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系统下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怎么做?本文详细为你解答!

健康   科学   2024-12-19 06:30   北京  

内镜泪囊吻合术成功的关键是:有力地打开泪囊泪囊黏膜与鼻黏膜对合,置入明确的支撑。本章详细描述动力系统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DCR)的指征,手术过程,结果和并发症。










解剖


与泪囊的鼻内结构有关的是中鼻甲基板、泪骨、上额骨额突、钩突和鼻丘气房(图1)。中鼻甲基板是最主要的标志,它紧挨着泪总管开口进入泪囊(平均距离为开口下方3mm)。与以前解剖描述不同,泪囊的上缘或基底投影在基板上方平均8mm。前侧和内侧对泪囊基底上侧的投影在上额骨额突,为一块厚骨。在进行内镜DCR手术时,该骨质需要动力器械才能取出,并完全显露泪囊。中鼻甲基板总是附着在上额骨额突而不是泪骨.因此,其连接着泪囊上部内侧和前段。泪囊的前缘一般仍然向前附着在基板上。因此,取走中鼻甲基板在鼻内DCR手术时是必要的。


图1 鼻腔外侧壁图解,示泪囊、鼻丘气房、上颌骨线,切开以抬高原始黏膜瓣。


在中鼻甲基板的下面,泪囊的后半段被泪骨遮盖,而前半部被上额骨额突遮盖。泪囊上额实缝合也在这一点上,在该处覆盖钩突内侧面的黏膜附着在鼻外侧璧上。这可以看作以中鼻甲基板到下鼻甲上缘的一道轻微的桥,被称作上额窦线。上额窦线被暴露在下鼻甲上缘的上方,以致在手术时掀起黏膜瓣,泪囊和上额骨额突的结合点很容易在下鼻甲处被确定。

中鼻甲基板上方泪囊解剖结构比较复杂,鼻丘气房(如果存在的画)与泪囊后侧相关。在一项研究中达55%的患者有这个小凹(cell)的向前向内侧气腔形成从而造成鼻丘气房使泪囊的后和后内缘重叠4当完全暴露泪囊时,鼻丘气房一般直接进入泪囊。向更内侧,钩突向上突起附着在中鼻甲,颅底或鼻丘气房的内侧缘,也可以在中鼻甲基板的上方突入泪囊的后侧。










指征


DCG主要指征是由于鼻泪管堵塞造成的溢泪。鼻泪管堵塞可分功能性和解剖性。泪囊造影术(DCG)未显示明显的堵塞属功能性堵塞,泪囊同位素造影术时,未显示同位素试剂由泪囊进入鼻内(同位素造影是更倾向于功能性堵塞方法)。解剖性鼻泪管堵塞显示明显的系统堵塞。有溢泪的患者就诊来应先检查眼睛看有无眼睑缘炎或其他原因,并检查眼睛有无脸外翻、睑内翻或泪小点开放。这些异常都不是DCR的手术指征。可在泪点插管用盐水冲洗。盐水从其他点流出,表明泪小管畅通而远端泪总管堵塞,为动力DCR手术的指征。泪小点插管处盐水逆流表明泪小管堵塞。一些临床医生依靠探查触觉反馈确定泪囊通畅水平;硬的阻力表明顶到内侧泪囊壁的骨质上,软的阻力表明探针卡在泪总管内。

然而,在鼻泪管系统内人为产生较大的压力,以至于可冲过形成的堵寒并使水流进入鼻腔而没有从泪点反流出来。泪闪烁造影术可以克服上述缺点,这种造影术是用一种带有放射性的染料注入连接的泪囊,而染料可以显示泪囊的闪烁片子、从而显示染料没能穿过进人泪囊和鼻腔。动力内镜DCR的术前准备时综合使用DCG和泪囊闪烁造影术可确定狭窄位置,特别是确定不适用于进行动力内镜DCR手术者,也适用于治疗急性泪囊炎。










