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骑马来自远方》
出版年:2024-09 页数:278
本书是诗人、散文家周涛生前最后一部散文集,汇集了他近十余年的散文新作以及部分代表作。作者以诗性的方式把握观察世界的方式,书写半径主要指向他居住的新疆,主要内容便是那里的人、动物、自然与生活的故事。
全书分四部分:雪原上的路、命里的街道、白羽云中鹤、捉不住的鼬鼠。既有作者青年时期在大草原的亲身经历,也有他的家人、朋友们的曲折命运。其叙事,格调雄壮冷峻,气势沉雄,意蕴深远,笔力雄健,开掘出西北土地上在历史与现实中延续的生命张力与生命韧性。
吐槽:周涛立足自己热爱并长年生活的新疆,书写西北大地的自然、人文、历史和自己的心路历程。其诗意思维、“大散文”理念在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以新边塞诗、游牧散文闻名的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周涛的创作有一以贯之的雄浑深邃和对既定规范的超越,对当代中国散文艺术的发展具有独到的贡献,在当今华语文坛对中国西部的种种书写中呈现独特、鲜明的亮色。
《逆风飞飏 (增订版)》
豆瓣评分:7.0 出版年: 2023-4 页数: 332
这是一个从“生而自卑”到“逆风飞飏”的故事。年少失学、历经困苦、经历几生几死的吴士宏老师,从一名初中学历的小护士,以野蛮生长的势头,在IBM、微软两个企业帝国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冲杀成为微软(中国)前CEO,展示了一个职场人,逆风飞飏的姿态与力量。
从开篇的辞职,到微软的市场运作、人治方式、团队管理秘诀,吴士宏老师全景式地展现了其在微软与IBM的职场经历;从蓝领勤务到IBM“南天王”,又到中国渠道总经理的升迁之路,更描绘出杰出管理者的历炼过程;青少年时期的家庭背景,吴士宏老师写得尤为真切,催人泪下;站在女性视角下对职业身份的思考,又让人感受到吴士宏老师别样的细腻与柔情。
然而一路高歌猛进的她,走入人生下半场,却在创业路上折戟沉沙,人生陷入困局。机缘巧合之下,她进入教练行业,受其启发打破了人生和事业的迷障,重新寻回生命的意义与事业的方向,成为一名专业的企业家教练,用生命试炼的精进之道,帮助、启发了200多名企业高管走出人生和事业的逆境,收获顿悟时刻。
吐槽:如今,吴士宏老师首次续写《逆风飞飏》,回首来时路,细数那些飞飏的岁月与沉默的时刻,首度公开创业历程,剖析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的不同,解读平台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亲身分享创业闭坑指南等非常具有现实性的话题。历数心声,既是回溯,也是展望,并淬炼出发人深省的人生智慧。
《特权与焦虑:全球化时代的韩国中产阶级》
豆瓣评分: 8.1 出版年: 2024-8 页数: 256
在《特权与焦虑》一书中,具海根审视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时代韩国中产阶级的变迁,并指出全球经济变革给这个阶级带来的影响远非单纯的经济衰退和阶级规模的缩减。全球化导致中产阶级内部出现了两极分化,将少数受益于全球化经济的群体与受其负面影响的广大群体区分开来。这种内部分化为韩国社会注入了新的复杂动动力,因为新兴富裕群体试图将自己与其他中产阶级区分开来,并建立新的特权阶级地位。
《特权与焦虑》一书探讨了这些紧张关系如何在三个领域(消费与生活方式、居住隔离以及教育实践)发挥作用。在这三个领域,富裕中产阶级的主导取向是保留他们新获得的特权并将其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具海根认为,他们这种新的阶级实践使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下的赢家和输家都承受着巨大的焦虑。
吐槽:此书是继《韩国工人》之后,具海根教授又一本韩国阶级研究的杰作。它以敏锐的学术视角和现实考察,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中产阶层的某种可能走势,对我们理解新的现实变化和重新思考已有的相关理论富有启迪意义。内部分化往往是阶级力量严重削弱的关键。服务于上层阶级的管理服务和技术人员,依靠时代的红利,变成了上层中产阶级。他们满意于现状,并从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和教育资源三方面实现与普通中产阶级的割裂。普通中产在综合发展上与上层中产的距离不断拉大,但仍把上层中产作为发展目标,从而使普通中产用更大的压力面对生活的负担。因此,中产阶级的共同发展只有联合,内部的分裂带来的只有无限的内卷和社会的高压。
《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豆瓣评分: 7.5 出版年: 2024-8 页数: 452
