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纸》
豆瓣评分: 8.9 出版年: 2024-11 页数: 498
《衬纸:关于书籍、战争、逃亡与故乡的家族故事》的作者在柏林生活一年,深入研究了自己的家族档案和大量历史档案资料,挖掘了自己的祖父和父亲——著名出版商库尔特·沃尔夫与其子尼科——的非凡历史。媒体称库尔特·沃尔夫“或许是二十世纪最具鉴赏力的出版商”,而他的儿子尼科则在二战期间为德军效力,随后移民美国。
库尔特·沃尔夫出生于波恩的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德裔犹太家庭,自幼喜爱书籍,23岁时成为出版商,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出版了弗朗茨·卡夫卡等著名作家的作品,这些书籍后来被纳粹焚毁。1933年国会纵火案发生后一天,库尔特与他的第二任妻子海伦逃离德国,在法国、意大利辗转,最终定居纽约。他们在格林威治村的小公寓里创办了万神殿出版社,该出版社因出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而载入文学史,并成为将重要欧洲文学作品引入美国的桥梁。
然而,库尔特与第一任妻子伊丽莎白·默克所生的儿子尼科被留在德国,尽管他有犹太血统,却在两个战场上为纳粹效力。当亚历山大·沃尔夫查阅尘封已久的档案并会见远房亲戚时,他发现了家族中诸多未曾传到新大陆的秘密,包括希特勒与家族制药公司默克公司之间的联系。
吐槽:《衬纸》通过沃尔夫家族未发表过的家书、日记和照片,揭示出令人惊讶的真相。作者巧妙地将其父亲与祖父的“双线”故事置于宏大的军事史与政治史之中,将自传、回忆录和文化史的内容融合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呈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家族故事,编织出一幅关于历史和流亡险境、胜利与秘密的文学织锦。
《束草的冬天》
豆瓣评分: 7.5 出版年: 2024-10 页数: 128
现在是束草的冬天,这里是韩国与朝鲜边境的一座旅游小镇,一个年轻的法韩混血女孩在一家破旧的招待所做前台。一天晚上,来了一位罕见的客人:决心在这片荒凉的景象中寻找灵感的法国漫画家。
女孩不断违抗社会的期望,与她的异地男友分手,抵抗母亲对整容的催促,她与漫画家之间形成一种微妙又流动的关系。她同意陪他去寻找“真实”的束草,两人前往雪山和壮观的瀑布,甚至到达边境。可他对她熟悉的束草毫无兴趣——花哨的霓虹灯,战争的伤痕,母亲工作的鱼市。她有了一个隐秘的愿望,想要成为他画中的人。
吐槽:关于一个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这本的写法很特别 比起文学小说更像画 比如走到国界地带不可避免地想到战争 下个分镜她却看向橱窗里的蓝色巧克力派 想到如果没有分裂 它会是洋红色吧。以及 我们总是容易对他人生活有太多误解 我以为束草会是美丽宁静的 可束草的洁白对女主来说是发酸的牛奶 揉皱的纸 黏着在眼镜金属上的雾和濒死的鱼的腹鳍 也是她的家 在这里居住的家人会评价她“一脸束草样” 感觉她快被身体里的一半东亚一半法国扯裂了…
《奖与惩 (译文纪实)》
出版年: 2024-9 页数: 260
作为《圣路易斯邮报》的专栏作家,托尼•梅森格多年来一直在镇级和市级法院记录美国穷人是如何被判定轻罪然后背上高昂罚金和费用的故事。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往往会被送进监狱,再被要求支付住宿费用,如此循环,很快就会形成一座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还清的债务高台。这些阴险的惩罚措施被用来填补地方及州预算的不足,通常由营利性公司监督,这也是刑事司法改革运动的核心问题之一。
梅森格在书中介绍了陷入这一体系困境的三位单身母亲:分别生活在密苏里州、俄克拉何马州和南卡罗来纳州,在轻微的违法行为变成巨大的财务和个人灾难后,她们的世界被颠覆了,不得不为清偿债务和继续生活而苦苦挣扎。与此同时,顽强的民权倡导者和立法者们正为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而与她们并肩战斗。在这本非凡的纪实报道中,梅森格揭露了令人痛苦和愤怒的不公正现象,捍卫了美国最脆弱人群的权利和尊严。
