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作文分数有高要求,就一定要摆脱套路

文摘   2024-12-29 18:41   德国  

对作文分数有高要求,就一定要摆脱套路

 

    许多同学对作文分数有高要求。当然,不同同学的高要求也不一样。有的高要求是突破53分,达到56分;有的是突破56分,达到60分;有的是突破60分,达到65分,甚至更高。

    从作文的一般情况看,前两个突破容易一些,“人事”可达;后一个突破较难,“天意”成分多一些。

    但无论是哪一种突破,摆脱套路是必然的,不摆脱套路必不能突破。

 

    套路大大小小有许多种,就目前情况看,上海高考作文有两大套路——

 

    套路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部分各200字,再加开头结尾,共800字。

    套路二:概念A→概念B→概念A+概念B。三部分各200字,再加开头结尾,共800字。

   

    写作文一旦被套路所套,就不去思考,就不会思考,作者的“智能”就自然消失。这也是这些年越来越难见精彩高考作文的原因。

   

    怎样摆脱套路?

    简单说,就是因题而异,因题之真而真实表达。

 

    兹举两例。

   

例一(今年嘉定区一模题)

生活中,人们往往用“有用”作为判别事物并做出选择的重要标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和思考。

 

看到这个题目,绝大多数同学会这样写:

 

是什么——“用‘有用’作为判别事物并做出选择的重要标准”是一种功利主义表现。

为什么——追求功利是现实人生的基本形式。

怎么做——要尽可能摆脱功利人生,进入非功利的审美人生。

 

可以肯定地说,这样写,绝大多数作文会在50分左右,只有极高水平的同学,才能写到55分左右。

但如果摆脱套路,认真读题,“因题之真”而真实表达,作文会大不相同,极高水平的同学就可能达到65分甚至更高分。

 

这道题的“题之真”是什么?

 

“用‘有用’作为判别事物并做出选择的重要标准”是每个人的生活常态,任何人都生活在这样的常态中。若反其道而行,则此人不正常。

“往往”“用‘有用’作为判别事物并做出选择的重要标准”,并不是说“一切”都“用‘有用’作为判别事物并做出选择的重要标准”。

“用‘有用’作为判别事物并做出选择的重要标准”,并没有排除“‘无用’之用”。

“用‘有用’作为判别事物并做出选择的重要标准”,也并不是说“用‘小用’作为判别事物并做出选择的重要标准”,也就是说没有排除“‘大用’之用”,没有排除庄子笔下的大瓠之大用。

 

因此,用“审美人生”来否定“用‘有用’作为判别事物并做出选择的重要标准”,是将“用‘有用’作为判别事物并做出选择的重要标准”定义为“功利人生”的结果,并不是“题目之真”。其原因是没有用心读题,没有得到“题目之真”:即没有读到“有用”于人类的真实性,更是误将“往往”读成了“一切”,也顺便脑补了一下——将“无用之用”排除在“有用”之外,将“大用之用”排除在“有用”之外。

 

可以想像到,如果能读到“题目之真”,从正面去阐释“有用之‘用’”就一定会说“真话”,就一定能表达“真理”,因而绝不会死在“套路”中,说一些套话,说一些假话空话。

也可以想像得到,如果绝大多数作文都在前面的套路中,少数作文在“题目之真”的表达中,那分数就一定会有很大差异。

 

例二(今年长宁区一模题)

激情对于行动,是利大于弊吗?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若按套路写,会是这样子:

先说激情对行动的利,再说激情对行动的弊,再说激情对行动有利亦有弊。

 

这样子写,写得再好也难到55分,除非极“巧言”之能事。

 

此题“题目之真”是什么?

如果你自己认为激情对于行动是利大于弊,那你就阐释利大于弊;如果你觉得激情对于行动是弊大于利,那你就阐释弊大于利。

 

顺便提及,“激情”也不一定就是爆发性的短暂的情绪状态,也可能是持续性的生命状态。

罗素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罗素正是在这样的“飓风”中,成就了自己的卓越人生。

列宁也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列宁讲的“人的情感”,其实就是所有了不起的大人物都拥有的,那种伴随其一生、影响其一生的不可遏制的追求理想的生命激情。可以说,没有那这种永不枯竭生命激情,大人物们都难以成其“大”。

 

所以,如果有这样的关于激情与生命关系的认知,又能摆脱套路,去写激情对于行动是利大于弊,肯定能写出激情澎湃的好文章来。高分自然不在话下了。


诗自远方来
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的读写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