本书利用简牍、官修史书、文臣奏议和诗歌等丰富史料,着重探讨了先秦至清代历史中文化与军事的关系,以及文人文化如何塑造了军事机构、军事理论和战争文化。
关注中国古代史不同领域的学者重新检视了军事与法律、政府、史学编纂、艺术、哲学、文学和政治的关系,并将军事文化和文人文化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展现了长时段历史中两者的互动。一幅中国古代战争与社会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吐槽:这本书是狄宇宙于2001年在坎伯雷特大学所举办一场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军事文化的会议论文集合,所以论文都比较老了。中古时期的论文史料有限,书中所收录的汉学家的文章也没有什么新意。明清时期的论文则明显有了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比如赖恺玲对晚明精英文化实践中的文武讨论很有意思,武将的文化书写与文官的文化书写之间的张力很有意思,方秀洁老师对明清之际日记材料的关注也很有意思,鼎革之际的日记书写的妥协性是我之前没想到的。总体来说,虽然没有直接与性别相关的文章,但是明清部分的文章还是比较出彩的,值得一看。
《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豆瓣评分: 8.6 出版年: 2024-12 页数: 456
1644年,崇祯十七年,三月,崇祯帝自缢,明亡。次月,清军入关,进据北京。是为“天下亡”。1779年,乾 隆四十四年,经历百余年恢复发展,社会安定,人口繁盛,全国总人口突破两亿七千万。是为“天下兴”。兴亡之间,无数平民被时代洪流裹挟,随波漂荡。
本书以关中地区的西岐之地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乾隆年间的《岐山县志》等西府地方志为主,兼采其他明清文献档案,由州县之中的典型人物入手,斯文代表的生员、富甲一方的绅商、辛勤稼穑的齐民、坚守贞节的节妇烈女……通过对他们生活与命运的剖析,尝试还原君主专政时期普通州县平民的生存状态。
吐槽:从地方志入手,真是很好的视角。谌旭彬的序也写的好,中国的史料虽然浩如烟海,但无不受权力之手的操控,当然也包括形形色色的地方志。普通平民能够被记入县志,无不是作为道德楷模,可是县志上短短的几行字,掩盖了多少不为人道的辛酸。历史和现实如此相连,车轮碾过,口号更换,有些境况我们却依然无法改变,如何走出历史轮回仿佛仍然是个迷。但依然感谢作者能从故纸堆中搜集出来的平民历史这一历史写作的草根精神,还原了官家历史之外真实又渺小的普通个体,让我们看到了历史写作的可能性和本应有的人文关怀。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豆瓣评分: 8.5 出版年: 2024-10 页数: 280
在文明诞生之初,人类就渴望利用火的破坏力,但直到19世纪60年代,人类才真正进入炸药时代。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凭借非凡的直觉,通过炸药的研发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炸药,使许多改变地球面貌的大型工程成为现实,同时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并对环境造成了无法估量和弥补的破坏。在这场社会剧变中,诺贝尔一跃成为最富有的人之一,但这一切却让他心存不安。最终,他用全部财产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著名奖项——诺贝尔奖。
随着炸药消耗的急剧上升,世界各国围绕硝石这种稀缺的自然资源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可以说,硝石在19世纪的价值不亚于21世纪的石油,两者都是国际竞争和权力斗争的深层原因。为了摆脱资源的束缚,德国科学家弗里茨·哈伯解决了人工固氮这一技术难题。这一突破成为绿色革命的基础,使人口大幅增长。哈伯在战争期间也研发了毒气,被认为是毒气战之父。正因如此,当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国际社会表达了强烈的愤慨和谴责。
吐槽: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人类的故事,包含人类对科学的痴迷、对道德的践踏,以及历史内在的讽刺性。这个故事证明,人类在战争期间能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同时也警示我们,历史具有周期性,过去的解决方案往往会造成新的亟须解决的问题。
欢迎出版编辑老师合作,可加小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