手术过程


泪囊内镜的位置很少改变,多数点在眼眶的前侧因此,术前不需要鼻解剖的影像,

DCR手术开始时先观察鼻腔确定是否需要做鼻中隔成形术。如果用0°内窥镜不能看见中鼻甲的基板,那么进行鼻中隔成形术使手术入路较为容易,并且减少术后粘连的可能。地位较高的作者(PJ.W.)的经验表明行中隔成形术者接近50%。在这个区域内软骨和骨的黏膜下切除是充分的,鼻腔的外侧壁,中鼻甲前缘侧和上方用2%利多卡因加上1/80000的肾上腺素进行浸润。黏膜瓣的切口决定泪囊显露的范围。因此,定位要准确在中鼻甲基板上方8~10mm做一个上面的水平切口。因为基板本身在内侧连接泪囊,切口开始于基板后侧5mm,可以很容易地进入取走基板的一部分,并且可以进入鼻丘气房。切口水平向前延续到中鼻甲基板前侧10mm。如果这个切口过于短,那么在取出上额骨额突时瓣容易被切口卡位,并且妨碍观察。然后切口直转向下,并延续到中鼻甲前缘上到下的汇合点。在该水平下面的水平切口向后到达钩突嵌入点(图1)。使用15mm手术刀做切口。用30°内窥镜可更好地观察鼻外侧壁。握住内镜顶住鼻前庭拱顶,然后手术器械从内窥镜的下方插入鼻腔。

黏膜瓣用双头剥离器掀起。在通过上额骨额突后侧应注意应保留黏膜和厚泪骨之间的平面。瓣被掀起到切口后侧的范围,然后在中鼻甲和鼻中隔之间打褶。

泪骨和上额骨额突之间的接合(泪骨上额骨缝)已找到。泪囊终止于中鼻甲基板之下约5mm,并恰好在下鼻甲附着点上方。用圆刀轻柔地剥离泪囊与泪囊的后下份分离。然后圆刀放在已游离的上额骨额突后缘并用来推开泪囊。(用科二氏咬骨钳咬除额突,在移除骨前,张开咬骨钳下唇,释放受挤压的泪囊)用这种方法取走额突并持续进行直至骨质太厚而不能进行。~般基板短较好,用圆头粗金刚钻2.5mmDCR钻的动力内镜微切割钻继续切除骨质(图2)。



在取走之前用钻弄薄。注意不要把钻掉到骨囊结合处的缝内。因为很快地侵蚀泪囊壁并造成穿孔。保留鼻泪管的内侧壁是必要的,在手术结束时其向外翻与鼻黏膜接触有利于愈合。

持续向上切除骨直至初始切口的上缘,持续向前切除直到泪囊的前缘被看到。如果骨膜邻近皮肤被暴露就应停止再向前解剖。向上方解剖涉及取出部分中鼻甲基板并打开鼻丘气房。鼻丘气房的黏膜用来和泪囊的黏膜相连,利于达到愈合的目的。如果对泪囊的位置有疑问(解剖中鼻甲基板上的骨时),DCR管可插入泪囊,泪囊透光。

暴露泪囊后,任何挨着泪囊壁的小骨片都会阻碍囊内壁到鼻腔外侧壁的反应。在直接扩张泪小点后,用弓形泪囊探针来探查泪小点。探针通过泪总管可在鼻内看见,如果用金属探针插入泪囊,那么通过泪囊壁能很清楚地看见(图3)。如果在泪总管处被卡,泪囊壁和金属探针都不能看见。



当探针进入泪囊内壁,用刀从顶到底垂直切开。内侧壁前后瓣被镰状刀完全被分成上下切口,用显微剪在后瓣做成相似的切口(图4)。翻瓣到鼻腔外侧壁。鼻丘气房的黏膜用标准的镰状刀打开,并列在泪囊黏膜最先的黏膜瓣被修齐,以便接近泪囊黏膜。

确定泪总管是否需要放支架,应用弓形探针通过泪总管放人,观察瓣与探针的距离来评估其通畅度。当瓣紧紧地挨着探针时需要放支架。研究表明,如果丢失了瓣,那放置支架无益。如果瓣较紧,放硅胶管通过上下泪点,通过泪总管拿出鼻腔外。管末端插入1.5~1.5cm吸收性明胶海绵,防止管移位。吸收性明胶海绵推到鼻前庭,保证黏膜瓣在位。4mm宽6mm长的硅胶管在O’Donaghue管的上面作为间隔。在内眦拉0’Donaghue管确保硅胶管上不受到张力。否则,这个张力可以磨损(“X”译为“X腐蚀”)泪点。在垫片下面放两个连发夹钉(图5)。四周后去掉O'Donaghue管。

