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全四卷)》
豆瓣评分: 8.2 出版年:2024-04 页数:2300
《起初》系列是王朔潜心十五年写成的长篇小说,全书分《鱼甜》《竹书》《绝地天通》《纪年》四卷。
这是一个人的时代,也是一群人的长河。
亲切如邻的人物,让沉睡在古籍中的名字抖落尘埃,苏醒在我们面前。
上探千年,横绝欧亚,以雄奇瑰丽的朔式想象构筑上古传奇。
从炎黄大战到穆王西游,从湘水之畔到伊比利亚,王朔心游万仞,无远弗届。
这是用嘴而不是用手写成的小说。谐音、空耳、网络梗、北京方言……以全面口语化的奇特文字,展现汉语的无限可能。
时而滑稽爆笑,时而悲壮凄烈,时而充满哲思,时而美艳绝伦。
《鱼甜》:取材自《资治通鉴》《史记》《汉书》等,讲述了主角“上”从童年到亲政之前的种种趣事。
《竹书》:取材自《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讲述了从五帝时代到西周共和年间的传奇故事。
《绝地天通》:取材自《山海经》《尚书》等,讲述了炎黄阪泉对峙、大战蚩尤、巫师大会、颛顼绝地天通等上古故事。
《纪年》:取材自《资治通鉴》《史记》《汉书》等,讲述了主角“上”从亲政到去世的人生历程。
吐槽:小编本人对于王朔不感冒,印象上他喜欢说一些惊人话。不过现在他很少出来说话。这套书小编不好评价,看下豆瓣也是好坏参半,看内容介绍我还是觉得王朔的游戏之作。更像是作家写这东西就是写着玩而已,说不上多好,也说不上多坏,也是不错的消磨时间的好作品,起码不晦涩难懂,阅读起来也没有什么门槛。要说门槛也就是作者用京话写作,所以很重的北京土话在里面。
《即将到来的能源战争》
出版年:2024-11 页数:288
冻土上的扩张和震荡的大洋,
血与汗堆起的技术堡垒
化石燃料的统治还远未结束
能源大洗牌正悄然进行……
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逆全球化趋势的抬头与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我们站在了能源更迭的十字路口。中国,作为能源革命的先行者,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装机容量上提前达成目标,预示着绿色能源的未来已来。
未来 10 年化石燃料是否会迎来终局?经济脱碳和建立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新能源体系能否实现?
《即将到来的能源战争》以雄辩的论证和详实的数据,深入剖析了以石油为主要燃料的能源产业全貌,化石燃料作为驱动现代文明的引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变。它曾是引领航空业、农业和制造业迅猛发展的宝贵原料,更是全球化进程和地缘政治博弈的核心。
吐槽:本书从以中国、俄罗斯、美国、沙特和欧洲为代表的全球能源五大权力中心的能源战略调整,到全球能源市场、气候、技术、地缘政治领域的冲突与合作,描绘了一幅复杂的全球能源图谱,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立体的能源世界,更为能源安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线粒体与生命的意义》
豆瓣评分: 8.8 出版年: 2023-6 页数: 424
人类总是仰望星空,想知道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我们是否在这个宇宙中是孤独的。我们问为什么世界充满了动植物,这一切没有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们来自何方,我们的祖先是谁,我们的命运将是怎样?
对生命、宇宙和一切的问题的答案神秘而简短:线粒体。
因为它告诉我们分子是如何在我们的星球上产生生命的,为什么细菌会主宰这个星球这么长时间。
它告诉我们第一个真正复杂的细胞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为什么从那时起,地球上的生命就沿着复杂性斜坡上升到如今我们周围的繁荣景象。
它向我们展示了为什么燃烧能量的温血生物会崛起,冲破了环境的枷锁;为什么我们有性行为、有两种性别、有孩子,为什么我们必须坠入爱河。
它还向我们展示了为什么我们在这片苍穹下的日子是有限的,为什么我们必须最终变老和死去。它们也向我们展示了,怎样做才能改善我们的晚年生活,以避开身为人类的诅咒———老化的痛苦。
就算它没有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它至少能让我们理解生命为何是这般模样。
如果这都没有意义,那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是有意义的呢?
