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好书推荐 --小二微读

文摘   2024-12-06 09:00   湖北  


美孚石油公司与中国政府(1870~1953)


出版年: 2023-11  页数: 288

美孚石油公司曾是世界第一家托拉斯企业,在近代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自晚清进入中国以来,被梁启超称为“巨灵”。


但是大有大的难处。作为一家企业,美孚石油虽然保有相当高的自主性,但不仅常常受到美国政府的掣肘,还要受到贸易进口国、投资东道国政府的节制。在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以及中国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的经营需要考量自身全球业务战略,也需要处理与美国和中国政府乃至地方政府等各方面的关系,很多决策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种合力的作用下,这家巨头在中国的经营,以煤油的普及开始,以对华石油禁运告终。



吐槽:本书围绕美孚与近代中国政府之间的主要事件,展现美孚与中国政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利益交涉、相互认知及外在影响,揭示以资本主义私人企业为本质的美孚石油公司与中国政府、美国政府之间广泛、复杂而独特的关系。在一些重要历史时刻,上述关系既反映了美孚石油公司在美国对华政策转换下的角色定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府的石油工业观念和行动,因此,理解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近代的发展历史对当代政治经济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书以丰富的史料,提供了强大的美国跨国企业与近代中国政府互动的生动实例。






村上春树的音乐异想世界

豆瓣评分: 9.0  出版年: 2024-11  页数: 405

《村上春树的音乐异想世界》是村上春树作为资深音乐发烧友,撰写的一本以古典乐为主题的随笔集,提供了一种用音乐疗愈人生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对音乐的沉迷,甚至不会成为小说家”的村上,在书中用100篇随笔,分享了自己收藏的486张古典乐唱片。通过本书,读者们可以解锁村上春树的私人歌单,跟随村上的脚步,在音乐里获得松弛感、治愈精神内耗。



吐槽:村上春树2024全新随笔集,私人收藏歌单首度大公开!从十三四岁起,村上就开始听爵士乐,而音乐在村上的创作中,也占据了极其重要的比重,在某种程度上,音乐甚至可以说是村上小说的血肉。村上虽然没能成为梦想中的音乐家,但作为资深乐迷,他在小说创作中展露自己的音乐才华,从 1979 年的处女作《且听风吟》开始,到名作《挪威的森林》,再到短篇集《第一人称单数》,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自带 BGM。 喜欢村上春树小说的人,必定会喜欢他推荐的音乐。









《自由古巴:革命、救赎与新》


豆瓣评分: 8.8  出版年: 2024-7  页数: 638

古巴,是加勒比海上面积最大的岛屿,也是1492年哥伦布在首次美洲航行中最先踏足的土地之一。这里丰饶的水土,加之一船又一船非洲黑奴,使得古巴成为西班牙帝国王冠上的明珠,为欧洲带去源源不断的蔗糖、咖啡和烟草。然而财富的背后,是无数土著和黑奴所付出的汗水与鲜血。因此从一开始,追求自由和种族解放就成为了贯穿古巴历史的主线。


随着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西班牙殖民者黯然退场,但新生的古巴共和国(1902—1959年)迅速被美国所控制,成为后者对外扩张政策的战利品,不得不开始了新一轮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1959年,卡斯特罗所领导的古巴革命取得成功,古巴人才终于建立了他们渴望已久的独立国家。而美国,这个危险又强大的邻居,从未将目光从古巴身上移开。


事实上,这段长达五个世纪的古巴历史,既是古巴人民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历史,也是奴隶制、糖产业园、殖民主义和民族革命相生相伴的历史,更是一段古巴与美国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历史。通过近距离阅读古巴的发展历程,我们将见证她从被征服和奴役,逐步走向自由和独立的辉煌历史。而古巴这面镜子,也映射出近一百多年来美国逐渐取得世界霸权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从未将视角局限于个别伟大人物。那些在奴隶小屋的微弱荧光下缝纫的人,那些在革命中拿起武器的人,那些没有在官方历史中留下姓名的人,才是古巴历史真正的主角。



吐槽:古巴,混合着蔗糖、咖啡与雪茄的国度,同时也是像全世界输出革命浪漫主义的最前线。作者梳理了古巴有史以来的历史,是阅读古巴不容错过的作品。最难能可贵地是,本书视角始终聚焦于民众,摈弃了英雄和大人物是历史创造者的史观,是历史学家对过去现在与未来,最好的关怀。