一般术后第二天开始用盐水冲洗鼻腔,连续用广谱抗生素5天,抗生素眼药水使用两周。术后可以用没关闭的鼻孔轻柔地吹气。在4周第一次观察时,进行鼻切开术以检查内芽组织,并且清除内芽组织。

图5 泪囊皮瓣与修剪过的原始黏膜瓣和鼻丘气房黏膜相接触。图示 O’Donaghue 硅胶管。切除形成中鼻甲的原始骨。吸收性明胶海绵放于此空间之下,图示中并未显示,以便清晰可见黏膜皮瓣。










专有(特殊)考虑

儿科

动力内镜DCR手术可以成功用来治疗先天性鼻泪管堵塞的患者,但是存在一些重要的麻醉和技术的考虑。应该记住药理学上的使用剂量应与儿童的体重相适应。在生长中儿童相对不适合进行鼻中隔成形术,防止生长的改变和破坏面容。年龄小儿童的鼻前庭和鼻腔插入标准的成年人大小的器械有困难。但鼻前庭可伸展容纳4mm的内镜和器械。鼻腔比较小的竖直高度使没经验的医生造成颅底脑脊液漏的危险。上额骨额突发育不完全。如果泪骨没正常的鉴别出来,可能造成眼眶穿孔,在小的儿童上额骨的额突,泪骨中鼻甲的根部被取走,造成10mmx10mm骨切开。在比较大的儿童这个切口增大到10mmx15mm。


修正鼻腔泪囊吻合术(DCR)

当使用动力内窥镜DCR修正的病例时,做初始黏膜瓣的切口应适当偏向前一些的位置。以使最初的切口做在骨的上面。这样可以矫正手术平面,使形成的瘢痕组织比以前的DCR手术的瘢痕靠前,并且使鼻黏膜被手术刀更容易从瘢痕组织上解剖下来。在这些病例常可迁到小的瘢痕累累的泪囊情况从而使泪囊口比较小。通过保留的鼻黏膜瓣,在对合过程的时候,通过切除少量鼻黏膜就可达到黏膜与黏膜的对合。


结果

动力内镜DCR手术可成功地治疗97%的解剖性堵塞(通过荧光顺利流入鼻腔和无症状的患者),这与外入路DCR的成功率相等。对于功能性堵塞的患者这种技术使泪囊开口通畅,染料透人鼻腔的成功率与解剖性堵塞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相同,但功能性堵塞患者术后持久泪漏的发生率较高。患者泪囊出口通畅无症状作为功能性堵塞至于的标准治愈率约为84%


并发症

动力内镜DCR手术的并发症不常发生。出血(以前公布的发生率为3%),是作者遇到的唯一事件。系统回顾DCR手术过程的结果发现眶周脂肪暴露是术中第二位多发生的并发症。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解剖范围不能超过钩突之后。如果发生眶周脂肪暴露,应该予以保留和停止操作。在同一个回顾中,内镜DCR最常发生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5%)是血肿和出口周围的粘连和内芽组织成形。


结论

内镜鼻内DCR在成年人和儿童治疗鼻泪囊堵塞是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手术紧跟原则。如果与外入路DCR相同则不需做外切口;总之,这种手术的并发症不常发生。

参考文献:略

END




我们热切期盼您的投稿!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entshikong@163.com


商务合作、加入耳鼻喉交流群、投稿交流等请添加耳鼻喉小助手微信:erbihoushikong(备注姓名、医院)


电话:132 4021 8072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经授权禁止平台转载(转发朋友圈、微信群分享等除外)。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扫码加入学术交流群
每日更新/ 交流学习/ 有偿投稿
商务合作/ 专业团队/ 一站服务
长按添加小助手微信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查看更多内容

ENT时空
分享耳鼻咽喉领域最新进展、文献指南、病例解析、会议/直播,为有理想的耳鼻喉医生搭建进步的阶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