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全三册)》
豆瓣评分: 9.0 出版年: 2024-3 页数: 2095
《智囊全集》辑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历代智慧故事1200余则,分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共计二十八个小类,涉及的人物上到帝王将相,下到贩夫走卒;内容上既有治国安邦的大智慧,又有机敏谲诈的小聪明,可以说包罗万象。是一部反映我国古代方方面面 “智慧”的“集锦”,代表了当时人们对“智慧”的全面认知,展示了中华民族古代智慧的浩大深沉,是一部为官、经商、做人、处世的智慧宝典。
吐槽:冯梦龙说:智慧对于人的作用,就像水在大地流淌,地势下洼水就会灌满它,人事不足智慧就会填补它。这套书属于文言笔记文学,提起文言文大家第 一印象就是晦涩难懂,别急,让中华书局的三全读本为您解决这个问题,每一小篇都贴心地配有译文和注释,整套书阅读下来在语言上丝毫不吃力。本书编者删繁就简,把一篇篇有代表性的章节用白话的方式编译出来,并根据其意重新命题,最后加以简评,以启发读者的思考。
《金马:巴拿马铁路悲歌》
豆瓣评分: 8.2 出版年: 2024-7 页数: 500
十九世纪中叶,加利福尼亚淘金热带动了巴拿马的航运发展,极富远见的霍兰德与阿斯平沃尔航运公司决定在地峡修建一条联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铁路,这是一项超越了所有人预期的宏伟工程。主人公和他的团队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疾病、商业竞争、资金短缺等挑战,历时五年之久,终于在1855年1月建成铁路。这匹承载黄金之梦的金马开始奔跑,将无数心怀黄金梦的淘金客送往加利福尼亚,然而故事的主人公却没能等到这一天的来临。
这是一个关于铁路建设的故事,也是一曲关于伟大梦想与奋斗精神的赞歌。然而,沿着铁路飞驰而来的,不仅是诱人的财富之梦,更有不可预见的悲剧。
吐槽:“这一切是否值得?”一个犹疑的开篇,充满斗志的过程,以及一段悲剧性的结尾,整个开发建设过程都隐藏着忧伤的底色,混乱、疾病、死亡,以及短暂的爱情,所以“这一切是否值得?”“万有引力书系”首部虚构作品,一曲巴拿马的铁路挽歌,殖民地半殖民地共同的血泪记忆。
《先秦诸子与简帛研究 (大学问系列)》
豆瓣评分: 7.7 出版年: 2023-10 页数: 620
本书为一部学术研究著作,主要涉及先秦诸子与出土简帛两方面的研究。作者治学的中心思想是,在先秦诸子与出土简帛的研究中,编联复原是仅次于文字释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研究者只有在正确的文本编联和复原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准确诠释其内容和思想。基于此,本书对《管子》《文子》等传世文献的编联考证下了很大的功夫,同时利用新出土的简帛文献,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对于深化先秦诸子和出土简帛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吐槽:一部研究先秦诸子思想与出土简帛的文献学著作。集结作者多年研究成果,剖析《管子》《文子》等先秦重要文献的思想内核,复原《文子》《恒先》等残损严重的出土简帛,讲解文献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多说几句,这几年,大学问品牌俨然成为我国图书市场中的一股新锐力量,这个系列的图书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偏向学术,主题严肃,有明确的价值追求和受众群体,总体质量不仅很高,也很稳定,体现了其“始于问而终于明”的宗旨和“守望学术的视界”的理念,比如《现代中国的形成》《大宋之变》《恋恋红尘》《士人走向民间》等书,皆是“弘扬学术情怀、人文精神和探究意识,彰显学术的时代性、思想性和思辨色彩”的佳作。
《《世说新语》风物:魏晋人的生活日常与文化》
出版年:2023-04 页数:292
中国文学中,《世说新语》无疑是古典精粹,其所蕴含的各类信息是了解魏晋生活日常与文化的重要线索。本书以《世说新语》为底本,从长物、饮食、民俗、礼仪、服饰、军政、官场等十个方面,展现魏晋时期的衣食住行、思想风尚、民俗生活、社会文化和政治景观,还原出一幅完整的魏晋社会生活图景,表现出魏晋时代的风华与气象,不失为一部“魏晋生活小百科”。
吐槽:从竹林七贤到兰亭雅集,我们追慕魏晋,不仅是那个时代士人的品格,还有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本书由《世说新语》中人物所涉的衣食住行和风土人情入手,再现了当时的生存环境和市井日常,有用有料有意思。
《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的文明重构》
豆瓣评分: 7.3 出版年: 2024-5 页数: 169
伊斯坦布尔,旧称君士坦丁堡,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也是历史上三大著名帝国的首都。作为东西方之间的门户,亚洲与欧洲的不同文化在此碰撞、融合。1453年,“征服者”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征服了这座城市,使之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在奥斯曼人的统治下,这座城市从拜占庭的残余缩影再次成为广袤帝国与繁荣文明的中心。
在这部内容丰富的著作中,被称为“最后一位伟大的东方学家”的中东史大家伯纳德•刘易斯描述了15世纪至17世纪奥斯曼帝国伟大时代的城市发展及其文明重构。刘易斯依靠奥斯曼编年史家、诗人和欧洲旅行者的第一手资料,以当时的参与者和观察者的视角,配以奥斯曼的散文和诗歌,生动再现了伊斯坦布尔及其人民的社会生活,以及苏丹、宫廷官员、宗教学者等各大阶层的面貌。本书书写的不仅是伊斯坦布尔的历史,更是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灿烂辉煌的文明。
吐槽:伊斯坦布尔是历史上三大帝国的首都,分别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旧称是君士坦丁堡,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以往我们认为奥斯曼帝国在1453占领这座城市后就更名为伊斯坦丁堡,事实上并没有,这个名称自少在其陷落前一百年就存在,是直到1930年才正式变更的(这个时间是书上给的,但我百度时说是1923年)。奥斯曼帝国延续了七百年,一直到一年后才正式解体,自1453年起伊斯坦布尔一直是它的首都和政治文明中心。
《殖民时期的印度艺术与民族主义(1850~1922)》
豆瓣评分: 7.2 出版年: 2023-9 页数: 672
本书讲述的是印度被殖民时期的艺术故事,在呈现欧洲自然主义在印度出现时所引起的紧张和矛盾的基础上,分析了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相互影响,追溯了艺术从毫无疑问的西化到印度民族身份建构的演变。本书收集了印度各地博物馆、基金会、出版社收藏的代表作品,涵盖了传统工艺、版画、本土艺术、插图、印刷、古董,深描艺术家的生存模式等内容,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南亚深厚的历史画卷。
吐槽:相对冷僻的研究主题,类似于“艺术与观念”系列引进的《殖民地时期的拉丁美洲艺术》。需要带着对陌生世界文化艺术的好奇心,甚至走遍世界的梦想,或许才会阅读这样一本书。大英刚到印度的时候,被印度奇形怪状的“畸态”艺术给吓到了,努力给印度输入了新鲜血液之后,本土的拉维-瓦尔马、阿巴宁德拉纳特-泰戈尔等画家开始成长,整个印度的美学也才更加“世俗”。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印度诸神的造型有老旧之分,我之前就看近代的湿婆造型那么的斯巴达,原来是受大英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