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特点
大寒节气后
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但大寒同时也是冬藏转春生的时期,冬风萧瑟,寒意凛冽,于冰天雪地中,却隐隐可见大地回春的迹象。
大寒养生
微动能补肾
收藏的时候,运动不能大汗淋漓,令阳气外泄,汗出多了,特别是晚上,还容易伤阴。每天做一点小运动,一样可以令身体发热。
这两个小动作,简单,原理却很精妙,强度都不大,打通身体,疏通经络,畅通气血。
❑拉筋:两腿一分补肝肾
方法:
把双腿伸直分开,脚尖回勾,双手抓着脚趾,身体慢慢向下压。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轻松放心地补益肝肾。
注意:
练习时不用刻意追求身体贴着腿的感觉,只要腿后的大筋有拉伸感就可以了。不要用蛮力,用自己感觉舒适的力度,只有你觉得舒服了,才会有补益的效果。
❑压腿:胜过食补的补肾之法
平时如果不方便操作,也可以学习一下中里巴人老师的方法:
「把一条腿放到齐腰高的窗台上,拉一下筋,同时用掌根搓热大腿内侧拉筋部位,半分钟即可。补肾的效果,胜过食补。常做常补。 」
脚暖则肾温
寒从脚起,冷从腿来。地气寒的时候,多泡泡脚。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引血下行、温肾助阳,改善睡眠质量。
家里厨房找点生姜、花椒、艾叶煮水泡都可以。做菜不要的大葱老叶子也能用。“葱”的主要作用是“通”,它是通关节,通鼻窍,通阳气的。(强烈建议:健颐沐浴包)
泡的时候,最好是深一点的木桶,尽量泡到小腿上面,同时用一条毛巾蘸这个水,多擦洗擦洗膝盖的部位。
疏通,温暖脾胃
大寒过后就是立春了,在饮食上要顺应节气的变化做一些调整。进补应逐渐减少,饮食应逐渐清淡,让脾胃得到一定的休息,为春季的生发做准备。
疏通,最简单就是饿着点,吃饭七八分饱就好,要是偶尔中午一顿吃撑了,晚上就啥都不吃。
要给身体休息的时间,和在里面辗转腾挪的空间,它就有力气多排出来一些。身体轻盈,即使吃的不多,因为身体通畅,转化效率高,反而比那些吃得多但是很堵的人,得到的气血多。
除了偶尔饿一饿,还有什么方法呢?
推腹:推陈出新,这是迎接春天最好的姿势。
如下图所示,由心窝腹中线部位推下,直推至耻骨联合处,推21下。
如果推腹时感觉到细微的硬块、结节、气团、痛点……记得着重按摩这些区域。
以拇指外的四指,稍稍用力拨揉,把阻滞点揉开,散掉。注意用劲要灵活掌握,以自己的舒适为度,不要用蛮力,以免伤到内脏。
肚脐两侧天枢穴附近常出现堵点
大寒节气养生配穴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意义:神阙为先后天连接之处,应大寒生化造物之功,补益后天气血。又为三焦之原,能行水润燥,通经降火。
偏历
定位:位于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意义:穴属阳明,能解四九之寒,能清阳明热,通利水道。
太冲
定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意义:穴属厥阴,能平肝泄热,疏肝养血,条达木气。
大寒当以静养动,复归于无极,莫过于站桩。双脚齐肩,虚心实腹,双手抱球,收颌正顶,提胸下腰,放松身心,融于天地之间。此时站桩讲求随性,无有所求,时间地点亦无所限,只需空闲时刻,放下工作事务,根据自身情况站上十几分钟就是养生妙法,切忌不可贪多,三十分钟的精神紧绷不如五分钟的身心放松,其中道理,仁者自见。桩功在于水磨工夫,细水长流,若有放松而时间长久者,自是多多益善。
早睡别熬夜
天阳起于冬至,地阳起于大寒,人阳起于立春。
大寒节气,人的阳气还是蛰伏在身体里的,还是冬天,抓住这最后一点收藏养神的时候,多睡觉,睡好觉。
睡眠是阴入阳的过程,人类没有冬眠,但是每天的睡眠就是最好的收藏,把五脏,特别是肾水的能量好好涵养。要好好睡觉,别让肾水在熬夜中枯竭了。
心暖则身温
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
大寒时节天气寒冷,我们更应该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心情愉快,待己待人都存一份温柔之心。
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纠结,急躁发怒,寒冬过去,就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