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序”

文摘   文化   2023-12-18 20:52   上海  

欢迎点击上方重来文字关注我

欢迎加我微信哦:ww-clwz

 



    《影子》这本书的出版,有它的偶然性。长篇小说《越不过的山丘》出版后,反响之好出乎我的意料,有读者说读了二三遍,还想去翻翻看看,这给我很大鼓舞,于是有了写第二部长篇小说的想法—美国老华侨爱情故事。怎料才开始拟大纲,便搁浅了。

    在《重来文字》公众号上发表了若干篇关于美国的随笔,读者留言活跃:“写得真好啊!满满的爱意在字里行间随意切换,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人感动!”“每篇文章百看不厌,情感丰富,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我们不远万里,一路颠沛流离只为一份爱的托举,各种滋味五味杂陈。”“总觉得会有人记录北美候鸟这个特殊的群体!期待您的作品问世!”读者建议我出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最初我还真没把它放在心上。因为这些随笔能带给读者多大意义,我心里没谱。直至美国《华人头条》发表了笔者的一篇文章《美国家庭教育》,当日阅读量就破了三万,这才让我对自己的文字有了新的认识。原本以为这些小众文章,都快被写烂的题材,是没有读者的,现在看来未必。不过细细想来,偶然性中也带着宿命般的必然性。


    从我踏上美国的第一天,就没想过要游遍美国的名胜,冥冥之中仿佛有一种使命感。较之名川大山,美国的文化、小镇的烟火气、平民百姓的生活、留学生的精神状态似乎对我有更大的吸引力。我把大量时间花在对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观察和亲身体验上,并用文字记录下了当时的心情。


    在美国,作者没有高官达人的亲戚也没有富商巨贾的朋友,只是一名凡夫俗子,对美国的印象多半来自于对街头巷尾琐事的观察和积累,对花草小虫(在加州,我认识了一种蜂鸟,体型小到我都不敢相信)、底层百姓生存环境的思考。本书没有赞美繁华纽约的文字,同样也没对不堪入目的肯辛顿大街有任何指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普通老百姓视野中的真实美国。


    在与读者的互动中,我发现许多人对美国的印象多半来自网络或者是道听途说。在虚拟网络世界里,确实生活着一群无所不能的高手,没去过美国,并不影响他们高谈阔论美国;没接触过印度人,他们却能道出印度人一大筐缺点……他们随心所欲地用嘴、用笔涂鸦美国。

    这就是激发我出版这本书的动机。本书以游记、人物专访和对美国文化的深思录文体如实记录了从20095月第一次踏上美国至202210月回国这段时间内,作者在美国的所见所闻。这是一本散文集,若再细分的话称其为美国纪实随笔似乎更合适。书中的每一个文字源自于美国,没有一篇文章是闭门造车的杜撰品,即便是影子,它是美国某个地方一定能够找到实景的影子,所以它是客观实际的美国,真实度极高的美国。


    用《影子》作为书名感觉文学味太重,读者容易误解成是一本长篇小说。再三斟酌加了一个副标题——在美国撷取的文字。再次强调了书中文字的出处。副标题的引入在视觉上也取得了绝好的效果。没有副标题,光用《影子》,还真不能说是一个好书名。


    本书分为十辑,涉及到的题材有:美国文化、社会现状、教育和华人生活状态,对于想了解美国文化和普通百姓生存环境的有关人士,无疑是一本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书籍。虽然作者本人不方便评论本书的优劣,但是,用心写下的文字最终能以铅字的形色展现在读者面前,本身是值得庆幸。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每篇文章都选用了一位读者留言。读者大部分是华侨和多年往返中美之间的华人。有读者对原文进行补充,使文章更加饱满;有读者分享各自的小故事,感人至深;也有专业书评作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做了畅所欲言的点评。有些留言本身就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美文。在此,作者竭诚地感谢为文章写下留言的读者,你们的留言给本书平添了别样的趣味。


    感谢读者的厚爱,让我如愿结集出版本书,让我又有机会重读了一遍在美国写下的这些文字。收录在本书中的80篇文章时间跨度长达十多年,现在回头来读,发现有些文章过于随心所欲,有些认知深浅不一;有些观点前后不一致,内容没有连贯性,甚至部分内容出现了重复。这些问题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笔者了解美国社会所经历的一个过程,为了最大程度保持原创时的心情、背景、想法,这次出版整理时,除了明显的错误,原则上没对原先的文章做大的改动,敬请读者谅解!

    

                     重来2022.10.28.于美国)




有购书意向的读者,请微信与我联系。



重来,生于上海,专栏作家,北美中文作家协会终身会员。热衷言情和伤感文学创作。散文、随笔、游记、小说时有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并有在日本、美国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经历。代表作长篇小说《越不过的山丘》、专著《人参图鉴》。

 

——往期推荐——

我的新书出版夭折了
美国文化与美国胖子
《写给留美儿子的家书》后记

重来文字
利用这个平台发表原创文字;以文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