吐槽:核心副标题里的“线粒体”,它对于演化中重要作用,它提供能量,让复杂细胞成为可能,它也与两性的分野密切相关,也控制细胞的程序性凋亡,与癌症、衰老等问题息息相关,所以才有“能量、性、自杀”这个标题。我觉得莱恩是21世纪以来最棒的生物科普作家,扎实的知识与奇妙的洞见并驾齐驱。
《历史是扩充心量之学》
豆瓣评分: 8.4 出版年: 2024-5 页数: 172
各种形态的历史,都可能提供我们意想不到的资粮。古人每每希望在特定的事情上得到前史的启示,但除了期待历史帮助我们在特定事情上成功,同时也应强调,读史如何提升人们整体的心智能力——心量。
王汎森,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2004年当选“中研院”院士,2005年获选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所长、“中央研究院”副院长、代理院长,现任台湾综合大学系统主席。专业领域是明清到近现代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和史学史,近年来将研究触角延伸到所谓中国的“新传统时代”,包括宋代以下理学思想的政治意涵等问题。
吐槽:罗志田老师给这套书的定位是 “公民修养”丛书(见王汎森老师本书中的序言),所以,抱着学习专业知识的读者可能会有些许失望。当把自己的读者位置定位到大众/历史入门者,这是一本比较好的入门小册子,从一个尽量摆脱“功利”的角度告诉你历史实际上是有“功利”的效果的。
《学术之道》
出版年:2024-09 页数:444
本书是个体学术研究的经历回顾与思想感悟。全书以时为序分为四章,以学术为轴心、成果作支柱,讲述作者走过的学术“道路”与研究的体悟。**章从转益多师与任教授业的角度,追忆孔子故乡的学术启蒙、山东大学的拓宽视野与复旦大学的研究提升;第二章讲述国家项目管理时期的学政一体与学以致用,侧重学术研究领域的开阔,回顾对学术本质、意义与规律的探讨;第三章叙述受聘上海交通大学后,学术研究与教书育人相互促进的实践探索和丰富成果;第四章总结学术研究总体成果的分布格局与个人学术研究的认识感悟。
吐槽:本书体现了如下学术之道:学术研究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高级形态,是创造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文化的重要方式和引领途径;“致广大而尽精微”是学术研究的理想境界,“德、学、才、识、胆”是学者应当具备的内在素养,锲而不舍的执着追求与持之以恒的顽强毅力是有所收获的重要前提;问题导向、人类意识、国家观念、民族特色与规律探讨、理论升华、科学严谨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原则;“有物、有序、有理、有用、有效”与“求真、求实、求新、求善、求美”是研究成果的基本遵循。
《殷红的花朵》
豆瓣评分: 8.0 出版年: 2024-8 页数: 344
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尔斯华绥代表作,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书写“春”“夏”“秋”三个人生阶段面对“出格”爱情时的不同抉择。
《殷红的花朵》叙述了主人公莱恩南的三次感情波澜,分别发生在他生命中“春”“夏”“秋”三个时期,而把这三个故事串起来的,就是书中频频出现的“殷红的花朵”——象征热烈恋情或强烈情欲的殷红石竹花。故事既缠绵凄婉、真实感人,又不落俗套,语言优美,格调高雅。虽为三段恋情,却有机地联成一体。虽说是一部小说,然而文字却好像诗一样精美。
吐槽:高尔斯华绥发表于1913年的长篇,一部很特别的爱情小说 诺奖学院在写给高尔斯华绥的颁奖词里也提到了这本书,称其为“心理奏鸣曲”,小说确实可以看作一部心理小说,但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刻画爱情的小说。 但《殷红的花朵》又是一部极其特别的爱情小说,与其说作者想讲一个爱情故事,倒不如说他想刻画爱情本身 书里面写到了三段(其实是四段)爱情,分春、夏、秋三个季节,不同季节呼应了爱情的不同阶段和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