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们想做“清朝最美少先队员”?
文摘
2024-10-08 08:50
浙江
我觉得,孩子们所以想做“清朝最美少先队员”,有下面几个原因: 清朝少年,多数是不用上学的,或者说多数是没有学上的。他们绝大部分生活在乡村,多数人没有学上,上学的多数也只是上两三年私塾而已,哪里需要“卷”什么啊。而今天中华大地已无人能置身“卷”外,教育更是“卷”领风骚者,像清华附中朝阳分校则更是“卷”领风骚者中的“卷”领风骚者者。 清朝的少年才子有袁枚、黄景仁、刘凤诰、纳兰性德等一大批。袁枚是清朝少年才子中最厉害的人。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袁枚少有才名。据传,有一天,袁枚与大家一起爬山,脱口而出一首五言诗,其中两句极精彩:“眼前两三级,足下万千家。”大人们一听,都为这诗句的丰富想象和亲切自然叫好!他12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参加进士考试的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妙句。中进士后授翰林院庶吉士。 清朝有许多少年英雄。像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沈寿昌、“黄花岗烈士”林觉民、护法运动主将蔡锷、被孙中山誉为“西北革命巨柱”的井勿幕、杀死僧格林沁的张皮绠等。林觉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1887年—1911年),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出生于福州。他少年时就深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推崇自由平等学说。1902年考入全闽大学堂,1907年赴日本留学,1911年春回国参与广州起义。他在战斗中受伤被俘,最终英勇就义,年仅24岁。那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与妻书》,是他牺牲前所写。沈寿昌不仅是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捐躯的第一位高阶军官,也是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第一位留美幼童。沈寿昌(1863 ―1894),字清和,上海人,“自幼聪颖有大志”。1875年,年仅12岁的沈寿昌即通过清政府选拔,赴美国学习。1881年回国,不久任北洋海军威远舰二副。1882年,参与平定朝鲜动乱。1894年7月25日,“济远”号、“广乙”号由牙山返航,在丰岛海面遭到日舰“吉野”等三舰袭击。激战时,沈寿昌壮烈牺牲,年仅32岁。 既不用疯卷应试,又能想像成为“少年才子”或“少年英雄”——试问:谁不想做这样的“美少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