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特点
今日(22:10)立春,乙巳蛇年的第一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15°,我们居住的地球北半球进入了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从这天起,春气始建,万物萌发,气候逐渐回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从这天开始,二十四节气又开启了一个新的轮回。
立春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这段话大意:
春三月,天地之间充满了生发之气,推陈出新,万物向荣;人们应夜卧早起,最好在亥初前睡觉,早晨寅初到寅正之间起床;要散开头发,穿着宽松地在院子里悠然散步,这样,有助于情志调达、精神焕发、血气畅通。
春应肝木,春季养生的重点是顺应天地间的生发之气,养护肝胆,使人体在冬季储藏的阳气(能量)得到充分地生发和舒布。
在心态上,我们要怀有「护生」之心,善待万物,不起杀念。古谚有云:「劝君莫打三春鸟,劝君莫食三月鲫」,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在春天,我们待人接物应多给予,少夺取,多些赞美鼓励,少些惩罚苛责。
这样,才是顺应春天主旋律的养生之道。
反之,如果在春天肝气受损,阳气生发不畅,到了夏天,提供给人体茁壮成长的能量(气血)就会不足,肝木无力生心火,从而出现不热反寒的状况,此谓春不生则夏不长。
立春是冬天“闭藏”的尾巴,也是春天“生发”的前奏。整整一个冬天的“闭藏”,补肾气、养精气……都是为了立春之后的“生发阳气”做准备。
也就是说,立春是生发阳气的关键节点,不过,在“生”之前,我们要先做好“护”,就是要保护好阳气,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要春捂。
春捂就如春天地里的禾苗,会覆盖一层薄膜,将地下升腾起来的阳气保留起来以为生发之用,此乃捂。不至于被倒春寒耗散掉或甚至被冻死。
在立春的这15天里,如果阳气生发得好,我们体内的正气就足,才可以把平时躲在深处的寒邪、瘀滞、风邪……赶出去。反之,如果不助力阳气生发,且过度消耗,人就容易阳气不足、病痛缠身。
立春后重视肝木的疏泄条达,将体内的伏热郁气舒发出来的同时,更要注意避寒远湿,养护正气。春季适度活动有利于肝气的生发,如散步、八段锦、拉筋等。
在饮食上,要多素少肉,远离生冷。
一般来说,春天食辛不食酸,辛味有助于肝气舒发。春季适合多吃有助于生发的蔬菜,比如豆芽、春笋及应季的绿色叶菜等。
绿菜是春天的产物,是满满的春意,多吃绿菜,以应春气。再就是芽类的蔬菜,一颗种子,得其生长的力量,可以把土地都顶开,发出芽来。我们身体里的阳气也是这样的生生之机,借阳气生发的力量,可以疏通身体,消散郁结。
一年之计在于春,天地立春,人效法天地,立德,以回升自身的阳气;立命,以摆正身心;立下一年好光景,立下一年的精气神!
立德
立春之后,阳气开始回升,而人体这个小宇宙,更需要阳气的回升,这个阳气就是立德行善。
《礼记·大学》中说:“德润身。”
汉代董仲舒解释说:“故仁人之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善行和厚德,可以激发身体中的阳气。善心生阳,能把人内心的阴霾一扫而光,元气就会恢复。
善良的人,内心平静而温暖,常常在帮助别人中收获满足和喜悦。
古人说:“仁者,春之德也。”
立春后,万物复苏,万象更新,天地显示着对生命的慈爱之情,这也启示我们要培养“仁爱”的德行。
立德行善能焕发内心的光明,回升自身阳气,立下一年的精气神。
立命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也是人心里绸缪一年事业的开始。
立春,要在心里为自己立下一年的使命,明确一年的目标,工作的步骤等等。
《周易》中说,正位凝命。正位,是说心态要端正,底线要守住,不要走了邪路。
各守其位,各安其心。
心中不作非分之想,守好自己的事情,不会对别人的事情指手画脚。
凝命,是说集中精神,摒除杂念。
我们的心智、我们的情智每天都是在耗散之中,所以要把这些念头收敛起来,不作无所谓的损耗。
春天是短暂的,立春亦如立人生,美好的时光易逝,任何人都要珍惜。
造化给了我们新的生机、新的开始,智者一定会心存感恩,抓住这个时机,立下心里的使命,开启一年的事业。
春节前后,家家户户都备好美食美酒以犒劳自己,但符合健康的饮食之法才是真正地爱护自己。
养肝健脾的饮食之法,一是忌食辛辣燥热食物,少吃肉鱼蛋奶等肥甘厚腻食物,晚饭少吃或者不饿不吃;
二是谨慎生冷寒凉食物,少吃酸味的食物,细嚼慢咽,嚼汤喝饭,每口饭菜咀嚼多次,最好每次都36下;
三是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坚持揉腹,也可以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揉按太冲。
上火切忌清火
此时寒包热象,易上火,此时当用疏导之法,不灭火。
阳气初生,苦寒之品清热,杀伐太过,内外皆寒。
这时的阳气或者说火气我们也要适时引导,以通为用。通就是助长阳气升发。慢慢就能逐渐茁壮。
清淡饮食为要,扶助后天之气,由内而外。
春三月,此谓发陈。
春,最下面为日,中间为“屯”,上面为“艹”,“屯”似破土之势,收藏于地的阳气开始往上冒,土上臃肿部分如坡土的胚芽,草木先行阳之气。
这就叫发陈。
经历了三个月冬藏时期,体内秽浊沉积,所谓“发陈”,就是利用春阳生升发之机,退除冬蓄之故旧。故春季养生,在饮食、活动,皆应配合阳气生发之势。五味中,辛味能宣散、行气、通络,故饮食应适量地添加辛味,辅以甘味,则能健脾的同时防止辛散太过。辛甘二者相合又可化阳,推动阳气。
立春后可以动起来了!
