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在社交场合认识了一个德国女生。聊完工作,初次见面的一群人决定一起喝一杯。喝着喝着,大家就开始聊些私事,女生之间嘛,无非就是会聊到dating。她忽然说,最近去算了塔罗牌,她未来的真爱,是位戴眼镜的先生。然后一群女生,叽叽喳喳,问她的塔罗师准不准的啦?我也问她,那塔罗师跟你说了吗?眼镜先生啥时候出现?她眼睛一亮,说,不知道呢!但你看今夜月亮那么圆,也许就是今晚!然后,她环顾四周,看着餐厅里,是不是有戴眼镜的适龄男子,眼神里满是期冀。
全世界的女生都一样呢,在爱情里陷入迷茫的时候,都神神叨叨的,我心想。
两杯酒喝完,大家就决定继续吃晚饭,后续又来了几个人,于是三三俩俩扎堆开始聊天。这位德国女生,坐在我右侧,一晚上一直和另一个德国女生在讲话,说到激动的时候,俩人时不时会抱一下彼此,并擦一下眼角,闪烁的泪光。
我心想,也许她们在聊爱情吧。可能她最近失恋,很想找个新人走出来。或者,她已经很久没有恋爱过,很渴望遇到那位眼镜先生。一晚上,餐厅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过了半晌,忽然她凑过来,说,你们看到角落的那两位男士了吗?一晚上,他们一直在看我们这里呢!
我倒是没注意!大家各自扎堆聊得正欢,也没发现谁在盯着我们看呢。她很肯定地说,我觉得他们一晚上都在看我们。另一个女生听到后说,那你过去问他们要个电话吧!她瞬间脸一红,背过身去,害羞地说,我可做不到!但他们肯定在看我们!
我终于发现她岂止神叨叨。她简直是一面明晃晃的镜子啊!让我一个激灵,一女的,非常desperate的时候,是真的连路人都可以感受到的。
就是面对一个不怎么熟的陌生人,那么敞开心扉、一刻不停地表达自己是一个等爱或是缺爱的女人,用上海话讲就是,有点13点化了。我忽然都有点后怕,反思自己有没有在社交场合,和不那么熟的人,讲dating life讲得太起劲。
其实,聚会时与人讲讲恋爱心事非常正常。与不怎么熟的人聊起这个话题,其实也没关系,谈一下还能迅速拉近彼此距离。我也是成天在互联网上写些情情爱爱的事。
但那天晚上,那个女孩子近乎着魔的样子,真的让我感到一丝震撼。这是怎么啦?也是很可爱的姑娘,工作的时候雷厉风行,充满激情和头脑,很有魅力的一个人啊,怎么一切换到追求爱情这个航道,整个人就傻了呢?
我记得欲望都市里,有一集夏洛特去一个聚会,婚姻失意的她,逮到谁就跟谁说她自己和医生老公的事,她说得动情,听的人一头雾水,以至于有人走过来想参与,立即被好不容易摆脱的人拉走:Don‘t talk to her!
你和你的三个闺蜜说这些没问题,但你在陌生人的聚会上逮到谁就说,就是officially疯了。就算是闺蜜,凯利和Big刚分手的时候,她也是不停地分析、不停地自怨自艾,见面就没有别的任何话题了,到最后,闺蜜们也受不了了,萨曼莎说,别提男人了好吗?enough。
《繁花》里曾写过,“汪小姐说,有一种女人,开口就谈情调,谈巴黎,谈吃茶,谈人生,这是十三点。开口闭口谈小囡,奶瓶,尿布,打预防针,标准十三点。一开口,就是老公长,老公短,这是妖怪。” 真是警示啊!但文字育人的警示感,远远不如,在现实生活中,忽然遇到一个逐渐十三点化的人,出现在你身边,一晚上寻找戴着眼镜的先生,给你的警醒和触动那么大,那种“不要那么desperate啊”的自我提醒是明晃晃的,比窗外的月亮更耀眼。
偶尔做个十三点其实也没啥,人人都有十三点的时候,遇到不开心的时候,做个迷茫的孩子,适当倾诉下,众人都理解。但大多时候,还是要be cool。特别是失意艰难的时候,要play cool,要自己扛。
我昨天看netflix新剧,中年失恋日记,纽约那么精彩的地方,中年人失恋了一样会难过到吐哦。很难从一个怀抱立即到另一个怀抱是真的,真正好起来,还得是自己觉得可以一个人回到空无一人的房间了。
在喧闹的小酒馆和自己的闺蜜聊到动情哭一鼻子,这很正常。但不要有那种,全世界都在盯着我看的错觉,也不要有那种事月圆之夜了,他就会出现了的幻想。女孩子,失恋了,去算个星盘、找个人倾诉,都非常令人理解,谁不曾是傻乎乎的失恋女孩呢?但男人不是卢平教授和小天狼星啊!
月圆之夜,眼镜男也许也没那么快会出现,还是要be cool,就算全世界都没有注意到我,就算今夜月色极美,也可以顶着月光漂漂亮亮地独自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