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汇总:10种耳鼻喉常见病症处理策略!

健康   2025-01-05 06:30   北京  

01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或渗出性中耳炎是以中耳(常含乳突腔)积液(包括浆液,黏液,浆——黏液,但并非血液或脑脊液),听力下降及鼓膜完整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本病很常见。小儿的发病率比成人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其病因复杂,日前有关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我国尚缺乏本病详细的、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临床表现

  • 耳痛

  • 听力下降

  • 耳内闭塞感

  • 耳鸣

措施

1)保守治疗


  • 抗生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针对致病菌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如头孢拉啶、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唑肟等,适当短期治疗。

  •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或泼尼松等短期治疗,以减少积液渗出和吸收。

  • 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减充血剂,如1%麻黄碱,盐酸羟甲唑啉滴(喷)鼻腔。咽鼓管吹张(可采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或导管法)。成人可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泼尼松龙1ml,隔日1次,共3-6次。

  • 黏液稀化剂、促排剂:可稀化黏液,利于分泌物经咽鼓管排出。


(2)手术治疗


  • 鼓膜穿刺术:通过鼓膜穿刺抽出积液。必要时可重复穿刺。亦可于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α-糜蛋白酶等类药物。


鼓膜穿刺术


  • 鼓膜切开术:液体较黏稠,鼓膜穿刺时不能将其吸净者,或经反复穿刺,积液在抽吸后又迅速生成、聚积时,宜做鼓膜切开术。


鼓膜切开术


  • 鼓膜切开加置管术:凡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胶耳等,可于鼓膜切开并将积液充分吸净后,在切口处放置一通气管,以改善中耳的通气,有利于液体的引流,促进咽鼓管功能的修复。(图5-3)通气管的留置时间久暂不一,一般为6~8周,最长可达1~2年,不超过3年。咽鼓管功能恢复后,通气管大多可自行脱出。

图5-3:鼓膜切开加置管术

(3)病因治疗

对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除治疗疾病本身外,更重要的是仔细寻找病因并积极治疗。包括胃一食管一咽喉反流,鼻部、鼻咽部、口咽部疾病等。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未査出明显相关疾病时,可作颞骨CT扫描,如发现鼓室或乳突内有肉芽图5-3鼓膜切开加置管术或鼓室粘连时,应作鼓室探査术或单纯乳突开放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后,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手术。

02
弥漫性外耳道炎

临床表现:

1.急性外耳道炎

1)外耳道皮肤弥漫性肿胀,剧烈疼痛,有浆液或脓液渗出及上皮脱落。

2)可伴发烧,耳周淋巴结肿大。

3)牵拉耳廓时疼痛剧烈。

2.慢性外耳道炎

1)耳内不适及瘙痒感。

2)耳道皮肤暗红色肿胀,湿润,增厚,附有鳞屑状痂皮,鼓膜可增厚,标识不清。

措施

1.控制感染。
2.保持外耳道清洁,定期清洗分泌物和痂皮。
3.局部用药注意剂型。
4.外耳道细菌和真菌培养。

03
外耳道真菌病

临床表现

1.耳内奇痒,有水样分泌物。
2.早期外耳道有灰褐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物。

3.鼓膜受累时可有肉芽形成甚至穿孔。

诊断要点

1.病史及临床表现。
2.抗生素治疗无效。
3.分泌物涂片。
4.真菌培养。

措施

1.保持耳道干燥,通畅。
2.经常清理耳道。

3.局部应用抗真菌药。


04
梅尼埃病


左图是正常的膜迷路外形,右图是内淋巴积水后扩张的膜迷路外形


临床表现

1.眩晕为突然发生的旋转性眩晕,睁眼或转头时加重,神志清醒。
2.耳聋: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波动性。
3.耳鸣初期为低调久之为高调。
4.耳涨满感。

诊断要点

1.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旋转性眩晕发作,持续二十分钟至数小时,常伴恶心,呕吐,平衡障碍,无意识障碍。
2.至少一次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3.耳鸣,间歇性或持续性,眩晕前后多有变化。
4.可有耳满涨感。
5.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

