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息全宇宙》横扫奥斯卡,我硬着头皮都没看完,吵死了。另一部入围了最佳电影的爱尔兰电影——《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节奏缓慢,笨拙得可以,很不是爽片,甚至闷,却徐徐铺开,余音绕梁。我看完,忙不迭地把它推荐给了很多人。
我对爱尔兰文艺和爱尔兰口音情有独钟,外加上这电影被归类于喜剧片,而且电影开头的那几分钟,爱尔兰小岛那清冷高远又静谧的风景,让人心驰神往,我打算忽略那奇怪的电影名,看下去。
结果,发现,绝对是一神作啊!只是这电影被归于喜剧片,有些令我错愕,它是不好笑的,甚至悲伤。公平地说,我在错愕的间隙还是好几次笑出了声,但这哪儿是喜剧嘛!(如果黑色幽默也算喜剧的话)
“And it’s funny… but it’s sad. No one really tries to make sad films any more.” 导演、编剧Martin McDonagh这样说。这位大名鼎鼎的编剧还写过《三块广告牌》,他说,现如今没人真正尝试拍悲伤的电影了。Martin McDonagh这一次与他另一部作品《杀手没有假期》里的两位男演员Colin Farrell以及Brendan Gleeson再度合作,三人再次奉上这部好得让人头皮发麻的作品。
但你说它是纯粹忧伤又绝望的电影吗?也不是,它是有趣的!没错,《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不是什么爽片,可是有趣,可是忧伤。
我观影的品味,不太喜欢爽剧,我喜欢意味悠长的忧伤,那种意味悠长的忧伤这部电影里就很足。而且真的,现如今,很少人愿意拍这样的电影了。但有人问我这电影说啥的时候,我一下又不知道如何概括。这是一个闷出惊雷的电影,看到海报的时候,两个男人和一只狗站在海边,还是背影,我几乎跳过了。
不做太详细的剧透,简而言之,就是两个男人,友谊小船忽然翻掉的事情(我觉得那种感情并不是基友,就是单纯在小岛上无聊沉闷人际中建立起的友谊)。整个电影都在描述那种“忽然”,以及对忽然的不接受。一个人下了分手的决心,另一个想不通,像驴一样,执拗抵抗。
Inisherin,一个爱尔兰闭塞的小岛,人际关系极度稳定的一个小岛,原本亲密无间的两个人,每天都要一起去pub,要事无巨细要聊很久的好哥们儿,其中的一个,Colm,某天忽然发现自己不再年轻了,时日无多了,他忽然厌恶了荒废的自己,厌倦了在小岛上麻木度日,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音乐家他想要搞新创作,每天作出新曲,甚至想要留名青史,他被典型存在主义的危机击中了。而自己的好朋友Padraic,依旧乐呵呵的,是一个虚度光阴的好人,没有任何危机感,有驴万事足,只想每天拉着哥们唠嗑,于是Colm当下决定,要与之划清界限。
另一人则茫然到家了,为什么就受够我了呢?你昨天不还很喜欢我的嘛?怎么那么走极端?他第一反应是:为什么变了?你要死了吗?之前的每一天,我们不都是那样过的吗?其实音乐家也耐心解释了,没啥,你就是太无聊了,而我,不想那么无聊下去了。他甚至跟好朋友的妹妹也解释了,因为他太dull了,妹妹说,可是他一直都dull啊!
