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清”年行丨高校探寻产教路,融合共绘育人图——“机动万里”支队调研纪实

职场   2025-01-30 21:18   广西  



未央-机械41

高校探寻产教路

融合共绘育人图

“机动万里”赴深圳产教融合调研第一站

内容简介

“产学携手通途拓,教企齐心伟业兴。”


产教融合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实现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和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一概念大约经历了校企合作——产学合作——产学研协同——产教融合几个演变阶段,且参与主体类型不断增加,高校的产教融合涉及企业、大学、政府、行业组织和科研院所等多种组织,具有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科研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产业培育等多重职能。


为探究高校在产教融合中发挥的作用,探究高校与企业建立有机耦合、利益共享的新模式、新制度与新机制,“机动万里”支队首先来到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深圳大学

01


探访高校:校企携手,双向赋能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已在产教融合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和显著的成效。研究院将事业单位、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优势相结合,以企业化管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人才培养上,研究院采用“学校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模式,与腾讯、华为等企业共建联合培养基地,学生在基地完成学位论文或参与跨学科实践。此外,研究院还建设了实验教学基地、专业实践单位和协同育人基地三类基地,覆盖多个行业领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机会。通过这些举措,研究院不仅为大湾区产业转型提供了动力,也为清华大学“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支队在深研院合影


       同时,深圳大学与华为、腾讯等企业深度合作,开展“智能基座”项目,成立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构建了“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此外,学校制定《跨界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方案》,推动“双导师”机制,强化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建设。2023年,深圳大学举办首届全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人才培养高层论坛,围绕“产教科融合融汇 政校企共育人才”主题展开研讨,推动产教融合理论与实践创新。作为深圳经济特区的头部高校,深圳大学的产教贯通发展之路值得我们的学习与借鉴。

支队在深研院参观实验室


“机动万里”支队于2025年1月12日上午到达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步行参观校园之后,在学长的带领下,支队走进了深研院的智能制造和精密加工实验室智能产线和机器人实验室,并且与实验室中的师兄进行交流。

支队在深圳大学合影


1月12日下午,支队来到了深圳大学,在深圳大学师生的带领下参观了深圳大学校史馆,在校史馆中领略了深圳大学的发展历程与他们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同时支队也走进了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与学院中的师生进行了交流。

支队参观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和校史馆


在深研院和深圳大学参观交流之后,“机动万里”支队对高校在产教融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1)合办科研平台,提供技术支持

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高校可以有机参与到企业的技术发展中,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的产品,助力产业向高新技术领域进军,同时也能帮助高校明确科研方向例如清华大学深研院通过与青鼎装备共建实验室,对青鼎装备提供超声加工技术装备的支持,实现了科研成果到产业应用的转化。

支队在深研院参观实验室


2)共创特色课程,拓展学生视野

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高校也可以利用企业的实践资源,共创特色课程,将企业实践有机融入学生的培养体系中,培养视野广阔,脚踏实地的领军人才。例如深圳大学与众多企业合作开办了创新创业短课,将课堂讲授与企业实践座谈相结合,实现产学相长,助力学生了解行业前沿,明确发展方向。

支队参观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和校史馆

02


对话前辈:产教贯通,未来之基



2025年1月12日晚上,“机动万里”支队与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龚晓峰进行了主题为“从0到1化危为机:决策逻辑和实现路径”的交流座谈。


1)产教融合发展有必要性

      在交流过程中,龚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产教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他指出,当下西方国家对我国企业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堵截措施,从芯片领域的技术封锁,到通信行业的无端打压,这看似是危机,实则给我国科技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众多企业纷纷意识到高端技术国产替代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例如华为在 5G 通信技术研发过程中,面对外部重重压力,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寻求国产技术突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部分领域高端技术的落后局面,与科研创新能力强大的高校对接合作变得尤为关键。像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与企业合作后,推动了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技术层面的独立自主,这对于我国产业的追赶与超越是必不可少的。

支队队员听座谈会并与龚院长交流


2)产业发展途径有多样性

产业发展并非仅依赖产教融合这一条路径。产融结合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众多新能源车企在发展初期,通过引入风险投资、银行贷款等金融手段,解决了研发资金短缺的难题,得以顺利开展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发展。产研融合则可以推动技术创新,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如生物医药产业,企业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攻克了众多药物研发的技术难关,让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需结合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脉搏,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例如电商行业依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从传统电商发展到社交电商,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购物需求。由此可见,产业发展的路径丰富多元,这些不同路径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共同推动着我国产业持续向前发展。






支队队员听座谈会并送上纪念品


3)大学生职业规划与人生选择

在座谈会上,龚教授以亲身经历为支队启迪智慧,指明前行方向。在职业规划上,我们当深入了解个人志趣与优势,结合专业特点与行业趋势,设定清晰的短期与长期目标。“人生立志需趁早”,在开始时明确未来发展路径,并矢志不渝、砥砺奋进,方可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人生选择上,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应发现机遇,把握机遇,勇于尝试新事物,敢于突破舒适区。在追求个人梦想的同时,关注社会需求,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实践支队与龚院长合影

03


支队队员感想



李梓瑞

今天行程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下午在深圳大学的参观。在在学长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机器人竞赛团队,校园景观和校史馆。实验室中,我们惊讶于同为大一的他们已经开始操控如此复杂的机器人;校园里,我们流连于南方校园中与北方迥乎不同的风景;校史馆中,我们关注起深大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历史。坐落于多家先进企业中间,深圳大学具有独特的创新理念,丰富的产教融合资源,让我们对产教融合这一主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牛一轲

今天我们很荣幸能够有机会与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龚教授展开座谈。龚教授是深圳市先进教育理念的开创者、引领者、实践者,在与他的对话中,我不仅学习到了我们做决策的最优方式,还了解到了如何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做一名创新性、眼光长远的青年。龚教授的谆谆教诲使我受益匪浅,明晰了我之后的人生发展道路。






座谈会上的支队队员



总结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强调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实现由大到强的系统跃升。

近年来,高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多种创新方式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获得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利用企业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对接高校,能够获得符合自身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由此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产教融合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未来在政策引领和市场驱动下,高校与企业将持续深化拓展,为实现教育强国和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END-


供稿丨“机动万里”赴深圳产教融合调研支队

责编丨冯冠杰 倪苗


清华大学社会实践
“清华大学社会实践”是清华大学团委学习实践部的官方平台,旨在为学校师生和关注清华实践的社会人士提供全方位的实践资讯和全过程的实践管理,敬请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