无扶手的思考:理解集(1953-1975)


出版年: 2024-9  页数: 471

不论是论文、访谈、信件,还是讲座、演讲、发言,抑或是纪念海德格尔或奥登的文章,这些横跨20余年的文字,呈现出汉娜·阿伦特有血有肉的生动形象,她时而愤怒,时而平静,时而满怀深情。


阿伦特说,她不想让思想僵化,所以拒绝创建体系,她不想让社会僵化,所以鼓励读者思考。能思的个人、摆脱了物质生活条件束缚的个人,为某个共同关心的问题聚集在一起,成立某个基层的委员会,在这之上是更高的地区委员会,最后是政府或国家委员会……阿伦特坦承这种委员会是理想化的,现实中并没有对应物,但这不妨碍她在对古希腊城邦的探讨中,在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研讨中,在对美国政治的批判中,在对艾希曼审判的冷静反思中,探讨她的理念,区分她的概念,阐述她的想法。



吐槽:演讲和出版书的前言集,加了对谈的部分。 谈到马克思的时候,说到他把词语的含义限定到一定的范围内,歪曲“劳动”这个词的本身含义。 想了想,可能不止一个情况,被人完全说服的时候是意识不到这点。 谈康德,说自己读得行云流水。这点实在佩服,至今未读,始终听人说难读。 最后是悼念奥登的文章,没想到奥登原来还住贫民区却写出那样的诗歌来。 喜欢阿伦特的读者可以读一下。






《路上的美国史》


豆瓣评分: 8.7  出版年: 2023-10  页数: 372

本书介绍了美国历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的道路,包括著名的步道、公路、铁路、水路,以及一些抽象的道路(比如美国原住民西迁的眼泪之路和黑奴逃亡的地下铁路)等。从早期原住民部落所依赖的大印第安战道,到独立战争期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波士顿邮路和大马车之路,从西进运动中引导美国人去追寻昭昭天命的俄勒冈小径,到工业革命中让美国向着世界大国的舞台起航的伊利运河,从孕育了“连锁快餐”的圣塔菲铁路,到让整个美国“坐上汽车”的林肯公路。

这些道路不仅是历史上重要的交通要道,也在不同程度上造就了如今美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格局。历史不仅有时间线索,它还有同样精彩的空间线索,通过了解这些道路的兴起和衰落,我们可以从空间的角度去理解美国的历史和社会变迁,去了解那些历史大事和寻常小事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吐槽:“历史上,有一些特别的地点和瞬间,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命运”。一部很简要、很平实、很松弛的专门史,以交通为主线,串联各个时期的人物、战争、经济和社会事件,以小见大,正向写史。跟看斯里尼瓦桑《美国四百年》时的感受一样,这个国家太新了,有活力,能快速创新和迅速行动,但没有积淀,总觉得线性多、连接少、厚度薄。







帝国的切口


豆瓣评分: 7.7  出版年: 2024-5  页数: 472

本书从1832年英国通过鸦片贸易逐渐侵蚀清末中国开始,叙述了直到1914年的80多年近代史。当时,清政府关闭国门,与西方仅保持了极少的贸易。英国通过鸦片贸易、发动战争,使得东西方的平衡被打破。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打开国门,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本书以小见大,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示了租界、通商口岸、海关,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变迁。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主要观察视角来自当时在华洋人的书信、日记、档案,以及主办的报刊等,可以说是通过洋人的视角来揣测、分析西方列强的种种行为动机和逻辑,是非常难得的阅读观察视角。




吐槽:从1832年到1914年,本书呈现了一幅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晚晴历史图景。在这八十余年间,中国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于本土立场,作者通过外来者的视角审视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历史的变迁。林赛、巴夏礼、赫德、李度……这些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重烙印的西方人/洋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他们又有哪些观察,本书借助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人物和真实的历史事件,以通商口岸、租界、海关等讲述了中国与西方的冲突,以及中国史与世界史的融合,由点成面,与小见大,还原了近代中国的历史面貌。一个有趣的对照是,本书作者为英国历史学者毕可思,同样是西方人/洋人的视角重新讲述中国历史。很多时候,从域外学者的角度来楔入我国的历史与现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其超然其外的立场,或许在某些方面更能洞察出深层的历史演变逻辑。



小编也快额死了,支持小编,猛点吧!



END


·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在看 ·




小二微读
阅读照亮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