就是忽然道不同了。一个人的追求是being nice,另一个的追求变成了being remembered,悄然决定改变的那个人,忽然有了时不我待的焦虑,想拼命留下些什么,而他朝夕相处的哥们儿,竟然花了2小时的时间描述他的驴粪便里的东西,Colm太了解他了,无法规劝他与自己一起只争朝夕,他一定是自己留名青史的绊脚石,干脆就下定决定彻底不再理了。
这电影最令人错愕的情节,就是一个人离开另一个人的决心,一个拉小提琴的人,可以切掉自己所有的手指,以示这种决心。而另一个人,被那种决绝也伤害到了。他认定Colm是抑郁了,但Colm并不是谁都不理,只是不理他。
Padraic觉得做一个好人也能被人记住,但Colm希望的那种记住,是有作品留在世上,而不单单是被认为他是好人的人记住。Padraic无法理解那种偏执,他用各种方式企图修复友谊,软硬兼施,也被Colm的决绝吓得脸色铁青。在他的驴因为吃了Colm的手指噎死的时候,他也决定不做好人了,想伤天害理,要烧掉对方的屋子。但好人Padraic烧房子之前,还是确保了Colm的狗的安全。
我爱死这电影了。它如此意味悠长,充满现实的寓意。存在主义危机,现如今,在这割席的世界无不激烈涌动着。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稳定、强健的路径,离开这座小岛,去往另一边的大陆。更多的人,就好像Colm那样,想以另一种方式生活,于是,他人即泥潭。但他其实连莫扎特是17世纪的还是18世纪的都分不清楚,他无法被世人记住,仅仅是时间不够吗?仅仅是Padraic当了绊脚石吗?他的不近人情和自残,是对这死气沉沉的生活的反抗,很极端也很无力。
这电影里唯一不被困住的人,是好人Padraic的妹妹,她特立独行,是一个被人指指点点的“老姑娘”,她也聪慧、平静,不声不响,但她也是唯一一个从不知晋魏的小岛去往大陆,通往自由世界的人。而岛上的其他人,不是在暴力、酒精、流血、流言里内耗,就如同电影名字里的女巫,一个暮色沉沉的老妪,连眼珠子都是死的。
Inisherin并不是爱尔兰真实存在的小岛,电影的背景其实是20年代爱尔兰内战时期,这部电影里,小岛上的人们望向那个火光冲天的大陆,他们身处的小岛依旧平静,其实仅是因为闭塞和偏远。而存在主义危机依然抵达如Colm这样文艺人士的心,他试图改变,但最终还是和Padraic站在海边,身后是被焚毁的房子,眼前是依旧遥不可及的大陆,以及失去的,再也无法愈合的友情。
Martin McDonagh厉害的地方就是讲述了一个20年代的小岛故事,却无时无刻不在寓意现实、影射当下。一个人无力改变现实,也无法离开原地,如何抵抗孤独和脑海中有那种时不我待的急切?Colm选择了离开他觉得太无聊的好朋友Padraic,多么荒诞,多么徒劳。像极了现实世界里,被存在主义危机击中的人们试图做出的回击。
我上一部看的爱尔兰电视剧是《普通人》,也是后劲很足,看完需要隔一段时间,才可以把影评写出来。这种文艺的厉害之处,它不是酣畅淋漓的,但那种思辨氛围久久萦绕。
我可能写不出这个电影十分之一的好,它在奥斯卡颗粒无收,我很遗憾,但倒是不意外。不过我挺高兴地发现,Martin McDonagh的女朋友是Phoebe Waller-Bridge,他说,“thumbs up on my love life” .
Martin McDonagh虽然出生在伦敦,但父母都是爱尔兰人,他说自己是伦敦爱尔兰人。他说,“We were brought up to be proud of being Irish, maybe more so than someone brought up in Dublin”。那种身为爱尔兰人的骄傲,在这电影,我着实感受到了。
Martin McDonagh说,他喜欢旅行,喜欢因为工作到处飞,他拥有令人羡慕的成功事业。他说,“Even when they give me the money for it, there can be no notes on the script. There’s never a condition. There’s never a note. You take it as is, or you fuck off.” 就算有人投了钱,也不可以改我的剧本,要么全盘接受,要么滚蛋。
实在是一个不好惹,又令人顶礼膜拜的家伙啊!
------爱尔兰分割线------
说到爱尔兰,去年年底,我第一次去。因为爱尔兰朋友Vincent的婚礼,我在都柏林逗留了两三天。因为航班延误,从柏林到都柏林,花了我整整14个小时。在婚礼上,我还被cue了几次,Vincent的哥哥住在香港,他说,感谢新郎的朋友Jane,花了比我更久的时间,来到都柏林。
在爱尔兰的两三天时间里,我几乎泡在了Guinness里,爱尔兰人真的是用生命在喝Guinness。我逗留的时间很短,除了去婚礼,在irish pub看了场世界杯决赛,去三一学院逛了一圈,几乎没有认真当游客。虽然没有时间好好游览,但爱尔兰人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除了非常能喝,有关爱尔兰人,我想用几个例子来描述。
1.从伦敦到都柏林,上飞机前,要走一段廊桥。我的靴子咚咚咚踩出很大的声音,走在我前面的女士转过了头,我的第一反应是,她想必会跟德国人那样,冷冷地看我一眼,太吵了。结果,她亮出一个无比友善的笑容,说,We hear you,Darling!从都柏林飞去伦敦的时候,在机场,安检大叔对我说,你怎么会有那么美好的笑容啊,我的达令!
