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频繁参加婚礼的年纪

情感   文化   2024-05-19 21:04   英国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维安记”关注我们

再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不错过维安的每一篇推送!

期待与你相遇几分钟,不多不少刚刚好。

 2024.5.19 

 宜 祝福老朋友

 忌 忘记日程


二十七八,老友再相聚的场合大多是婚礼

.

.

.


旗袍与领带


六月将近,日程里重要的部分是期待已久的回国旅程,而月初与月尾也被分别画上了两个玫瑰色的圈——被两场朋友的婚礼占据。

 

不在国内,收到很多自己朋友的婚礼却无缘参加,男朋友朋友们的请柬也时不时寄到家里,成了某种这个年岁绕不开的社交场合。


大多都不在伦敦,于是我们提前几个月定好前往目的地的车票酒店,选好菜单(每个客人可以选择自己的菜式和甜品)仔细检查dresscode,再从衣柜里挑一件合适的西装或裙子,最好能和对方的衣服颜色相匹配。

 

忘记小时候在哪本书里看过(大概是亦舒的):“那时候在上海,大热天都穿白色咔叽西装,爱哪位小姐,就请那位小姐把缝旗袍剩下的料子,给他一点做领带。”

 

先生小姐们的裙子和领带遥相呼应,有一种隐秘闷骚的仪式感,纵使还没有结婚,人可以挽着成双入对参加公众场合,也是属于这个年纪的浪漫。

 

正式场合

 

二十岁的后半段,婚礼开始成了这个年纪最隆重的“正式场合”。

 

我前年开始陆陆续续收到旧日朋友的婚礼请柬,假期与距离让人有心无力,今年已错过五月份在桂林的一场,大概率也错过九月北京的另一场。


有过一面之缘的读者小水发来结婚请柬,她是我几年的读者,「维安记」见证她从单身到恋爱再到已婚,也算是半个“娘家人”,虽不能前往,还是在此祝她新婚快乐❤️



还挺感慨的,人到了二十七八,同龄人们终身大事的消息频繁传来,生活的主题骤然改变,相聚在一起的大多场合都会是婚礼。


就算不一定有对象或者还没打算定下来,至少也收到过几张同龄人递来的请柬,有样学样地熟悉了婚礼里繁复的那一套,学会了包礼物打红包以及各种以前觉得说出口都奇怪的祝福,成为了婚礼常客。


婚礼常客


张爱玲写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


同样,大部分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对于“婚礼”这件事的体验也是第二轮的。

 

我对于婚礼的印象大部分还停留在小时候随父母去各个酒店做客闹洞房的场景,圆桌转盘上十几道固定菜式,油炸包肉的“双喜”或者给孩子当鞭炮踩的小气球,以及新婚夫妇要被大家整蛊般喝下五味混杂的“饮料”。


当时只是看热闹,觉得一切都铺张与华丽,新郎新娘是世界的主角,是与真实世界割裂开来的衣着华丽的闪光灯下的演员。

 


那样的高光时刻很快就被遗忘,直到几年十几年之后偶尔听大人们闲聊,说起谁家的孩子满月上学了或者哪对夫妻开始闹离婚,那些冠以熟悉姓名的八卦和感情变故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论的事情,忽然回想起过去婚礼里热闹的场景,有种梦幻化为乌有的残忍,也对婚礼以及婚姻这件事有了警惕:


童话故事里为何只写到“王子与公主幸福生活在一起”而戛然而止,而故事后续被隐藏的生活真相又是什么?

 

那时候我打量“婚礼以及后续的婚姻”,如同打量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遥远他者,只顾着轻松评判,而没有意识到,婚姻是一种会在适当年纪里出现的氛围,如同适学年龄进入学校一般,会形成一个属于这个阶段的人生命题bubble,将一个人25岁之后的几年十几年狠狠包裹起来。

 

婚恋是大部分人会走上的最主流的那条宽敞的马路,当然,也有很多其他的小径可以选,有的人很早遇到真爱热烈奔赴,有的人犹犹豫豫不知是否应该向前,也有的人试图避开人群,另辟蹊径。


当越来越多的人在岔路口徘徊的时候,人难免开始考虑:“我是不是也要走上去试试?”

