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在美国的热度
文摘
2024-05-25 10:17
上海
欢迎点击上方重来文字关注我
欢迎加我微信哦:ww-clwz
保健品在美国的热度
作者/照片:重来
常常有朋友问我这个问题,他们对美国人吃不吃保健品,吃哪种保健品表现出浓厚兴趣。坦白讲,一个生活在美国的华人是很难走进美国人生活圈子,他们每日三餐吃些什么我都不清楚,更何况吃保健品这种私密的事情。但我可以告诉你,美国超市,譬如Costco,保健品柜台面积之大、产品种类之多是事实。在诸多保健品中,我发现膳食补充剂、复合维生素、抗衰老、鱼油类、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产品居多。最近好友从美国回来,送了我两瓶辅酶Q10和深海鱼油,说,这两个保健品在美国销量很大,言下之意,这两款保健品在美国是高热度产品。朋友说我落伍了,连这么有名的保健品都不知道,她回国送朋友的礼品就选辅酶Q10,非常受国人欢迎。辅酶Q10作为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具有抗衰老、缓解疲劳、提高人体免疫力,上网查阅后知道了这些功效。在保健品领域,我不怎么崇敬这方面的专家,我对保健品的知识不是一般人那点常识,我笃定。我的专著《人参图鉴》被炒作到上千元一本这是网上可以查到的事实,原价才68元一本,而有些专家的书对折都卖不动。将酵素作为保健品食品引进中国,我不敢说是第一人,但绝对是先辈。在我看来,保健品最大的功效是心理疗法,这样说并非否认保健品功效,只是想引导消费者建立起这样一种平和的心态,因为保健品永远达不到药品那样直观的效果,吃了退热药高热立马下去了,服用咳嗽药几小时止咳了,一个肿瘤三五小时被切除了。每天服用抗衰老保健品的你,从哪里可以确认效果?这世界上只有一个你,没有对照组(一个不服用这种保健品的你)可以比较。有不少营养学者英年早逝,这给对保健品持怀疑态度的人抓到了把柄,“你看这位专家都没活过五十岁”“整天在谈长寿,自己四十岁就挂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寿限,他五十没过走了,也许他已经在这个世界多活了三年,五年,十年。总之,保健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位置很特别——相信,却不敢走进它;诋毁,又感到底气不足。食欲旺盛,睡眠充足,身体无痛无恙者,对即使如雷贯耳的保健品也不要心动。保健品中的一切健康元素,人体内都含有,保健品具有的所有功效,人体器官均能贡献。譬如,辅酶Q10,我们通过饮食就能获得这类抗氧化剂,富含辅酶Q10的食物有:动物内脏、牛肉、沙丁鱼、花生等,此外体内有合成辅酶Q10的机制,所以健康人士没有补充的必要。维护人体健康的元素在体内各司其职,以其特有的数量,不是说越多越好。随着年龄往上增,身体各器官功能开始下降,人体健康在这一增一降过程中被撕裂出了一个个口子,身体开始亮红灯——骨质疏松症、人体缺失矿物质、免疫力低下、血脂高、心血管疾病等等各种病灶像你走来,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根据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去选择保健品,应该相信有些保健品确实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中医有一种理论:“以形补形”“以脏补脏”,在我们老百姓嘴里就叫“吃啥补啥”,我们可以借鉴这个理论,使用“缺啥补啥”的思维有的放矢地选择使用保健品。保健品不是药物,它治不了病,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某些疾病。目前科学技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检测人体缺乏的元素,机能混乱状态,甚至人体内抗氧化剂的数量都可以检测。我国保健食品分为24类,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期望目标(减肥、美容、养生、调节血脂、改善睡眠……)选择使用。走出误区,重新认识保健品功效。保健品的作用更偏向于预防,而不是治疗疾病,更不可能延长寿命。我们时常会听到这种说法:这个保健品没有什么效果。我再三强调保健品不是药,它的效果是不可见的,帮助改善生活质量、预防某些疾病、维护身体健康状态,这些改善没有具体的可测指标可以描述。