措施

1.控制食盐摄入量。
2.药物治疗:可用镇静药物,抗组胺药,止吐药,长期药物治疗可用利尿剂,血管扩张药。
3.化学性迷路切除术。
4.内淋巴囊引流手术。
5.非特异性组胺脱敏法。
05
鼓膜外伤

常因直接或间接的外力损伤所致。可分器械伤(如挖耳时刺伤鼓膜;医源性损伤如取耵聍;矿渣等烧伤)及压力伤(如掌击耳部、炮震、放鞭炮、潜水、高台跳水等)。其它尚有颞骨纵行骨折、动物性异物损伤等。

措施
  • 按医嘱全身应用抗生素,嘱病人外伤后三周内不可擤鼻、外耳道进水和点药,在外伤初期避免应用鸡蛋皮、大蒜皮等修补鼓膜,以避免发生中耳感染,延误鼓膜之愈合。

  • 外耳道用75%酒精棉球拭净,外耳门用消毒干棉球填塞。

  • 如果穿孔鼓膜不能于4周内自行愈合,需要行Ⅰ型鼓室成型术,鼓室形成术后移植膜愈合之前禁止擤鼻或轻擤鼻,定期外耳道清拭消毒,用抗菌素滴耳剂耳浴防止感染。术后应定期到医院随访;术后避免上呼吸道感染以免感染中耳影响手术效果。

  • 加强卫生宣教,严禁用发夹、火柴杆等锐器挖耳。取出外耳道异物或耵聍,要谨慎,避免损伤鼓膜。如预知附近有爆炸声时,要戴防护耳塞。


06
先天性耳前瘘管

是一种先天性外耳畸形。为第一鳃沟在胚胎期融合不全或第1、2鳃弓的6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造成的遗迹,是常见的耳科疾病之一。瘘管多以单侧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瘘管口常位于耳轮脚前,管壁内衬以复层鳞状上皮,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


管腔内有脱落上皮及角化物,因感染腐败可排出具有臭味的分泌物。瘘管可有分支,瘘管的分支除个别深达鼓沟或向后达乳突表面者外,一般均较短。

措施
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一般在合并感染时方来医院就诊,此时,可按医嘱指导患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全身或局部使用抗生素。对已形成脓肿者,应先切开引流,置放引流条,每日换药。但脓肿切开术前应向患者说明病情及必要性,以消除其紧张心理。另外还要注意,脓肿愈合至少1个月以后可行瘘管切除术。原则上不应再感染为控制前行瘘管切除术,但若脓肿长期不愈合,局部皮肤溃烂,应行一期清创及瘘管切除术。

07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临床表现:咽痛、吞咽困难、言语含糊不清、可伴有中耳炎症状(当炎症波及到咽鼓管时)、颈部疼痛甚至转头困难(当感染波及颈部淋巴结时)、鼻窦炎。

检查见:咽充血,扁桃体肿大,表面见脓点附着。

并发症

  • 扁桃体周围炎/扁桃体周围脓肿:腭舌弓或腭咽弓见充血肿胀,或触之波动感。

  • 咽旁脓肿:咽充血,咽侧壁黏膜充血肿胀,触之波动感。

措施



药物治疗
  • 抗生素:常用药物为青霉素。
  • 激素:常用药物为地塞米松、强的松、甲泼尼龙。
手术治疗
。脓肿切开引流术: 目的是排除脓液,避免炎症进一步扩散,加快病情好转直至痊愈。
局部治疗
  • 可用复方硼砂溶液、醋柳酸水或1:5000 呋喃西林液等漱口:目的是清洁口腔,抑制口腔细菌生长,防止病情加重。

  • 儿童可用温热糖水漱口:目的是清洁口腔,抑制细菌生长,避免医用漱口水对儿童口腔造成的刺激及儿童误咽。

  • 碱性含漱剂

  • 喉片含服

其他治疗

中医中药及针刺疗法。




08
鼻腔异物
以儿童最为常见。成人则多伴有精神障碍。主要症状:单侧鼻塞,脓性鼻涕同时伴有恶臭,少数同时有血性分泌物。


措施

1.单侧鼻塞者尤其应该首先排除鼻腔异物。
2.脓性鼻涕过多时用鼻内镜检查,检查时应缓慢,防止掉入气管形成气管异物。
3.必要时可做鼻窦ct检查排除腺样体肥大引起。

