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老爸的一段文字

文摘   2024-09-15 10:38   上海  

欢迎点击上方重来文字关注我

欢迎加我微信哦:ww-clwz

 


写给Ryan的文字(7)

作者/照片:重来


“爷爷,你怎么还没来呀?”

“快了,快了,你数到一千我就到了。”

“我还不会一千呢。”

“让奶奶教你。”

“买山楂棒棒糖了吗?”

“买了。”


我说Ryan,你是真想爷爷还是惦念着你的棒棒糖呀,每次视频都提到山楂棒棒糖。这次去美国准备住上半年,爷爷又能天天给讲故事了。你躺在床上,一只脚的脚踝架在另一条腿上的膝盖上,眼睛炯炯有神地望着我,怡然而专一是你听故事的特有神情。我们已经有两年没见了(哦不对,中间你回来过一次),彼时我的责任是让你吃好、睡好、玩好、不生病少生病,这次我们再见面,你已是一学龄前期儿童,多了这个“学”字,咱俩的日子就没从前那么轻松了,你多了一件学习的事,对我来说多了一份教育重任。


这次去美国的心情有点复杂,我们相见固然是高兴的事,可是,我预感会有不高兴的事情发生,我和你老爸在育儿教育方面会起冲突。他希望我严格按照“教科书”理论管教你,譬如,你每天摄入的糖、盐、蛋白质、维生素恨不得做到用天平秤计量那般精准,而我却不信那套,我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教育理念。Ryan这篇文章是写给你老爸的,你不懂没关系。不久前你去佛罗里达坦帕朋友家做客,自己盘里的松饼吃完了,看中小哥哥盘里的,小哥哥不愿意分给你,他妈妈没跟小哥哥讲什么道理,起身把小哥哥的一盘松饼扔进了垃圾桶里,气呼呼地说,这就是不懂分享的结果,小哥哥含着眼泪说,我愿意分享了。这位妈妈就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践行者,我很享受。你要有思想准备,你要是胡来的话爷爷也不会跟你讲很多道理,不是爷爷没有耐心,而是在你这个年龄阶段要你去理解我每个行为的用意是不可能的,磨破嘴皮也不管用的。


怎样才能使你服从我的管教,而又不抹杀你的天性,这是最近我考虑得最多的问题。不管是饮食还是日常生活管理,我主张大大咧咧,松松垮垮,轻轻松松的“散养”教育模式,当然不会是任着你怎么“爽”怎么来,我有自己的分寸,我希望这分寸拿捏得和你爸的要求不要相差太大,差距大了我在美国的生活会过得很压抑。他说我偏执,我说他刻板,这样的拉扯很伤感情的。奶奶让我克制,不要插手你的教育,那是你父母的职责,恐怕我很难做到目视无睹。哪天你读到这段文字,就会理解当初爷爷和奶奶是如何不容易,牺牲自己的生活,远渡重洋去看你,还要夹着尾巴做人。


关于你的教育我可没少花心思,半年前我开始学习儿童心理学,阅读培养儿童好习惯的书籍,我还特意买了安妮·莎莉文《教育手记》。伟大的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的个性霸道,好撒野,是一个不懂是非好歹的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女孩,安妮·莎莉文是她的启蒙老师。


安妮·莎莉文作为家教入住海伦·凯勒家不久,便发现这姑娘不好管教,所有的爱怜和温柔的方法对海伦都无济于事,她只服从比她强势的人,于是,安妮·莎莉文决定与她抗争到底。为了驯服海伦,安妮竟然一巴掌一巴掌地教训她怎样守规矩,最后还提出海伦必须离开父母搬出去住,她要让海伦知道在一个新地方,她唯一能依靠的只有眼前这位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的强势手段和环境隔离措施最后证明是成功的。“以前我根本不敢相信有她在,我可以安静地写信,她可以乖乖地坐在我身边,脸上带着平和快乐的表情,细致而认真地用英格兰羊毛编织一条红色的围巾,这是我几天前教给她的。” 海伦·凯勒在安妮·莎莉文的管教下,最终成为了一位世界名人。她通晓五种语言,一位畅销书作家和获得无数荣誉的社会活动家。


当然这是个例,成不了教育孩子的主流思想,所以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故事。提倡家长和孩子交朋友,采取鼓励为主的柔性教育方式是现今西方教育孩子的流行观念,对此我持保留意见。


儿童心理学书籍读得越多,我发现问题也越多,各路专家有自己的研究体系,于是形成了各自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乏有些观点还是对立的。对于虎妈猫爸还是虎爸猫妈的教育方法专家也评不出伯仲。不是不认同专家的研究结果,而是我们孩子和专家研究的“样本”孩子的生活环境不一样。这就如同沙地网球的经验是不能完全照搬到草地网球上一样的,反之亦然。其中,我们还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每个孩子个性不同。为什么体育竞赛要分男性女性项目,因为大家都看到了男女有生理差异,不能一视同仁。我认为儿童教育也不能一概而论,专家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有启迪性,但不能生硬搬抄。Ryan,这些话于你而言太过沉重,是说给你老爸听的。如果安妮·莎莉文是一位循规蹈矩的老师,遵从了专家的教育方法,那么这个世界诞生不了今天的海伦·凯勒,我们也读不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的励志书籍。


在你的教育问题上,爷爷时而清楚,时而迷茫,时而不知所措看见你的好朋友露露可以做二位数加减法了,同龄的能能可以骑着自行车上路了,那位叫不出名字的小男生画的鸟栩栩如生,我羡慕妒忌还有酸溜溜的不爽,这些成绩的背后个人智商占了几成,教育方法占了几成,还有其他的成因吗?我会沉浸在这样的思考中不能自拔。我历来反对比较,可是遇到自己事又情不自禁地会陷进去,哎,这种言行不一的德性不好。


我也时常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发现在教育你时,总喜欢把一件事捋得很顺,讲解得很细,生怕落下什么没讲清楚,现在想来这不是一个好方法,会使你养成慵懒的习惯,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次我要改变方法了:任何事情由你去思考,由你自己去感受,而我只需在一旁做些引导,这才是我应该做的。我曾经是一个非常热衷于教导他人的人,好像自己有多么成功似的,人生走过半个世纪以后,我才认识到这份好心肠实质是一种幼稚的行为,没人喜欢在别人的指导下过日子。


黄皮肤黑眼睛的你,拿的却是美国护照,我很不习惯,在我心里你永远是一个中国人。但你生活在西方环境下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西方儿童教育重视户外运动和游戏活动,而我国提倡的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填鸭式教育,三四岁的孩子“九九乘法口诀表”背得滚瓜烂熟,唐诗宋词张口就来,针对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教育方法,你老爸接受哪一种,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很大的问题,爷爷也拿不定主意,好希望你快快长大,由你自己决定,包括你最终国籍的选择。


2024年9月12日




重来,生于上海,专栏作家,北美中文作家协会终身会员。热衷言情和伤感文学创作。散文、随笔、游记、小说时有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并有在日本、美国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经历。代表作长篇小说《越不过的山丘》,散文集《影子》,专著《人参图鉴》。

 

——往期推荐——

写给Ryan的文字
写给Ryan的文字(2)
还是得了花粉症
人生第一学院
世界名著可以从收听开始

重来文字
利用这个平台发表原创文字;以文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