对服用辅助治疗型保健品的人群而言,原先的病状没有继续扩展就是效果,这是我被逼急溜出口的话,不要当真。在保健品中有一个大类是养生类产品,而这类产品是最不可见证其功效的产品。养生是滋养生命,让你活得更有质量,至于有没有延长生命,无法确认。一个人的寿命不是和周边人比较,活过自己基因的寿限就是长寿了。问题来了,谁能知道自己的寿限?因此,谁也不具备肯定或否认这类产品功效的神力。保健品是为“虔诚信徒”研发生产的,有抵触情绪的人还是远离为安。保健品的活性成分多半来自于食物、植物、动物的提取物,再添加若干配料经过理化处理做成不同剂型,而大多数药品是用化学试剂通过有机合成制成的化学物质,但因个体差异保健品也会有不适人群,服用后出现过敏,乏力、头晕、心慌、气短等症状,遇到这种情况要停止服用。对于新上市的保健品,无论经销商讲的故事怎样震撼,所使用的广告语怎样吸睛,捂住口袋就是不买,持观望为好。保健品不是应季时令商品,也不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家店”的紧俏商品,不要去听专家的推荐,也不去分析专家的背景,把新产品交给时间,时间是最廉洁的清官。由心脏保护神之称的辅酶Q10,1957年被人类发现,1978年获得诺贝尔奖,至今还存活在保健品市场,这种产品值得信赖。在我国保健品行业中有不少一度被捧上神坛,广告打得家喻户晓的产品,最终还是跌落神坛,在时间长河中被打回原形。譬如,三株口服液、汇仁肾宝、黄金搭档、蚁力神、鸿茅药酒等等。任何一个保健品在投放市场前,虽然也做过功效性临床试验,由于样本数少,有些问题没冒出来,这种现象国外也有。选择保健品要选择有年头的产品,而不是选择代言人的名头。还是拿辅酶Q10举例。有专家说:“辅酶Q10具有潜在的治疗癌症的能力并用于辅助治疗。”也有观点完全相反的文献报道:“抗氧化剂会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癌症患者应遵医嘱谨慎使用辅酶Q10。”持有截然相反观点的专家远非只在保健品领域,各行各业学术上的争论是一种普遍现象。我们老百姓只关心在饮食结构、健康食谱、生活方式方面的专家意见,这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专家在这些方面针锋相对地互不相让,让老百姓无所适从。譬如,钟南山院士坚持每天早晨吃鸡蛋,作为他健康早餐的一部分,有国家公共营养师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惊人发现:早餐决定寿命长短,别吃鸡蛋”撰文抨击。又譬如关于午睡,有专家说可以帮助老年人恢复精力,也有不建议老人午睡的专家,说午睡可能增加肥胖风险,不利于长期健康。打坐20分钟相当于一小时睡眠、远离花生豆腐,长寿向你招手……诸如此类的养生之道网上满天飞。各个都是专家,每个都有头衔,我们仅有的那点养生知识很难辨别谁真谁伪。如今专家林立,观点日新月异,让他们在网络流量里去相互厮杀吧。听多了,我们都不会生活了。怎么舒服,怎么生活,自己的日子,自己做主。“保健品对人体有一定益处”这个观点想必没有多大争议。我们应该相信任何保健品不是信口开河,胡乱捏出来的玩偶,它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有动物性试验的安全性保障和一定数量的人体试验数据的支撑。期望保健品要吃出药品疗效的想法是不可取的。保健品和药品的研发导向完全不同,前者是维护身体健康状态为目的,后者是治病救人为首要任务。一个保健品开发周期仅三五年时间,而一个药品从研发到上市少则十五年,期中临床试验阶段就需要六七年。可见,保健品和药品不是一回事,不要相提并论。有些人将保健品的功效吹到天上,信服得五体投地,有些人视保健品为一种“邪教”,嗤之以鼻。保健品究竟是种什么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保健品就是这种东西!大白话,接地气,道理全在这里。最后我要提醒:功利性者、“高抛低吸”投机者,属于保健品不适人群。
重来,生于上海,专栏作家,北美中文作家协会终身会员。热衷言情和伤感文学创作。散文、随笔、游记、小说时有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并有在日本、美国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经历。代表作长篇小说《越不过的山丘》,散文集《影子》,专著《人参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