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作者提供
倥偬四十载,归来仍少年
●王 顺(广东)
二〇二三年七月十五日,是广东省遂溪师范学校一九八〇级普师一班毕业四十周年庆典的大喜日子。
一大早,我和来自徐闻的梁艺同学吃完早餐后,已经是9时30分了。我们急急忙忙地赶到遂溪师范(现更名为湛江基础教育学院遂溪分校),参加聚会的同学笑容满面,在校道上簇拥着陈江老师、陈庆林老师、肖保年老师向校园深处走去,说说笑笑,格外亲切。不久,看到班主任黄马生老师啦,还看到了多年不见的罗娣、李小杏同学。对了,冯秋华同学也来啦,真不容易呀!冯秋华同学毕业没几年便遭遇车祸,据他妻子说,三十多年了,他都处于病休状态,不能工作。他严重失忆,已经记不起从前的事。聚会前,我电话联系他妻子,跟他说起过往。可是,不管他妻子怎么提醒,他就是想不起我了。聚会时,很多同学想跟他聊聊,可看到他那空洞的眼眸和茫然的神情,只好作罢。
四十年了,物是人非。
那座小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高耸的艺术专用教学楼。四十年前,有一座小山俯卧在学校的西南面。这座山虽不高,但怪石嶙峋。满山的蘑菇,白白的,嫩嫩的。山下有一个用水泥铺成的篮球场,我们运动后满头大汗时,总喜欢爬到山顶,采摘蘑菇,煮熟就吃,当时也不知道这东西能不能吃。可能是因为年轻消化力强吧,我们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管往嘴里塞。软软脆脆的蘑菇又香又甜,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惬意极了。
宿舍楼还在,三层。记得那时我住二楼东面第二间,每间宿舍有六张架床,上下各有一个床位,住了十二位同学。虽然有一点挤,但对我们这些大多来自农村的同学来说,没见过楼房,没用过自来水,这样的条件已是老天“恩赐”啦。
中师生实行供给制,每月粮票三十斤,生活费二十元零五角(其中五元自用)。一下课,我们便敲着饭盒往饭堂跑。打饭可挤了,因为都是赶点,肚子饿,又嘴馋,所以插队便成为我们的必修课。插队是一门艺术,可有讲究啦。一人先排好队,看到自己班同学来了,便双手伸开,横着迈开双腿,像母鸡张开翅膀保护小鸡那样护着,同学们一个接着一个鱼贯而入。可这招用久了就不灵了。高年级的同学,他们是经高考进来的,有些当过生产队长、当过大队会计、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开始,对于我们的插队行为,他们就当我们是小孩子过家家,还能容忍;可时间长了,他们就发火了。只见他们用硕实的肩膀横着一撞,毕竟我们人小力气也小,那“人龙”瞬间便变了形。怎么办?我们个子小,力气不足;可我们身形小,灵活。我们从他们的胯下往墙面钻,我们脸贴着墙壁,靠着墙壁的支撑,双手一前一后,如游鱼般往窗口推进。终于看到窗口了,可我们手臂短,无法把饭盒端放给厨房阿姨,只好猛地用力把饭盒扔进去,“当——当”随后就听到一声臭骂:“滚!”记得,有一个高高的、胖胖的阿姨,扔饭盒最凶,骂声最大的,她是我初中同学的妈妈。这时我们只好低声地说:我是您女儿X青的同学,她才悻悻地给我捡回饭盒并装上满满的一盒饭,“癞蛤蟆吃天鹅肉!”我那时懵懵的,哪敢有怨言呢?
教学楼还在,也是三层,每层四间教室。教学楼的顶层高高地悬挂着几个大字:“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无非就是劝导我们,要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哦,一开始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几个金灿灿的大字,是陈泽荣老师书写的,大老远便能看到。说起陈老师,我至今还记得,高大的个子,约莫七十岁。浓重的高州口音,说话总夹带“家底”。我们不知道“家底”为何物,但每当他要讲话时,我们都先嚷嚷“家底”,如“家底陈老师”“家底上课”“家底厉害”之类的。陈老师的一手毛体书法是极品,令我们羡慕不已。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家底”声过后,便是出奇的静,静悄悄地模仿陈老师的书法。这时候,陈老师的“家底”又来了:“家底你们真可爱啊!”在哄堂大笑中,一节课便落幕了。
记得那时是全校唯一的一幢教学楼,室内陈设极其简单,无非就是几支灯管,前后各有一块黑板。前面那块在讲台上,老师上课用的;后面那块给我们练字用,有时还要在上面出黑板报。我们中师生漂亮的汉字书写,就是得益于这块黑板和学校经常开展的各种书法比赛,包括硬笔、毛笔和黑板报、墙报比赛等。
课余时间,我们的节目可丰富了。
那时,刚刚兴起“歌舞热”。我是班里的宣传委员,负责抄歌。一般情况是用粉笔抄写在黑板上,由文娱委员梁莹莹教我们唱。对于来自农村的我们来说,基本是六音不全;但对于来自湛江城区的梁莹莹同学来说,却是轻车熟路。她歌声悦耳动听,她教歌一板一眼。由于长得漂亮可人,有几个早熟的男同学总是盯着她看,可是她却一点也不害羞,反而乐呵呵地调侃道:“看什么看,没见过靓女么?”由于太过放松,梁同学梨涡浅笑,似乎更娇媚动人了。见此情景,反倒是那几个“孟浪儿”“羞红了脸庞”,一下子安静了。