4.异物若在鼻腔后端可考虑全麻气管插管后取出。



09
鼻部外伤


鼻部皮肤撕裂伤:局部碘伏消毒,伤口深需要缝合的给予清创缝合,必要时需要植皮或皮瓣移植缝合。


鼻骨骨折:分为单侧骨折、双侧骨折、粉碎性骨折3类。


措施

鼻骨复位:鼻骨骨折一般X线确诊后选择第一时间复位,若肿胀严重可待消肿后二期复位。一般不超过10天。
方法:1%呋麻+丁卡因填塞行表面麻醉。止血钳抵住骨折处顶起感觉鼻骨已抬起即可。鼻腔填塞膨胀海绵支架,3--5天后取出,粉碎性骨折可适当延长时间。

10

鼻出血


常见出血部位及特点

*鼻腔前部——little动脉丛/克氏静脉丛,量少,易止血,儿童和青年多见
*鼻腔后部——下鼻道后端的鼻-鼻咽静脉丛,部位隐蔽,需后鼻孔填塞,中老年人多见。
*鼻腔粘膜弥漫性出血——鼻粘膜广泛部位,时多时少,合并全身疾病者多见。

鼻中隔动脉



鼻腔外侧壁动脉


措施

  • 儿童

可以用羟甲唑啉或苯肾上腺素喷鼻,并用手指压迫 5~10 分钟(看表计时很关键,因为这时感觉 30 秒就好像 1 小时一样长,而导致松开过早,就会使新的出血冲掉正在形成的血凝块)。


这种鼻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手指指甲的外伤(患者甚至在睡眠时也会抠鼻)。此外需要想到的是隐匿性出血性疾病,因此如果患者持续反复鼻出血,应该行凝血功能检查。

  • 青少年

青少年经常流鼻血应该注意,必须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可卡因滥用问题,这种病例经常会出现鼻中隔穿孔。青春期男性鼻后段出血,首先要考虑到鼻咽血管纤维瘤,这类患者也常有鼻塞,诊断需要鼻内镜检查。


  • 成年患者

成年患者鼻出血经常是高血压和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当其来到急诊室时,血压总是显著升高,常会看到搏动性出血。治疗可使用局部血管收缩剂(羟甲唑啉,苯肾上腺素),几乎总能止血。


当含羟甲唑啉油填塞纱条取出后,鼻中隔上常可以看到一个小红点(出血点)。如果看到这样的出血点,通常可以用电灼法或化学(硝酸银)烧灼止血。出血点不在鼻中隔前段时,鼻内镜检查可以发现出血点。

这些病人还应该用药降低血压,舒张压须降至 90 mmHg 以下。然后多数患者就可以回家了,继续使用羟甲唑啉数日。此外,涂抗生素软膏的甲基纤维素可置于鼻腔,以防止进一步创伤,使粘膜表面愈合,通常留置 3~5  天。有时不能完全止血,可以填塞压迫止血。


  • 鼻后方

如果鼻出血来自鼻后方,则需要鼻后孔填塞,或使用各种鼻后孔气囊止血。一侧前鼻孔填塞的患者可以回家,如果双侧鼻腔或后鼻孔填塞,患者则需要住院观察,因为他们可以出现低通气和氧饱和度下降。

此时应予预防用抗菌药,以减少异味和感染性并发症。如果病人再次出血,应撤除填塞,考虑行动脉结扎、内镜下烧灼或血管栓塞。同样,这些患者也应检查是否有凝血障碍。

END




我们热切期盼您的投稿!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entshikong@163.com


商务合作、加入耳鼻喉交流群、投稿交流等请添加耳鼻喉小助手微信:erbihoushikong(备注姓名、医院)


电话:132 4021 8072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经授权禁止平台转载(转发朋友圈、微信群分享等除外)。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代表ENT时空平台观点,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扫码加入学术交流群
每日更新/ 交流学习/ 有偿投稿
商务合作/ 专业团队/ 一站服务
长按添加小助手微信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查看更多内容

ENT时空
分享耳鼻咽喉领域最新进展、文献指南、病例解析、会议/直播,为有理想的耳鼻喉医生搭建进步的阶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