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实践 | “新马E路行”:NUS多元文化巡礼与新马街声采集

职场   2025-02-08 19:52   北京  

清华大学海外实践

新马E路行

Singapore and Malaysia


2025年1月18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新马E路行”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社会实践支队参访新加坡国立大学。支队成员参观了Central Library、设计学院系馆和UTown国立大学城,清新优美的校园环境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给支队成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在为期8天的实践行程中,支队成员围绕“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一主题,对接触到的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三国人士展开访谈交流。本篇推送也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采访记录予以呈现,透过受访者的视角,既能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也能反映国际社会对中国与中国对外开放的认识。


支队成员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合影留念



一、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训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US)是新加坡一所闻名遐迩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全校共有16个学院,50多个专业,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性教育。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新加坡国立大学一举跻身全球第8名。


"A LEADING GLOBAL UNIVERSITY SHAPING THE FUTURE."作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训,彰显了学校研究探讨与亚洲乃至世界相关的重大且复杂课题的宏大理想。在科研领域,新加坡国立大学汇聚了多领域科研人才,以跨领域综合性方式在科研方面取得卓越成绩。其与清华大学也开展有可持续城市发展、医疗健康创新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合作。



雨树&野鸡


我们此行前往的校区坐落于肯特岗,占地150公顷,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大部分学院的所在地。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蒋惟一学姐带领支队成员们参观了校园。彼时空中飘起蒙蒙细雨,繁茂的热带雨林将肯特岗山脊染上翠绿,校园建筑物依山走势而设,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相处。校园内随处可见的是新加坡的国树——雨树,撑起如伞一般枝繁叶茂的穹顶,更有野鸡在地面安然啄食(不过据学姐说,擅自喂食它们竟然是违法的)。


支队成员体验日本文化节部分活动


在学姐的带领下,我们走进新加坡国立大学的Central Library,看到学生们在宁静的氛围中学习。我们也参观了设计学院的系馆,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给支队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走廊不设空调,但身处绿意盎然的林间,仍能感受到丝丝凉意。最后,漫步于UTown——国立大学城,那里正如火如荼地举办着日本文化节,走过一个个文化体验摊位,我们看到了这座高校面向世界的青春活力


支队成员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合影留念


活动尾声,支队成员与蒋惟一学姐互赠纪念品,并在NUS标志性建筑前定格校际交流的珍贵瞬间。镜头内外,THU与NUS的情谊历久弥新。




二、采访:中国游客


滨海湾花园夜景


Q: 您觉得中国对这里(新加坡)有哪些影响?
A: 我认为影响还是挺大的。一方面,中国游客很多,华语在这里也相对普及;另一方面,我了解到许多企业家在这里投资,往返频繁。


Q: 您怎么看待中国企业在这里的投资?比如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您认为这会对未来的交通和物流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A: 可能我的视角没有那么宏观,但我认为这种经济互动会成为一种常态。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然要走出去,增强国际影响力。从历史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发展趋势,而新加坡本身在民族、金融等方面的开放性较强,也成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跳板


Q: 如果您的孩子未来要出国留学,您会考虑让他来新加坡吗?

A: 新加坡可能是一个选择之一。未来,他们需要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不同国家和城市的人文历史。有人说未来属于中国,我也认同中国的发展趋势会越来越好,所以下一代对世界的认知也会更加广阔和深入。




三、采访:马来西亚司机


马六甲街景


Q: 您的祖籍是哪里?
A: 在潮汕,但在广州生活了十年,至今没去过潮汕,主要是没有亲戚可以拜访。


Q: 您觉得这里的气候与广州相比如何?
A: 我们当地人通常喜欢你们的气候,而你们则可能更喜欢这里。这里整体较热,但你们来马六甲的时间算是最凉爽的,一般十二月和一月会相对舒适,其余时间则较炎热。


Q: 农历新年是马来西亚的法定节假日吗?可以休息几天?
A: 是的,法定假期是大年初一和初二。但一些华人企业可能会放更长的假,比如四到五天。


Q: 马六甲州的华人议员比例大概是多少?
A: 比例较小。马六甲州共有二十多位议员,其中华人议员大概只有四到五位,其余大部分是马来人,还有一位印度裔议员。这里的议员人数不是按地域,而是按种族比例决定


