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日更的小伙伴们这几天问我,是不是病了?我倒是没有生病,但flag倒了一半。我努力补。
我需要几天的时间,释放一些无效社交积攒的负能量。
我那天跟女朋友吃饭,她说,她最近定期开始见therapist。在我看来,她属于家庭幸福、婚姻美满、事业也顺的女生,她说,但人到现在这个年纪,总有一些难以消化或莫以名状的情绪低潮,这些负能量是需要释放的,但与其吐给朋友、家人,不如就花钱,让专业人士帮着一起消化。
听完她一席话,我真是觉得,她是如此贴心。我最近出门见人,遇到有人分享郁闷或迷茫,或是单纯人际交往中对事物,因自身站在不同角度产生的不同思考,让我有些思绪过载。有些事我愿意听,也想给予坚定的支持,但有些事,我可能还是做不到感同身受或者人家说1+1等于5,我说,你说得对(很多人拿那个比喻自戒,其实还是因为做不到,没有真的消化掉)
交新朋友容易,但要遇到各方面都融洽,审美一致,生活方式相近,不产生任何情绪负担的人,还是少之又少。我无法否认,我最近出去见人,还是会在听人高谈阔论的时候或者盯着一个话题不停重复的时候产生一些不一样的想法,但明显不认同的地方,我是按耐住不讲还是直抒胸臆,我多少有些犹豫。但无论是按耐还是直抒,我都感到不轻松。
与上网不同,喜欢点赞,不喜欢划走,现实生活中的人,就算不是深交,也还是在一起玩的,不适合当场反驳或表示不耐烦,但有时候回家路上,忽然想起,咀嚼某句话,怎么都觉得不对劲,那种反对或不是滋味,只能自己消化掉,然后思考再碰面的必要。总之就是累,还不如不出去。
我前一阵问Han,最近怎么不太和(一个之前经常见面的朋友)hang out?Han说,最近她不太present。什么叫不present?Han说,就是见面的时候,一个人永远在看手机。不看手机的时候,一直都在谈新晋约会的人,话题极度单一。约会对象一发消息来,人立即抽身而去,继续看手机。这种,就是无效社交。Han是我见过最nice的人,但他也很明智,面对无效社交,就直接屏蔽掉了。
我真的也遇到过,朋友带来的朋友,一起吃饭,一晚上全程看手机的。虽然是跟着来的,但既然坐在一起,又何必如此呢?我如今和人出门吃饭,偶尔掏手机出来看一下都觉得不好意思,那人倒是一晚上钻在手机里,全程不参与。末了,我请朋友吃饭,连同那看手机的朋友的单一起买了,人还一句谢谢都没有。出个门,一头雾水,what's wrong? 真不可思议啊。
我有朋友说,从来不跟和自己年龄差距过大的人玩,真玩不到一起。我觉得,也不见得。Viola就小我十几岁,但一直都跟她玩得很好。我俩买东西也能买得到一起去,出去一起旅行,没有生活方式上的分歧,她很随和,也很大方,我俩从来没有每分钱算得特别清楚,但总是有来有往。
住在德国,这里的文化就是凡事都AA,如果是多人社交或者工作社交,AA很正常也很合理,但和关系密切的朋友,我总觉得要有来有往。你请我吃顿饭,我就请你喝顿酒。你对我大大方方,我从不跟你计较,上一顿是你的,下一顿我肯定会记得,有来有往的社交是让我感到更舒服的相处方式。就算是交情尚浅,遇到谈得来的人,我也乐意买单。但我也遇到过,初次见面,买单的时候头别到一旁的人。我就想,我该的是吗?还不如不出去。
无效社交,并不是非怂包就可以避免的。有人不喜欢与人对着干,这样的人并不会一言不合就拉黑,但情绪总需要出口。我不算特别怂包的,有时候还会在网上阴阳怪气怼人,但现实生活里的朋友,总还是不想搞得难堪,大不了就是心照不宣,不再紧密来往了。
只是消化情绪的那些时日,总还是烦闷的。想想人别的都还好,怎么会对某个观点跟我有那么大的认知出入?或者听到一些言论会忍不住想,ta是不是对自己有什么误会?所以说,人大了以后,交朋友是越来越难。能够当场翻白眼但永不在内心翻白眼的人,扳着指头,就那么几个。也没有大是大非可以争论,但就是有时候,忽然不想跟某个人玩了。
总之,上一周,社交消耗了很多创造力,得缓缓。
但对味、喜欢的人,呆到半夜,喝到迷糊,都不会觉得累。上周有维也纳来的读者妹子来柏林,我们坐在一起玩手机,玩了一晚上iOS16新功能,谈论她的25岁和我的42岁,妹子甜美又聪明,25岁已经英国上完学,跑去联合国上班了。妹子说,其实爸妈还是希望她回国工作。在远离父母那么远的地方生活,如何让双方感到安心?爸妈总是希望唯一的女儿待在更近的地方的。我说,只要你过上了自己向往的生活,你爸妈就会安心。妹子眼睛一亮。我想起我自己的25岁,还啥都不懂,不禁羡慕妹子,还有很多很多青春可以尝试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妹子说,多住一个城市总是好的,她一直记得这句话。
周日,咕噜咕噜煮上一下午,请了朋友来家宴,开展起了有效社交,喜笑颜开间,精气神都回来了一些。
最后,没久好久没分享好物了。春天的时候买了两件Celine外套,想着,秋天来了穿。秋天来了,可能很快就冬天了,赶紧拿出来穿一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