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Definitely Maybe - Oasis (1994)

文摘   2024-09-01 00:00   上海  

Rated by 阿BC的EFG

Genre: Britpop/Alternative Rock

Release: 1994

Label: Creation



1994年8月29日,Oasis发行了他们的首张录音室专辑Definitely Maybe,以一种极其傲慢而狂妄的姿态跃进了Britpop这一方兴未艾的音乐场景,并成为了日后十几年里这种风格的代表乐队。而在三十年后的今天,随着Gallagher兄弟宣布和解、重组乐队引发全世界范围的轩然大波,我们便决定再一次回顾这张在英国摇滚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专辑。
回到1994年,彼时英国本土的盯鞋热潮正在渐渐散去,曾经的“盯鞋四巨头”要么选择转型玩上了新迷幻,要么干脆直接原地解散。然而,盯鞋虽然已经奄奄一息,但作为一种深受英伦青年喜爱的音乐风格,其自身的影响力仍在持续。当时不少年轻乐队都在成立初期深受盯鞋的影响,如Blur、The Verve等。与my bloody valentine 同属于 Creation 厂牌的Oasis自然也不例外。1991年成立的他们,刚好生在了Madchester与Shoegaze这两大音乐场景浪潮之间。一面是Ride那样爽朗洒脱的噪音新秀,另一面则是Happy Mondays、Stone Roses那样清新迷幻的酸性前辈。于是,Oasis将这两种风格统统融合到了自己的音乐里,创造出了一种颇具曼城本土气质而又十分新潮的声音。这便是Definitely Maybe最初所呈现出的样子。
一打开Definitely Maybe,你便会被那粗粝而鲁莽的吉他噪音吵到。的确,这听上去和他们之后的精致风格不大一样,不过这反倒体现出了他们音乐上的一大根源——盯鞋。除了Noel Gallagher用效果器堆叠出的厚重音墙外,他那略带布鲁斯风味的吉他演奏也为Oasis这支纯正英国乐队的音乐增添了一丝美式硬摇滚气息,这也为之后他们与Johnny Depp的合作埋下了伏笔。


而真正让Oasis成功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风格的,并不是那粗糙、狂野的吉他,而是主唱Liam Gallagher独特的演唱风格。这个成长于曼彻斯特工人社区的野小子,用一种与学院派对着干的野路子唱法,成功地为Oasis塑造出了自己的声音。而他一边演唱,一边扭动身体、弹奏铃鼓的舞台姿态,则来源于他的偶像——Stone Roses主唱Ian Brown。他在开场曲Rock ‘N’Roll Star中高傲地唱道:“Tonight, I’m a Rock ’N’ Roll star.”,用一种相当狂放不羁的态度宣示着自己的地位,而这也正是Oasis想通过这张专辑所表达的。他们什么也不在乎,什么也不关心,唯一想做的就是成为摇滚巨星。而事实上,他们也的确做到了。
如果说Rock ‘N’ Roll Star是乐队宣示态度的开场白,那么Live Forever就是这张专辑的核心主题了。作为Britpop的公认代表曲目(石田编辑:之一)Live Forever采用了一种与Parklife完全不同的方式来描写人生。Damon Albarn笔下的人生是一种琐碎乏味、被消费主义与小资生活填满的肥皂剧般的生活,而Noel Gallagher笔下的人生,则是以自我为核心、充满理想主义和摇滚乐的自由生活。这恰恰是生于那个时代的青年人所需要的生活。政治上的动荡与不安,以托尼 布莱尔为首的新工党上台,让社会底层的青年们产生了脱离现实、跨越阶层、追求自由的想法,而Live Forever刚好迎合了他们。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这首歌会拥有如此长盛不衰的魅力。


在音乐上,除去最后一首Married With Children外,其他歌曲的编曲大体上都是一个套路,在Beatles的显然影响之外没有太多值得详细阐述的地方;而在文本内容上,这张专辑的歌词基本都是Noel一个人写出的水平极低、甚至毫无意义的打油诗。以热销单曲Supersonic为例,这首歌的歌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概念,每一句词仿佛都是在为押韵而强行拼凑出来的,连贯在一起更是令人费解,或许这也成为 90s 英式工人阶级生活的一种遥相呼应,但并未呈现出准确的思路或可解读的线索。
作为Oasis的处女作,Definitely Maybe 展现出了与Blur, Suede, Pulp等前辈或同期乐队完全不同的风格与气质,同时也成功地将Britpop这一复杂多变的风格进行了更为“主流化”而“复古于吉他摇滚”的重塑。在这之后的十五年时间里,Oasis其后的六张专辑,将继续统领着Britpop与Post Britpop的浪潮。



UPEE
本土野生民营乐评组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