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
大意
赴意大利调研
可持续发展支队
罗马篇
0
引言
可持续发展旨在平衡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核心挑战。它不仅关乎当代人类福祉,还涉及未来世代的生存空间,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合作与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探微书院“微言大意”社会实践支队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将“中外青年交流”贯彻始终,希望从意大利这块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汲取发展智慧。支队于2025年1月20日前往罗马,访问了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和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 。IFAD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组织,长期致力于解决贫困和饥饿问题,推动农业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利用;而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则为此次调研提供了重要的外交支持和视角,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中意在农业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机遇。
摄影:张世迁、余山立(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1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简称IFAD)是联合国系统中的一个专门机构,成立于1977年,旨在通过提供财政支持和技术援助,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发展。IFAD的主要目标是减少贫困、提高粮食安全、促进可持续农业,并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其工作重点通常集中在帮助最贫困的农民,尤其是那些面临食物不安全、资源匮乏和气候变化影响的群体。通过在贫困地区开展不同的专项项目,IFAD力图实现全球粮食安全的提升,并推动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议程。
支队在IFAD合影
2025年1月20日上午10:00,支队一行抵达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位于罗马的总部,与IFAD常规招聘负责人之一Joy及人力资源部的实习生Andrea等进行了座谈交流。
支队成员与IFAD负责人座谈
在座谈结束后,IFAD的实习生胡歆其带领支队成员参观了IFAD的总部。
支队成员参观IFAD
2
中华人民共和国
驻意大利共和国大使馆
罗马时间1月20号下午,支队一行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意大利共和国大使馆进行座谈交流。中国驻意大利使馆公使衔参赞周西松,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岳东北教授,清华大学中意基地管委会秘书长李宇红,使馆科教处宋琛、曲子旻老师,以及清华大学探微书院“微言大意”实践支队、中意基地支队参与本次座谈活动。支队成员就全新国际形势下的中意关系,意大利在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发展情况,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等主题与使馆工作人员展开交流。
首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岳东北教授、清华大学中意基地管委会秘书长李宇红分别介绍了支队主题及行程规划。岳老师从支队的“可持续发展”调研主题出发,介绍了支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前序行程中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以及清华大学在高校人才培养领域与意方的合作情况。
岳东北教授、李宇红老师介绍支队情况
随后,使馆科教处宋琛、曲子旻老师针对中国和意大利教育和科技方面的交流合作情况作出详细介绍。教育方面,自2005年中意签署高等教育互认协议以来,双方始终保持良好的教育交流合作关系。截至2024年,中意大学之间签署的双边合作协议已达1500余项,合作专业覆盖设计学、机械工程、建筑工程等多个领域。2024年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访华期间,中意双方政府签署了新一轮教育合作执行计划。去年共有22位意大利高校校长赴华参加中意校长对话会活动,与中方30余所高校校长围绕传承文明互鉴、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开展了热烈讨论。同时,意大利境内已开设12所孔子学院,目前中文已被纳入意大利高考科目,共有72所意大利中学开设有中文课程。
科技发展方面,意大利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26位,优势领域主要聚集于天文、物理、生命科学等学科。自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以来,两国在科技合作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科学技术部与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共同签署了科学合作协议,重点推动基础研究、先进制造等方面的合作。同时,中意双方还通过联合资助项目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周、科技部长年度会晤、联合实验室建设等科技平台建设,积极促进具体科研项目对接落地。
馆科教处宋琛、曲子旻老师对中意教育、科技合作进行介绍
讲座深入剖析了佛罗伦萨建筑从古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的历史脉络,揭示了建筑作为文化、社会和艺术表达的重要媒介,启发同学们反思建筑在塑造城市身份、传播文化价值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作为欧洲艺术与文化中心,佛罗伦萨的建筑史不仅是过去的缩影,更是未来艺术与技术融合的灵感源泉。
Q&A 问答环节
Q
实践中支队参观调研了普拉托的纺织工厂,发现对于可持续产业的政策补贴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请问意大利政府对可续纺织工业有哪些政策支持?使馆是否可以进一步对接中方企业搭建平台从而帮助拓展销路?
A
西方国家在政策提出和实际落实之间确实存在一定温差,但中资企业自身也可能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使馆工作性质与国内地方政府不同,主要职能是协调意大利官方营造良好经商环境,企业的市场拓展更多需要依靠企业与商会之间互助,从而促进信息共享和合作。
Q
意大利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备受关注,请问意大利是如何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与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平衡,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活化方面又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A
意大利在文化传承和保护领域成效十分显著,首先,公民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强,从小就树立起保护古迹的意识;技术层面上,意大利壁画和雕塑修复水平较高,目前中意双方也共同建立了国际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促进该领域学习交流;同时,意大利政府在文化遗产利用方面也做出了一些尝试,通过维罗纳歌剧节等形式,将其有效转变为旅游资源。
支队成员积极提问交流
Q
支队了解到意大利为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进行了绿色低碳转型,在新能源技术领域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据观察意大利街道上电动汽车的数量相对较少,请问中意两国在新能源领域具体有哪些合作项目,未来是否有可能在其他方面进一步合作?
A
意大利政府制定了包括国家综合能源和气候计划在内的多元化战略,从而推动新能源技术发展,同时鼓励发展核能和氢能等清洁能源,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自发电的相关法令,推动工业生产系统的绿色和数字化转型。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意大利国内整体持有量较小,目前正计划投资开发新一代绿色电池,也十分希望能够引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成品与研发技术。
Q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而中意两国在教育领域合作联系十分紧密,请问意大利是否也提出了类似的发展战略?
A
意大利方面确实提出了类似的发展战略,2024年中意两国提出共同建设交叉学科联合研究中心,拟针对博士生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目前意大利众多高校主要面向法学、心理学等专业,逐步与国内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希望将人才培养与教育、科技发展有机结合。
支队成员积极提问交流
会议最后,周西松公参对本次座谈交流进行总结,并对支队成员就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鼓励同学们主动关注国际战略发展形势,加强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肩负起清华人的强国使命与时代责任。
周西松公参总结发言
总结与感想
本次大使馆座谈交流活动为支队成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到中意两国在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教育与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合作与发展。对当下中意关系与国际战略发展形势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支队成员与大使馆人员合影
罗马时间1月21日上午,支队成员将前往卡塔尼亚开启下一段行程。期待后续的精彩活动,更多实践细节也会逐步整理并发布。欢迎大家订阅关注!
供稿 | “微言大意”赴意大利调研可持续发展实践支队
责编 | 仲星宇 倪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