春季万物萌生,为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除了外在运动,也要重视身体内在修炼,按揉五脏,运五脏六腑之气,以发陈除旧,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气机才能得以正常运行。
需要留意的是,立春之后阳气升发而腠理开,但体内阳气仍未壮实,在外阴寒未散,风木之气旺盛,感冒、中风为易发疾病,需慎防吹风受寒。
五指梳头:
梳头也能将风邪“拒之门外”。
《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中载:“梳欲得多,多则祛风,血液不滞,发根常坚。”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
可以每天均匀缓慢的梳头100下,可找到头皮下有疙瘩的地方重点梳。
头为诸阳之会,身体所有阳脉都要在头部循经而过,梳头可以帮助阳气上行;
初春乍暖还寒,人体容易受到风邪的侵袭!
《黄帝内经》中讲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就是说当风邪侵袭人体时,头部最先受到损害。头部遭受风寒,不仅会影响阳气的生发还会出现各种头痛。梳头可以很好的疏通阳气。
伸懒腰:护肝防衰老
护肝最简单的方法是伸懒腰,这是人体自我保健,特别是对肝脏保健的一种条件反射。
因为伸腰展腹,需要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的作用,可以激发肝脏机能,使肝脏得到“锻炼”。
导引:
1. 双腿盘坐,交叠双手,左手按住左侧小腿近膝盖端,身体转向右侧,并略向右侧倾斜,吸气。
2.扭头向右侧上方牵引身体,同时两臂用力伸直,按压小腿,右式同左,左右各15次。
3. 结束后,正坐,做叩齿,吐纳,漱咽保健后结束。
此式可调理风气积滞所导致的疾病,如肩颈部的疼痛,耳后肌肉及上肢外侧肌肉的疼痛等。
其锻炼要点是:通过扭转的颈项向上牵拉导引,带动肩颈和上肢部位的肌肉扭转拉伸,从而促进相关部位的气血运行。
春捂护阳,下厚上薄
谚语云:“春不减衣,秋不戴帽”蕴含着天地阴阳运转的规律,春季寒气从地面逐渐解冻上升,所以要格外注意腿部的保暖。早春季节寒气还没褪尽,不要急忙把棉衣脱掉。立春时节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
此时人体的毛孔也正处于从闭合到逐步开放的过程,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凉的侵袭,毛孔就自动闭合,体内的阳气得不到宣发,以致产生“阳气郁”的现象。所以,防寒保暖仍是立春养生的重点。此时衣着主张“下厚上薄”,以助春阳升发之势。
晚睡早起
民谚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黄帝内经》也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立春起居方面应顺应日照变化,相对冬天来说晚一点睡、早一点起,活动时间稍增加,以利于阳气的生发。但也不能披着晨露外出活动,这样不利于小火苗生长。
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克服倦怠懒睡的习惯,适当夜卧早起,增加室外活动,舒展形体,畅通血脉,以助生发之气。
冬春之交,由于天气乍暖还寒,气血运行忽急忽缓,时而偏内,时而偏外,五脏适应得有个过程。这时期,体质差、适应能力弱的人就易得病,所以立春是一年之中比较容易得病的阶段,一定要保肝护阳!
