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上方蓝字“维安记”关注我们
期待与你相遇几分钟,不多不少刚刚好。
2024.7.29
宜 大胆发光
忌 站在角落
“嘿,一起去喝杯咖啡吧。“
.
.
.
“
精英不可能三角
”
还记得刚来英国留学的第一年,本地同学提过一个“精英不可能三角”理论——
Study(学习)、Social(社交)与Sleep(睡眠),大部分人最多只能三选其二,三项都占实属贪心且难以兼顾。
“好成绩”、“足够的睡眠”、“社交生活”,只能选两个
读书的第一年里我醉心于独处,或许因为仍有与本地人交朋友畅聊的羞赧,或许只是因为自己待着很快乐,大部分的时间里我包揽了两个“S”——学习或休息,几乎处于没有太多主动的社交的场合。身边的朋友也都是随缘维持着,来则来,走则走,并不构成某种生活困扰。
刚来伦敦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一个人
直到我进入本地职场开始工作,把学生时代认识的就朋友都“熬”走之后,周围大部分熟络的中国人只剩下了同事以及工作相关的人,我才如梦初醒。
几年工作经历让我意识在伦敦生活里Networking(建立人脉)的重要性,所以作为一个I人,一反常态地冒出了大胆的想法:
希望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认识更多新的朋友,获得更多有用的社交资源,从人群里得到更多的能量。
“
交朋友
作为年度任务
”
在2023年的那个跨年夜,我郑重将“社交”这件事作为年度生活目标。
我希望自己每个月都能认识两至三位新朋友,中国人或者local(本地人)都可以,最好是与我的行业并不相关,大家可以聊一些新的东西,彼此提供一些新的机会与灵感。
我做的第一个准备就是打开了自己的社交媒体。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规律更新小红书,以及更新起了自己的Linkedin(领英)。
前者更像是建立一张社交媒体上的名片,靠大数据将我推给所有在伦敦或者在欧洲的中国朋友,而后者是我融入本地社会的方式,靠着主业工作的经历开始,想要认识很多前辈与同行。
工作之余的佛系更新也积累了小两万粉丝
我更愿意与中文母语者聊一些生活以及观念性的话题,而与local建立行业与工作上的链接,不奢求一定结交亲密朋友,只是享受与人交流时高质量相处时间。
先说说成果吧。
在我下定决心出门社交的2023年(也包括2024的上半年),我正式认识了超过50位新朋友(至少是正式喝过咖啡或者吃过饭,有过比较长时间聊天的),平均下来每个月都会遇见2-3个新面孔。
每次约咖啡我都会为咖啡拍照
但不一定会和聊天对象合影
当我开始正式地把自己“抛出去”,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出自己的故事以及想要认识新朋友的想法,收到了非常多朋友的私信和见面邀约。
有的是我的读者,有的是同在伦敦工作的同龄人,也有行业里听闻名字却从未深聊的前辈,甚至有过工作交集却未曾对坐详谈的业内大佬。
我没有与所有人都保持密切联系,但我与其中绝大多数的人依然保持着友好的线上关系,我们跟随缘分如同开盲盒一样相遇,交谈,感觉到自己的生命也开始变得舒展而被能量打通,忽然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
“
Coffee Chat,
I人的社交试用装
”
有的时候也可以约到Pub喝一杯
“
一杯咖啡里的
高质量时间
“
这样说或许有点儿夸张,但见的人多了,有了对比和经验,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社交感知力”。
两个人相处是否合拍是很需要缘分的,这个不仅与性格相关,也与各自对于谈话的期待,彼此的行业,认知程度等综合因素决定。
人了很多人之后,我逐渐放下“一定要别人喜欢我”的执念,只是享受单纯当下的谈话,所有的后续都看缘分。
聊天像打牌,需要你来我往才有意思。
Coffee chat也不是单纯闲聊,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信息、资源甚至能量的展示和吸引,同时尽量保证双方都愉快且享受的高质量相处。
因此,谈话是有计划地发生的,需要节奏与空隙,你不仅要给对方表达展示的空间,也要留时间给自己分享自我,让能量和信息流动起来。
在此分享一些自己提炼总结出来的小技巧,作为一些参考:
1.轻松开场
可以从生活里的轻话题开始:比如刚从哪里来,衣服很漂亮在哪里买的,平时喝咖啡多吗之类的无脑废话,日常轻松intro打开谈话。
2.渐入话题
可以从两个人共同熟悉的话题(比如同行、共同爱好,对城市生活感受等),讨论客观的第三方,逐渐过渡到某个领域的深度谈话。
3.过渡到彼此
这时话题可以更多地指向自己,为彼此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知识”。比如来这座城市多久了,行业的走向,目前专注的领域等,逐渐引导到自己的需求或困惑。
4.核心谈话
围绕刚提到的“需求”或者“困惑”,你们可以针对某1-2个话题事情并且深入交流下去,分享彼此的观点,这个时候可以大概地摸到对方的态度和底,感受到彼此的气场是否相匹配。
5.开放式后续
到了谈话的后半段,基本上就是自由发挥环节,大家可以根据谈话里聊到的感兴趣的部分深入讨论,如果气场对了聊嗨了,进入第二轮加时赛都可以。
这里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部分:
1.最好在谈话前了解到对方的敏感话题和边界,或者感知到对方的态度,这些是需要礼貌性避开的。除非对方提出来,否则建议不要无脑一直问。
2.如果讨论到什么不错的种草内容,比如提到的剧和书,吃过的饭店甚至是一份菜谱,在聊天结束后不妨也发给对方,为下一次联系留下一个“引子”。
“
Seeding
人生里的贵人
”
“从现在开始
将社交作为一种习惯”
主动社交的这一年,我受益匪浅。
所以真诚地分享自己的一些感受,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模式并且享受“与人连接”这件事。
最后,给大家分享几个我觉得社交时不错的心态或者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可持续地交朋友,形成适合自己的社交圈:
1.不要有“发光羞耻”
不要害羞,要把自己的优势和光芒展现出来,但注意不要title叠身或者装逼过头,因为基本上大家聊几次天自然可以摸到彼此的水平。让当下的自己代表自己,而非过去的荣誉。
2.提炼自己的“招牌”
因为时间有限,coffee chat时让对方知道自己“是谁,做过什么,有什么资源,大概需要什么帮助”很重要,当我对每个人有了大概的感知之后,我其实会在心里有个印象,下一次遇到类似的机会的时候,我往往就会想到对方。
3.社交时的“配得感”
保持不卑不亢的友善心态,不要看到对方的光环就胆怯或者满是讨好,其实大家能够坐在一起聊天,本身就证明彼此之间半斤八两,至少你对对方来说是有吸引力的。大方地分享自己就好啦。
4.社交“休渔期”
作为I人,要注意给自己独处留点时间充电休息,以及也得隔一段时间对于自己的社交经历有所反思——继续让自己觉得愉快且有所得的,不舒服或者觉得浪费时间的相处需要大胆筛选掉。
5.“真诚”与“主动”是必备品质
良性的社交就是与人相处,真诚地打开自己,帮助别人,也感受到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虽然人与人之间不一定会成为亲密的朋友,但会成为对彼此认识或许有启发,这是从人群里得到的正向能量。
希望大家能够从自己身上得到陪伴,也享受着来自人群的爱与能量。WEIANNOTE
文字|维安
排版|维安
图片|维安
音乐|《嘿,我们交往吧》
微 博 :@卷毛维安 | 小 红 书:尹维安
电 台 :蓝绿调频(网易云音乐)
“ 终其一生,要成为迷人而丰富的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