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学会独来独往

文摘   2024-06-07 12:25   上海  

欢迎点击上方重来文字关注我

欢迎加我微信哦:ww-clwz

 


老人要学会独来独往

作者/照片:重来


5月15日,我心血来潮抄写《心经》,一天里抄写了十遍,这还不算什么,我竟然把那横竖都没写像样的抄文给发在了微信朋友圈,那就有点让人费解。不过我没责怪自己,上了年纪的人就是这样,做事不拘小节,随心所欲。其实呀,老年人上传些文字、分享些照片,没有炫耀的意思,我们是以此在告知朋友我还健康着,并问候朋友:你近来好吗?


《心经》还在抄写,我可以自豪地告诉你那字进步神速,两周不见令人刮目相看。譬如,那个“空”字,之前怎么写就是看不顺眼,现在,得心应手我看得心花怒放,真想让你见识见识。较之文字,《心经》想传达的思想可没那么容易读懂。


你一定在想:我的日子过得越发孤独,要不怎么想起抄写《心经》?今天我如实相告:我已走出孤独,所以抄写《心经》还真不是因为孤独。


2007年7月28日儿子踏上美国留学之路,那年我50岁,十年以后我才明白孤独的种子在那天播下。孩子不在身边,周末尤其是春节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心绪——孤寂、思念、低落……其实,那就是孤独前期先兆,彼时不懂。你想,50岁那正是一个男人如日中天的岁月,哪有闲情去琢磨这种心绪的来由,就“孤独”字面首先想到的也是“孤”儿和“独”居老人,这两者和我也没任何关联。孤独于我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存在。


在给孩子的书信中,我写过这样一段文字:“自从你去了美国,老爸读报的时间明显长了许多。这是因为增加了一项阅读内容——美国。只要与美国有关的,就是我曾经最不屑的八卦,现在我都有阅读的兴趣。”这段文字,在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冬天里,如同越滚越大的雪球越来越沉,在我心里。“孤独”随着与孩子两地分居日子的拉长似乎渐渐萌生出了别样的含义,我一时说不上来,但肯定不再是孤儿,独居老人那么单纯的解读。


孩子在美国,如今已成家生子。我也退休在家,过着一天只为三餐而忙碌的生活,和孩子们隔着十万八千里。曾几何时,三餐在每天的日子里只是一件日常琐事,工作忙起来,常把它给忘了,怎料今天——买菜、洗菜、烧菜、饭后洗刷和琐碎的收尾——却成了生活主角,这种变化太大,我没做好思想准备,每天在抵触情绪中度日的滋味可想而知。倘若父母健在,如果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要是孩子们在身边,我敢肯定日子不会过成这样。这份思念和期盼在日积月累中越发强烈,人有种困于森林里迷失了方向的迷茫,并产生了很难从这片迷茫中走出来的恐惧,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灵。


一种思念亲人的沉重体验生活已经悄然降临,你承认也好,拒绝也罢,它真真切切地存在。这份全新的人生体验就是孤独,它是人生必将经历,不可回避的一个阶段,其实与孩子是否在身边无关,也是我们每个人余生中的一个大坎儿,越过去撞见人生第二春,倒下来中途步入鬼门关。


你一定发现,如今社会上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就是退休工人。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普遍认知独处是孤独的温床,摆脱孤独的最佳方式是走出家门,于是结伴旅游,派对聚餐,约上好友喝咖啡谈天说地,叫上闺蜜唱歌跳舞蔚然成风,我们成了社会不敢小觑的消费主力军,并陶醉于“欢迎光临”服务里,仿佛只有在那种场合,我们才有些许尊严感。


一度我也随波逐流地过上这样的日子,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每天过得非常充实。但是,360天里总有下雨的天气,总有身体欠佳的时候,总有不想外出的心情,在独处时,你便发现频繁的社交并没带走你的孤独,那份孤独感依然在心里蠕动,并很快把“群”生活带来的那点欢乐吞噬殆尽,怀着一种受骗上当的挫败感你又回到了消沉的原点。


第一次惊艳到孤独带来的美感是在地中海的邮轮上,一轮明月悬在漆黑的夜空里,孤傲,冷峻,在宁静的海面上投下一束银色光带,以看穿红尘虚伪的深邃让我体验到“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这种不远不近的距离感和其特有的不卑不亢的内敛力量。早晨洗漱,我从镜子里端详自己那双并不动人的眼睛,发现和昨晚的月亮一样清澈,于是信心满满地推门走向餐厅,一杯美式咖啡,两块果酱面包,一个白煮鸡蛋,开启一天新生活。这世上还有比月亮更孤独的存在吗?


我突然又想起一件事情。30年前日本,打工回家的路上,时常见到一位老人在由手推车支起的路边野店小酌,虔诚地端起小酒盅,带着满满的感恩抿一口,每一口小酒都喝得吱溜直响,一颗油炸花生米在他筷子间就是一件山珍海味,轻轻夹起来,缓缓地送进嘴里。我在那家野店吃过两次炒面,你别说,味道还真不错。我问他,一个人一定很寂寞吧?他嘴角上扬回答道,还好吧。他呷一口酒,用手背擦一下嘴,指着夜空中的星星,又指着站在煤气罐边上正在料理的老板,说,都是朋友。路灯下老人的安然神态就在眼前,他的眼神里读不出一丝孤独,他将身边的一切都看成是朋友,陌生的我是他的朋友,他视自己也是朋友。我感觉到他身上带有一股强大的磁场,不仅能让自己在独处中过得开心,还能让靠近他的人都积极乐观向上。


树从栽下的那刻起,也就注定了其孤独的一生。几个冬天我都以为窗前那颗叫不上名字的树将寿终正寝,将再也看不到它在风中摇曳的舞姿,在雨里哭泣的泪水,不思,春天来了,它又顽强地冒出新叶,筹划着新一轮的绽放,一年又一年,如今这棵树已经长到三层楼高。所见所闻和自己的体验,终于让我明白:独来独往才是攻克孤独唯一奏效的方法。老人必须学会以孤独为伴的生活,将自己的幸福寄托于他人的帮助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因为没有一个人能陪伴你终身,与你一起来到这个世界又将与你一起离开的这个人非自己莫属。所以自己与自己交流,自己拥抱自己、安抚自己、原谅自己,就变得尤为重要。


庆幸的是,我在思维尚清晰时认识到了这点,并早早开启了独来独往的生活,如今我已活成一个独侠客,可以淡定地独坐酒吧一隅,观小青年疯饮狂欢;可以在孤行旅途中,恬淡地欣赏大山名川;“隐身”咖啡吧,“包场”看电影,“走失”在无名小镇,“睡着”在案头已经司空见惯,我还计划独自一人坐绿皮火车去一次遥远的西伯利亚。


在独来独往中可以过得非常惬意,相信我!



重来,生于上海,专栏作家,北美中文作家协会终身会员。热衷言情和伤感文学创作。散文、随笔、游记、小说时有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并有在日本、美国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经历。代表作长篇小说《越不过的山丘》,散文集《影子》,专著《人参图鉴》。

 

——往期推荐——

余生该为自己活一回
接纳这个世界的不完美
只为破镜重圆
人生就是一场剧
我白活了三十年

重来文字
利用这个平台发表原创文字;以文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