的矿化骨形成量是CpTi的3倍。本文研究结果强调了在CpTi中添加SiO2和Cu的协同效应,促进了早期骨整合,也增强了抗菌效果,有助于植入物在体内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
图1.SiO2和铜在CpTi中协同作用的示意图。
展示了CpTi-SiO2-3Cu对增强早期骨组织生长、与宿主骨的整合和抗菌性能的影响。
图2.(a) 定向能量沉积(DED)打印的CpTi、CpTi-SiO2和CpTi-SiO2-3Cu抛光和腐蚀后的表面微观结构、(b) 维氏显微硬度(HV0.2)值和(c) X射线衍射(XRD)图。
CpTi和CpTi-SiO2组成中可见马氏体α′针状结构,这种现象通常能在增材制造的CpTi中观察到。CpTi-SiO2-3Cu表面由于铜的高热扩散性表现出球形效应,呈现出钥孔孔隙结构。维氏显微硬度(HV0.2)值显示,CpTi-SiO2由于加入SiO2陶瓷而硬度有所提升,而CpTi-SiO2-3Cu由于Ti2Cu金属间化合物相的形成,硬度进一步增强。在XRD中,观察到α'-Ti相的衍射峰。没有观察到SiO2或Cu的独立衍射峰,表明材料呈均匀分布。
图3. (a) 骨植入示意图。(b) 戈莫理氏(Gomori)三色染色的体内骨切片显微图。(c) 苏木精-伊红(H&E)染色的骨切片显微图。
植入物在大鼠远端股骨外侧髁区域植入,以及通过组织生长和与宿主骨表面附着的早期骨整合过程。该过程包括骨母细胞的聚集,随后在6周内形成成熟骨组织。Gomori三色染色的体内骨切片显微图揭示了CpTi材料在骨-植入界面处存在间隙,表明骨整合较差。而CpTi-SiO2和CpTi-SiO2–Cu材料在界面处没有出现间隙,相反,矿化前沿被观察到渗透到植入物区域,并且胶原蛋白与肌纤维交织在一起。苏木精-伊红(H&E)染色的骨切片显微图显示未见炎症标志物。对于CpTi,骨-植入接触处某些区域缺乏矿化骨形成。CpTi-SiO2和CpTi-SiO2-3Cu则表现出矿化骨直接与植入物外表面接触。
图4.桑德森快速骨染色 (SRBS) 体内骨切片显微图,图像显示了骨基质衬里、骨母细胞聚集和矿化骨形成的显著特征。
在CpTi的骨-植入接触区域,某些区域缺乏矿化骨形成。CpTi-SiO2和CpTi-SiO2-3Cu则在界面处显示出较厚的骨形成区域。对于CpTi-SiO2-3Cu,植入物孔隙内的组织浸润表明由于骨整合延迟,未形成成熟骨。针对骨-植入接触处矿化骨形成的定量组织形态学分析显示,CpTi-SiO2的骨形成量最高,其次是CpTi-SiO2-3Cu,CpTi则最少。
图5. (a) 培养24小时后的琼脂平板图像和培养24、48、72小时后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细菌在CpTi和CpTi-SiO2-3Cu上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5000倍放大)。(b) 更高放大倍率的SEM图像。
24小时后,CpTi-SiO2-3Cu上细菌菌落数明显较CpTi减少,表明铜的抗菌作用。SEM图像显示,与CpTi相比,CpTi-SiO2-3Cu表面浮游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有所减少。细菌计数结果表明,CpTi-SiO2-3Cu上的细菌存活率逐渐下降,在72小时结束时显示出最低的细菌存活率(即最高的抗菌效率)。更高放大倍率的SEM图像揭示了铜的接触杀菌机制,细菌细胞膜壁破裂(48小时)、细胞质外流和细菌细胞形态塌陷(72小时)。
本文探索了一种多元化的CpTi化学组成:在CpTi中加入1wt %的促血管生成和骨生成的SiO2以及3wt %的抗菌Cu。这些复合材料通过AM加工,形成有孔隙度的结构,促进植入物表面的骨整合。体内研究显示,CpTi-SiO2在早期骨整合性能上优于CpTi。定性比较表明,CpTi的骨-植入界面处存在间隙,而CpTi-SiO2的组织浸润表明组织对CpTi-SiO2化学成分的生长和成熟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定量组织形态学分析显示,CpTi-SiO2的骨形成量是CpTi的4.5倍。尽管铜在大剂量时具有细胞毒性,但CpTi-SiO2-3Cu中3wt %的Cu并未显示炎症标志物,但与CpTi-SiO2相比,骨整合反应略有延迟。CpTi-SiO2-3Cu的骨形成量是CpTi的3倍。与S. aureus的体外细菌研究表明,CpTi-SiO2-3Cu在72小时后表现出比CpTi高出85%的抗菌效率。CpTi-SiO2-3Cu能够增强骨的形成和成熟以及具有优异的抗菌能力,具有取代CpTi的潜力,从而减少由于植入物附着不良和细菌感染所导致的修复手术的需求。
近期,该研究成果以“Additively Manufactured SiO2 and Cu-Added Ti Implants for Synergistic Enhancement of Bone Formation and Antibacterial Efficacy”为题发表于学术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论文第一作者为Sushant Ciliveri,通讯作者为华盛顿州立大学的Amit Bandyopadhyay。
撰稿人:姜 莹
审稿人:胡惠钧
论文全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3c14994
抗菌抗污材料前沿
长按二维码关注
获取最新科研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