立春的时候是要壮胆,胆气足则百病不粘,所以立春这个节气里面多敲胆经是特别好的。《黄帝内经·灵枢》上面就有说,特别是左侧的胆经在立春这个节气里面阳气是最旺盛的。
在立春这个节气里面怎么用身体接触来养生呢?当然就是泡脚,泡脚是最简单的了,立春的时候泡脚。
冠心病往往是因为心包经淤塞,可以用五种常见的药物来熬点水泡脚,就是川芎三十克,香附十五克,丹参五十克,然后檀香十克,用这四种熬一点水,煎好以后泡的时候就放五克冰片溶到药液里面去,趁热气先熏一下,然后再泡脚二十到三十分钟,每一天早晚泡两次的话,对于治疗冠心病有很好的帮助。
还有一些人失眠,心肾不交,也是用五味药物,可以用泡脚的方法,也就是活磁石五十克,酸枣仁和柏子仁各三十克,用当归二十克和夜交藤十五克,这五种药煎水以后,睡前半个小时泡脚,就能够凝神安心,能够提高睡眠质量。
还有一种是高血压,更简单,就是用钩藤二十克,切碎以后放少量的冰片,用布包好,把布包扎紧,放在盆子里面用开水泡一下,温度适合的时候,早上起来和晚上睡觉以前都泡二十分钟,因为立春还是比较冷的,所以应该准备一点热水中途加温,保持这个水温。
泡脚也有方法和讲究
1.泡脚的水最好由烧开过的水自然晾温,不要加冷水。泡脚时脚底经络毛孔打开活跃,冷水的寒气会影响。当然水温不宜太高,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等人群,水温一定要适宜。一开始可以从脚心慢慢接触温热的水,逐渐适应后再整个足部放进水里。
2.不要大汗,泡脚为微微出汗为宜,不可大汗。大家有条件泡脚的时间多为晚上,以收藏、安神为主,微微出汗才是养生护阳。
3.水位不宜过高,很多人一泡脚控制不好度,一下就出好多汗,是因为水位过高导致的,寻找一个适合的水位。微微出汗,身心舒畅为佳。
4.泡脚时宁心安神,尽量不要玩手机看电视等,泡脚时适合跟自己相处,关注自己,可提高泡脚的功效,也更安全,以免烫到。
5.泡脚是一个不用通过脾胃吸收,从而可以吸收药物的方法。热水泡脚也有效,作为一个中医当然更推荐中药泡脚。
养生要落实才行:最大程度保证质量提供疗效的同时,尽可能以便捷的方式向大家推荐可行的养生方法。
立春节气艾灸养生配穴
定位:太溪上5寸,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处。
意义:为阴维之穴,应立春之气。能够理下焦,清神志,调补肝肾,清热利湿。
温溜
中脘
《太上感应篇》:“夜起裸露,八节行刑。夜晚多阴寒,如果赤身裸体起床行走,易受阴邪侵袭于下,久之则成疾。立春作为八节之首,当应春之气,生而勿杀,予而勿夺。所以在立春节气之时,特别又是新年伊始,大家应格外注意,善护心念,将目光看向更远处的天地大道,莫贪口舌之欲,逆天而行则养生无益。
喊上三五好友,带上小铲子,去乡下田间挖荠菜,一来活动筋骨,二来接受地气滋养,三来荠菜美味之余还有很多功效,可谓一箭三雕。立春期间荠菜都是必不可少的,田里野生荠菜根深长而粗,叶暗褐色而厚,棚里的荠菜根短而细,叶绿而嫩,田野里的荠菜更有嚼劲,也更美味,对比非常明显,只有经历寒冬积蓄,才更厚重。
荠菜
荠菜,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名医别录》记载“主利肝气,和中。”《日用本草》载“凉肝明目。”《本草纲目》记载“明目,益胃。”中医实践证明,其对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疼等有一定疗效。
用荠菜煎鸡蛋,能清肝、明目,并可补益脾胃。用于肝虚有热,眩晕头痛或目昏眼干等。把荠菜晒干切碎,还可代茶饮,防治高血压。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节律,更是一种哲学逻辑思维。每个节气环环相扣,依次渐进,却蕴藏着玄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四个节气顺序展开。立春开启了春三月。
春属木,木,无水不活。雨水节气之后,从南向北依次降水。木得水后,伴随着滚滚的雷声从蜇伏中惊醒,借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之际,茁壮成长。
以此类推,凌晨寅初为立春,寅正为雨水,卯初为惊蛰,卯正为春分。故寅初「立春」,人常会从沉睡中苏醒:寅正「雨水」,常有哈欠流泪或有微汗表现;卯初「惊蛰」,筋脉逐渐舒展,肢体僵硬或疼痛逐渐消失;卯正“”分”,肢体灵活、头脑清亮,进入一天的工作生活。
再引申至静坐也是此理。静坐可以预防心梗、脑梗、脑溢血等症。静坐使体内进行一次有序的调节,排除隐患。静坐的火候牵扯到了节气的喻义。
早起后,为身心的「立春」状态,不急于下床,应该静坐,腹式呼吸,忘掉一切。当流眼泪之时,身体状况犹如「雨水」时节,这时「惊蛰」下地,则可避免不测。
《周易·文言传》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人在自然中,如一粒微尘,一时、一日、一年,均应顺应天地日月、四时阴阳之序。
立春节气,收藏于地下之阳由藏伏转为温升,逐渐升出地面,地上渐温。东风始至,冰雪逐渐消融,大地开始解冻。在人身则阳气升于肚脐以上,因此一日之「立春」正常会自然苏醒。如汽车最初的打火启动阶段。 人,了解天地之时位,与其相应。顺其时,合其序,居其位,无太过和不及,则身心安康。
心中沒有煩惱,也沒有夢,到這個境界,“而與物為春”,同萬物相往來,是神仙的境界,身心永遠是春天,永遠年輕,永遠愉悅的。
宇宙的生命,互相交接在一起,隨時生生不已,心境永遠是春天一樣,永遠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