有时也把歌抄在白纸上,由班主任汤伟明老师亲自教我们唱。他是典型的男中音,音域宽广,甜润和美。由于他天性活泼开朗,那时时兴的台湾校园歌曲便成为他的首选,如《校园的早晨》《踏浪》《橄榄树》《婚誓》等。对于我们这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来说,真是天籁之音,沁人心扉。既觉懵懂又觉真切,在“阿哥阿妹的情谊长”的旋律中,想入非非。他的“前卫”不仅体现在教几首情歌上,还组织我们男女混编打篮球。那“搂搂抱抱”、那“软声细语”,可惹恼了一些老教师。记得有一次,我把抄好的一首歌交给他时,他鲜见的生气,狠狠的把歌纸摔在地上,说:“真他妈的,他们说我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此,他再也不教我们唱歌了,甚至他辞去了班主任工作,只是专心教我们的语文课,那甜甜的男中音再也听不到了。
说起跳舞,还真值得一写呢!“双手紧握,永远不要分开。”班主任王铁堤老师声嘶力竭地吼道。可是,我们好不容易拉上的手,像触电一般,瞬间就分开了。等下一次要拉手时,有个别同学干脆只是伸出一根手指,对方拉也不是,不拉也不是,真叫你哭笑不得。记得我们班有一个名字叫X国的女同学,在老师批评之后,离开队伍,一个人独自呆立一旁,再也不肯跳了。无独有偶,其他班有一个女同学也是这样,呆若木鸡似的,大概是心中的羞涩如铅般沉重吧!但文娱委员李萧萧的胆量却是出奇的大。你看,她不但比划着教我们迈步、换手、转身,还轻轻哼着《青年圆舞曲》,用水盈盈的双眼盯着你,你不由得羞得满脸通红,但又不能移开你眼眸的余波和那浸润着探寻的丝丝说不清道不明情感。
教学楼前面是标准的足球场,它见证了我们作为开拓者所流过的汗水和付出的艰辛。那时,挖掘机整天隆隆地响,在和坚硬的大石头的角力中火花四溅。我们一下课,便自觉来到工地,用我们的小手,挖、掏、掘、抱、推,用我们稚嫩的肩膀扛,硬生生地开掘出这个足球场。也许,足球场旁边的龙眼树会说:“是的,我可以作证。”有同学摘了几把龙眼,美滋滋地品尝着。我想,是不是它的甜味就是回馈当年辛劳的我们呢?
坐在当年的教室,时光好像回到四十年前。我们努力回忆从前的座位,大部分同学都忘记了,有几个记忆力特别好的,“由己及人”,不用多费周折便把全班座位给理好了。当大家都急着找同桌时,我蓦然生出惆怅来——我的同桌陈华同学已经故去了——那个山一样高大壮实的汉子,那个把足球明星济科、鲁梅尼格、克鲁伊夫等名字记得像唱歌一般顺畅的男孩,那个跟女同学说话就会脸红却不忘低声哼着“你说我俩相结合没有结果”的同桌,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全班共有六位同学故去了——是啊,四十年了,我们已不再年轻。于逝者,我们痛惜,唯有记念。我们有幸还活着的人,更应该珍惜同学情谊,以少年之心态,勇毅前行。
理着短短白发的陈庆林老师精神矍铄,豪气不减。他大笔一挥,在偌大的黑板上写下了一行遒劲的大字:鹰屈为雀仍然奋飞,责大于利更在奉献。陈老师(后来任基础教育学院副院长)是在为我们一代中师生自豪、也是为中师生不甘和惋惜啊!的确,回想当年,我们是优秀的初中毕业生,但放弃了读高中上大学的机会,毅然走进遂溪师范,成为“动乱”结束后首届初中毕业就读中师的师范生。我们获得了令人艳羡的“红米簿”,它可是走出农门成为“公家人”的标志啊!但自此之后,我们的人生就像折断了翅膀的鸟儿,再也飞不起来了。清华、北大……工程师、艺术家、外交家、教授、诗人……于自己,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了。可每每被别人谈起时,仍然不禁隐隐作痛起来。老院长是惋惜我们身怀王佐之才,却不得不寄身于乡村小学当起“孩子王”来,成为“一代委屈的骄子。”可是,走出校门的我们,秉承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校训,绝大部分坚守初心,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学历和业务水平,一直活跃在教育战线,成为包括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中坚力量。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没有辜负中师和恩师的培养,我们对得起中师生这一耀眼的头衔!”
倥偬四十载,归来仍少年。我们自豪,因为我们是中师生!我们自信,因为我们是中师生!我们干劲十足,因为我们是青春永驻的中师生!
授权书
本人王顺,原创作品《倥偬四十载,归来仍少年》,授权“天府散文”平台独家首发。
点击标题同步阅读作者其他部分文章:
●作者简介●
王 顺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人。1983年7月中师毕业后走上教学岗位,任教过小学、初中、高中语文,现为遂溪县第一中学教师。多年从事高考一线教学,教学成绩斐然,2007年叶伟智考上清华大学。业余时间喜欢文学创作,散文《难以忘怀的记忆》在“天府散文”平台上发表。
投稿须知
投稿者须关注本平台。本平台坚持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它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每篇(首)文章(诗词)正文不得少于300字,并附1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和一张个人生活照片(照片用邮箱附件),一律投递到下列邮箱;同时加总编(HHDK9999)和编审微信,便于联系和进行文字校对。
投稿邮箱:
906117771@qq.com
564107595@qq.com
投稿微信:
906117771
18349819616
《天府散文》编委成员
总 编:胡大奎
主 编:唐明霞
审 稿:周联合 冯建华
编 委:张小明 李红军 梁有劳
◆向下扎根★向上提升◆
▼点击“阅读原文”欣赏更多精彩
点亮“在看”让世界知道您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