2.在爱尔兰市中心,我打出租车,司机看到我伸手,缓缓停下来,对我说,这部车已经被网约了,他没法栽我,但我可以走到后面的几条街去打车。他特地探出头嘱咐我,不要在这条街上打车,非常堵,他甚至用单词拼写的方式告诉我,哪条街,我应该可以打到车,不远,而且不会堵车。
3.我去爱马仕给Vincent挑新婚礼物,都柏林的这家爱马仕,是我去过全世界最热情、友善的爱马仕。我只想买一套盘子,店长出出进进仓库好几次,在不超婚礼礼物预算的情况下帮我挑适合的款式。第一次在爱马仕,只花了200欧,感受到了真正奢侈品商店应该提供的真诚又耐心服务。
4. 我半夜到酒店的时候,有一个从酒店门口经过的男士问我需要帮助吗?然后不容分说,把行李帮我提进了大堂,我以为他是酒店的工作人员或是同住在酒店的客人,但其实就是半夜大街上路过的行人,帮我放完行李,他就走了。
整体上,爱尔兰人友善得不可思议,让人如沐春风。而且不是那种有优越感,俯视性的友善,是真的日子过得很好,爱意涌出,质朴的友善。
但都柏林也不村,我有朋友在Google工作,base在都柏林,美国几大科技公司的欧洲总部都设在都柏林,让都柏林充满了科技活力。爱尔兰还是欧元区唯一讲英语的国家,爱尔兰口音相当迷人。爱尔兰也是叶芝、王尔德、乔伊斯们的故土,虽然是一个很小的国家,用英语写作的爱尔兰作家们,让爱尔兰文学、爱尔兰戏剧强力输出,影响了全世界。这个国家的人非常友善,但精神世界亦是深邃的、有影响力的,这令人着迷。
我只呆了两三天,写不出系统的游记,有一些小的tips:
1.如果中国护照有英国旅行签证,先入境英国之后,可以直接去爱尔兰。
2.下榻地我依旧选了我每次出行都会选的璞富腾酒店及度假村旗下的酒店。海选酒店太难了,所以,只要目的地有璞富腾酒店及度假村,我就会在其网站上订,从未出过错。
有这个菠萝标志,就不会差劲
我在都柏林住的Dylan Dublin,是璞富腾酒店及度假村的“L.V.X.”系列,一家维多利亚风格的五星级精品酒店,位于都柏林市中心。由Queen Victoria的女儿,Schleswig Holstein的Helena公主奠基。这所酒店的建筑本体,曾在1900年,是伊斯特莫兰广场用来容纳在巴戈特街医院里的实习护士的庇护场所。
2006年,Dylan Dublin作为都柏林的第一家精品酒店开业,这座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被设计师Albert Edward Murray重新设计,它拥有精品酒店的新,也拥有旧时代的古。
我受不了陈设老旧的酒店,也不喜欢纯商务的新酒店,Dylan Dublin,有精品酒店的先进设施,但从建筑本身到酒店的设计充满了温暖的古典情怀。2019年,酒店又装修、设计了一番,客房翻倍,还加了新餐厅、酒吧、露台以及鸡尾酒室。
特别是Nurserie Terrace,是一个半覆盖式露台,也是餐厅,春暖花开,坐在室外吃饭,可太舒服了。爱尔兰没有什么工业,整个国家,空气都好得要死。
酒店处在闹中取静的街区,去任何地方都很方便,但非常安静,如果要去都柏林旅行,可以选择住这里。
我订的房间长这样
地址:Eastmoreland Place, Dublin, Co. Dublin, Ireland
预订:https://www.preferredhotels.cn/hotel/dylan-dublin 或点击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