Q: 也就是说,华人议员主要分布在华人聚居较多的地区?
A: 是的,马来西亚的议员名额是按种族人口比例分配的。马来人占全国人口六成多,所以议会中的马来人议员比例也相应较高。我个人认为这种划分不够公平,议员的选拔应当基于才德,而非种族。选区人口规模也不均衡,比如某些选区有十万人却只有一名议员,而一些郊区选区仅有两万人,同样也有一名议员。


Q: “Halo”是马来语的“你好”吗?
A: “Halo”源自英语,并非马来语固有词汇。


Q: 所以这算是一个外来词?
A: 是的。马来西亚的语言环境很独特,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会混合使用中文、英语、马来语,甚至闽南语、粤语等方言


Q: 我听说有些华人不会说普通话,但能说闽南语或粤语,是这样吗?
A: 基本上大多数华人都会说一些简单的普通话,但如果是书写或阅读,可能就不太擅长。即便没有接受中文教育,日常交流中还是能听懂和讲一点普通话。主要还是因为成长环境的影响。在国内,人们通常只会普通话和自己的家乡方言,而在马来西亚,多语言环境更普遍,这里的人一般都会掌握至少两到三种语言。


Q: 您会华文、马来语和英语吗?
A: 我会马来语、英语和一些华文,但不如一些专业人士那样精通。我们的语言环境很自然,即使不熟练书写,也能进行日常交流。


Q: 马来西亚人会去新加坡工作吗?
A: 会的,同时新加坡人也喜欢来马来西亚消费,因为汇率较有优势。他们的货币价值较高,1新加坡元能兑换约3马来西亚林吉特,这让他们更愿意在这里购物消费。这种情况与中国深圳和香港早期的情况类似。


Q: 这里的商铺门牌上为什么都有中文?
A: 马六甲州政府相对开明,允许使用中文招牌,而有些地方是不允许的。




四、采访:新加坡店员


新加坡植物园


Q: 近年来,作为景区,这里(植物园)的游客数量是否有所增加?
A: 2023年的游客数量比2024年要多一些,具体原因并不清楚。虽然大部分旅客来自中国,2023年的中国旅客数量更少,但2023年总的旅客数量更多。


Q: 许多中国游客会通过小红书搜索新加坡的景点,那本地居民对这种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如何?
A: 在新加坡,很多中国游客会使用小红书,但本地居民使用较少。其他国家的游客也不太关注这些内容。小红书在学生群体中较为流行,但居住在新加坡的中国人通常不会频繁使用,主要是游客在参考相关信息。


Q: 如果要向我们推荐新加坡具有特色的文化元素,您会介绍什么?
A: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组成。大家长期共存,文化相互融合。因此,很难单独归纳某种特色文化。如果想了解马来文化,可以去马来族聚居的区域走走看看。


Q: 新加坡是否一年会庆祝多个新年?
A: 华人主要庆祝农历新年,而其他族群也会庆祝各自的节日,例如开斋节、屠妖节等。由于公共假日的缘故,许多节日都会被广泛庆祝。不过,在我们的行业,假期安排较为灵活,是否能休息主要看轮班情况。




五、结语


支队成员和练习太极拳的两位长者合影留念


在以上列出的采访记录之外,我们还和很多人进行过访谈交流。既有练习太极拳三十余年的Daniel爷爷,叮嘱我们要保持身心健康,避免过度压力;也有马来亚大学的同学,同是EE人的我们,虽然身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校,学习生活竟与我们高度相似;更有新加坡华裔导游坦言,作为第二代移民,他的国家认同与民族情感已随本土化教育形成独特认知。这些鲜活的对话既拓展了调研视角,也映照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现实图景。


支队成员们在切身体验与实地交流中,对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文化氛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既感受到不同背景人群在身份认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也体会到文化共存、思想碰撞所激发的独特魅力。这些见闻与思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实践成果,更激励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包容世界的多样性。




END





供稿|新马E路行实践支队

责编 | 唐俊豪 倪苗


清华大学社会实践
“清华大学社会实践”是清华大学团委学习实践部的官方平台,旨在为学校师生和关注清华实践的社会人士提供全方位的实践资讯和全过程的实践管理,敬请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