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烦睡不好?睡不着就不要硬睡了!不妨试试这样做

健康   2024-10-14 17:04   浙江  


一会儿冻得瑟瑟发抖,一会儿热得心发慌,最近不少人长夜漫漫,却无心睡眠。


秋天是失眠多发期,白天犯困,晚上睡不着,或者睡着了又频频醒来、难再入睡,一些极少做梦的人也开始每天做梦、精神不振。这是为什么呢?



秋季睡不好,怎么办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张华副主任中医师解释,中医认为,正常的睡眠,有赖人体的“阴平阳秘”脏腑调和,心神安定,夜晚人体的阳气正常潜藏入阴血。失眠,又称“不寐”,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不易入寐或易醒多梦为特征的病证。在古人的论述中多认为脏腑功能失调,营卫不和,兼之邪气所扰为主要的病机所在。



入秋之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余热未消,秋燥当令。燥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人体的津液,阴津不足,虚热内生,热扰心神,心阴不足,心神失养,进而影响阴阳平衡,故见心烦、失眠、五心烦热等症。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这提醒我们要顺应天时,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切忌过劳,这是秋天最重要的养身之法。



在饮食上,秋季应多食酸味,少食辛味,因为酸味收敛,又能生津润燥,所以要多吃味酸甘润的果蔬,如西红柿、枇杷之类。除此之外,秋后的调理进补也十分必要。秋季应以“清补”为主,可以选择一些滋阴润燥的荤食类,如瘦肉、鱼、牛肉等,进补需要适量。


日常锻炼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损耗,可以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运动,比如慢跑、太极、快走、瑜伽等,保持适时有度、循序渐进地进行。




三个穴位缓解失眠烦恼

中医对于失眠的治疗,总体以补虚泻实,调和阴阳为原则,以安神定志为基本治法。除了大家熟悉的中药内服以外,按揉特定的穴位也能起到一定的助眠效果,且操作简便,在家就能完成。


01
神庭穴

定位:神庭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50次,每天睡前按揉数次。


功效:宁神醒脑,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定期按摩神庭穴,不仅能帮助入睡,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02
安眠穴

定位:脖子两边有两条大筋,沿着中间往上推,推到发际线处凹陷处的地方就是风池穴,然后再找到耳垂后方凹陷处,这里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就是安眠穴。


按摩方法:用同侧食指按揉同侧安眠穴,由轻到重,至指压处产生酸麻重胀感为佳。左右交换,每天睡前1次。每次30下。在按摩时,可以闭上眼睛,感受颈部肌肉的放松


功效:安神定志,促进睡眠。经常按摩安眠穴,不仅能改善睡眠,还能缓解颈部疲劳,是办公族的福音。




03
内关穴

定位:手腕横纹向上三指宽处,屈腕后手臂中间两条大筋之间。这个穴位在中医中被称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对调节心神、安定情志有重要作用。


按摩方法:睡前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点按内关穴各30次,以按揉时不感到酸痛为佳。每天睡前按1次。


功效:宁心安神,宽胸理气。经常按摩内关穴,能帮助我们摆脱焦虑情绪,获得更加平和的心境,自然而然地进入优质睡眠状态。



当然,如果使用穴位按揉助眠无效,或者您长期失眠,建议找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辨证处方用药,不要盲目购买市面上的所谓的助眠产品。


本期专家 

张华,副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杭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杭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尤其专于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失眠、头痛、痴呆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主持浙江省中管局课题2项,承担浙江省科技厅等多项课题。


专家门诊:周三下午(帕金森病专科)、周五上午(中医脑病)


陈聿恒,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裘昌林教授学术继承人裘涛主任医师,擅长运用经方医学理论治疗脑血管病、眩晕、帕金森病、偏头痛等神经系统疾病及失眠、汗症、慢性咳嗽等内科常见病,曾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特检科学习前庭功能检查,能熟练掌握眩晕前庭功能检查仪器操作和判读。


门诊:周二下午 周四上午 神经内科 眩晕前庭功能检查




科普供稿:神经内科 张华 陈聿恒

图片来自科室供图及授权图库

综合整理编辑:党建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引用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又名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系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本平台仅作医院动态信息发布,医学健康知识普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