 

旧爱与新欢


去年回国参加了朋友的婚礼,做了伴娘,近距离感受过一场完美的婚礼的台前幕后,以及其高光时刻从前往后的更漫长叙述,感触会深一些。

 

谁是婚礼上的哭哭包


老友曾经的大部分恋人我都是见过的,从学生时代数来每一任都有印象,无论是认真谈过还是寥寥浅缘,好的坏的她都有不定期和我们update。这样“恋爱中”的状态一只持续着,直到有天忽然看到红底白衣的领证照片,才看清最终“定下来”的对象的面庞。

 

新郎我并不认识,却在婚礼短暂的交集里大概能判定出是适合朋友的伴侣,看他们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的细节,自然亲密又有两小无猜的可爱,让人觉得放心,发自内心祝福。

 

婚礼可爱,欢乐,顺利,席间上坐满了旧事的老同学,很多人带来的“plus one”也都不是学生时代里的“官配”(包括我自己),台上台下的身边纷纷换了人,甚至有人抱来了可爱的宝宝,于是都顾着重新介绍——明明都是老熟人,却都有了新身份。



记忆割裂重装终究是好事,说明我们彼此分别之外的时间里依然遇见了新的幸福。茶余饭后大家久别重逢讨论的问题也差不多,彼此的行业工作,买房,孩子和父母的情况,以及各种炸裂八卦。


这让我回想起十几年前父母带去的酒席,感觉我们都开始褪去彼此学生时的一个人的青涩,成为了开始以家庭为单位活动的成年人。

 

一瞬间有种“青春烂漫年华”不再的失落,但同时又觉得如此心甘情愿,接受了这个年纪的主要命题,双脚踏入真正的生活:


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爱人(没遇到也没关系),让渡一部分属于自己的自由而试着与另一个人相互承诺,相互支撑,不再是学生时期幻想飘摇的恋爱,而是认清现实,一起扎根,一起灰头土脸迎面人生起伏风浪且创造价值的快乐。

 

喜糖的滋味

 

每次参加各种婚礼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


“我是否会需要一段婚姻,而这段婚姻于我而言的意义是什么?”

 

我觉得每一个女性在做出婚姻选择之前,都值得反复咀嚼和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女性必须需要婚姻才可以过好一生”的时代了,因为这样的自由,婚姻成为了一种人生的可选项而并不是必选项。


所以一旦选择走入,那必然是一件责任与义务相当的事情。要自己主动去选择喜欢的人,舒服的婚姻,擅长且热爱的人生,而不必被推搡着,被感动着,模糊犹豫着就答应别人提出的人生邀请。



没想明白可以多想想,想的慢一点也没关系,主动选择最想要的那种人生,然后承担生活里的各种滋味,成年人的世界一定有很多辛苦,但没有与内心违背,一直坚定地朝着想要的生活出发,会是幸福的事情。

 

我朋友婚礼上给宾客的喜糖被装在一个漂亮的红色刺绣袋子里,我带回了伦敦,有次忽然打开,发现里面有好多种不同口味与质地的糖果:牛奶糖,巧克力,棉花糖,小果冻......


但我最喜欢的是一种蓝色包装的海盐柠檬味的汽水糖,有点儿甜,有点儿酸,有点儿咸,回味无穷。

 

这是我在那些婚礼上尝到的最喜欢的一颗。撕开所有鲜艳华美的糖衣,真正的爱与生活也大概就是这样的味道。WEIANNOTE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小红书@尹维安
我会在上面分享一些海外生活内容



“聊聊你的婚礼,或者参加婚礼的体验吧”‍‍‍‍‍



文字|维安

排版|维安

图片|维安

音乐|《love story》


 微 博 @卷毛维安  |  小 红 书尹维安  

 电 台 蓝绿调频(网易云音乐)


 “ 终其一生,要成为迷人而丰富的某某。”

维安记
“终其一生,还是想成为迷人而丰富的某某啊!” 微博@卷毛维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