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两年,许多大型企业因为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而“塌房”的现象越来越多,像是被蚂蚁蛀掉的建筑一样,被舆论轻轻一敲就垮了。
不由得引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不做雇主品牌的公司,
会被候选人抛弃吗?
让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那些不会被候选人抛弃的公司,往往都在雇主品牌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才能在人才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每个企业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雇主品牌,只是用心经营和管理雇主品牌的企业,其形象越来越突出,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和认可。
那么,候选人都会关注企业的哪些方面呢?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求职者在选择工作时不再仅仅关注薪酬待遇,他们更加注重公司的文化氛围、发展前景和社会声誉等。所以企业不但要提炼出差异化的雇主品牌,还要对外传播,让更多的人知道。
新一代求职者不仅关注雇主 “说了些什么”,还关注雇主 “做了些什么”,甚至关注雇主说的和做的一致性程度如何。
所以企业要不断的将自己的雇主品牌从上至下渗透给所有人,尤其是HR部门,作为与候选人沟通的第一扇窗,沟通内容要与企业文化与行为风格一致,避免出现言行不一导致员工离职现象。
如果企业的“供给”无法满足求职者的“需求” ,那么“入职”这笔交易就无法达成。
我们列举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入选了《中国式管理探索: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获奖案例集(2017)》,那就是腾讯的活水计划。在当下大多数企业人才策略以收缩为主,更多的焦点也在聚焦在组织内部。活水计划,无疑是当下企业组织革新的绝佳学习对象。
腾讯的活水计划,2011 年开始制定内部人才市场规则,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员工有权申请内部转岗且直接上司不得阻挠。经过2013年项目攻坚,同年腾讯个人意愿转岗人数比前一年增长 58%,其中 54% 进入公司战略级产品。
在活水计划实施 4 年多的过程中,便累计帮助 5400 多名员工实现个人意愿转岗,大部分进入重点产品或项目,有力支持了这些产品的快速发展。其中,以微信为例,3 年半时间有超过 300 名员工通过活水计划加入微信团队,约占微信引进人才的 60%,为微信产品的敏捷创新和高速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张小龙对活水计划更是给予了肯定。
直至今日,“活水计划”依然在腾讯内部持续实施,今年腾讯为“活水计划”拍摄了一支雇主品牌宣传视频,直戳互联网人内心深处!可见活水计划对于企业的帮助!
除了人才价值的最大化,对于裁员有时候也是不得不面对的挑战。越是在员工与企业矛盾冲突厉害的时候,往往越是彰显企业雇主品牌理念的时候。
就像这两天比较火的IBM闪电裁员事件, 3分钟裁员1000,初步赔偿标准N+3。还有本月初,网上盛传的佳能苏州工厂裁员,其赔偿标准高达N+12或2N+12,这一方案被誉为国内裁员赔偿的天花板,不仅为员工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更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该消息一出,迅速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同在8月初,另外一条消息不禁让人心寒。河南超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与员工争执视频在网上流传。员工 4 月入职负责电商设计,两个月后被辞退且未签订劳动合同,在职期间公司仅支付 4 月工资,负责人开除员工,甚至还说“花100万,让你身败名裂”
正所谓,离职见人品,裁员见 “企品”。这几年的经济,无论是对于雇主还是职场人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处于一个人人都是媒体的时代,事情一旦发酵,对于雇主和员工来说都是不小的损失。
•
聚焦内部: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聚焦于组织内部,巩固企业高层和全体员工对雇主品牌理念,并达成共识,形成自上而下的推动力量,统一行动前先统一思想。
•
发动员工:外部情况不明朗,通过鼓励内部员工,保障员工的士气。比如鼓励员工成为雇主品牌的传播者和实践者,通过分享个人经历、参与品牌活动等方式,增强品牌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
优化渠道:结合团队情况和预算情况,对现有的渠道布局进行盘点和优化。比如让员工通过播客形式分享工作经历和心得,展示真实的公司生活,形成公司的播客频道,播客比文字创作门槛更低,也更有感染力,但又比视频创作容易。
主要参考资料:
1) 搜狐网《人才标杆80 | 腾讯“活水计划”——建立内部人才流动的市场机制 》
2) 澎湃《IBM中国3分钟裁掉超千人 最高赔偿N+3》
3) 腾讯网《佳能苏州工厂裁员,赔偿N+12或2N+12!国内赔偿天花板》
以上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