吐槽:《奖与惩》讲述了美国社会存在这一问题,呈现了司法系统是如何制度性地“以正义之名将穷人之罪”。作者以三位贫困的单身母亲为例,从她们的故事中揭开了美国司法制度的不公与失灵。让人欣慰的是,还有一些民权人士和立法者发出声音,施以援手,为了司法改革而奋斗。这本书可与《穷人能否获得公正审判》《贫困不是罪》结合来读,可以深化我们对美国司法制度以及穷人的公正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繁荣与衰退:中国市场经济 (1000~1500年) 》
豆瓣评分: 8.1 出版年: 2024-7 页数: 636
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在市场繁荣和经济增长方面屡创佳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经济体之一,而宋代中国在一千年前也获得了类似的地位。刘光临在这部大胆而精彩的著作中,利用非常珍贵的11 世纪市场和人口数据,首次使用定量方法来探讨中国早期市场经济。宋代市场经济的繁荣与明初管制体系导致的衰退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根本性的变化不仅使市场规模缩小,也导致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这是对中国市场周期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研究。八个附录组成的庞大数据集展现了宋元明三代的经济发展周期,本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朝制度的运作效率和市场规模的长期变化并启发人们思考当代中国在经验和理论层面的重要问题。
吐槽:虽然标题是1000-1500年,但实际上作者写了宋、元、明三代的经济脉络。作者用了大量的数据和表格进行分析,学术性很强。作者主要揭示了宋代相对繁荣而明初急剧衰退,然而这个问题是不是仅仅是明朝开国皇帝的反市场政策值得商榷。
《守望灯塔》
豆瓣评分: 8.3 出版年: 2024-11 页数: 225
生来没有父亲、后来又失去了母亲的银儿,出生于悬崖上倾斜的房屋,成长于大西洋上孤独的灯塔。她的世界曾经小得只容得下小狗与灯塔看守者普尤,但在茶水、海浪与黑暗陪伴的一个个故事中,世界万物的联系渐渐浮现:在如同位于世界边缘的拉斯角,灯塔如何被建起;建造灯塔的家族中名为巴比·达克的牧师的双重生活;在化石中,又埋藏着怎样的秘密……时过境迁,当银儿已流浪过许多地方,长大成人的她最终又回到灯塔。所有的故事都已讲完,灯塔仍然还在那里,而银儿也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吐槽:珍妮特·温特森,英国当代作家生于英国曼彻斯特,曾被收养,十六岁时出走。首部作品《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便获得惠特布莱德奖,逆天的是这么长的译者序放在最前面,一时半会儿都翻不完。到底是珍妮特写书,还是男译者写书?建议读的时候直接跳过。
《东西中国》
豆瓣评分: 8.6 出版年: 2024-8 页数: 434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东、中、西部县域的差异越来越显著。中、西部县域发展能否照搬东部县域发展的成功经验?东、中、西部县域最根本的差异是什么?造成东、中、西部县域差异的关键因素是市场因素、制度因素,还是社会因素?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逻辑是什么?本书基于扎实的田野调查,结合国家公布的宏观数据,以县域为研究单位,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
具体而言,本书从经济发展、土地制度、农业发展、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县域教育、农民收入、婚姻家庭和基层治理等方面,呈现东中西部县域的差异,并深入浅出地阐明为何存在这些差异。本书基于贺雪峰教授领衔的团队在中国广袤地域上进行20多年的田野调查的积淀写成,对我国中西部的乡村振兴实践颇具借鉴作用。
吐槽:以县域为单位对中国区域内部差异做系统分析的书。 用田野调查资料呈现我国东中西部县域在城市化过程中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差异。 阐明东中西部县域的*根本差异,回答中西部县域发展能否照搬东部县域建设的具体经验这一战略性问题。 阐明了东中西部县域财政的来源差异,讲清楚了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逻辑。
欢迎出版编辑老师合作,可加小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