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高龄的张奶奶(化名)最近总感觉很乏力,不仅走路没力气,人也日渐消瘦,在家人陪同下张奶奶来到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一番全身检查下来,心肺功能等各常规项指标却都在正常范围。结合张奶奶消瘦明显等情况,医生给张奶奶进行了肌肉含量的测定,诊断为肌少症,需要进行相关康复锻炼治疗,防止体力下降发生跌倒等损伤。
肌少症的全称是骨骼肌减少症,这是一种增龄相关的肌肉量减少,出现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年龄相关性的疾病越来越多,肌少症是其中之一。
肌肉占全身体重的50%左右,肌肉含量大约25岁左右达到高峰,40岁以后开始下降,但是有的人下降的幅度大、速度快,与同性别、同基础疾病的同龄人临床症状相差甚远,其中肌肉量过度减少是重要原因之一。
肌少症包括肌肉含量的减少也包括肌肉功能的下降以及力量减退。因为维持人类功能和活动的最要器官就是肌肉,我们走、跑都是肌肉在发挥重要功能。
如果总是出现不明原因的摔倒或者乏力,有可能是脑血管神经系统疾病,但更大概率是肌肉发生了问题,出现了肌少症。肌少症是一种增龄性的改变,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越来越高。
(1)患有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衰竭等可能引起营养不良的基础疾病;
(2)老年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心理障碍和认知功能减退;
(3)严重肥胖、跌倒、卧床、慢性关节炎等导致机体活动能力受限的基础疾病;
(4)患有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紊乱等导致肌肉耗损的基础疾病。
目前,用于诊断和评估肌少症的主要参数为肌肉量、肌肉力量、肌肉质量和躯体功能。
(1)肌肉量:主要评价四肢骨骼肌肌量。使用非弹性皮尺测量双侧小腿的最大周径是常用的简便方法。
(2)肌肉力量。是指一个或多个肌肉群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主要是测量上肢握力。握力器是最常用的握力检测工具。古话说“人老先老腿”,随着年龄的增加,下肢力量比上肢握力下降得更快,且更直接与活动能力相关。5次起坐试验是用来测量下肢力量的简便方法,测定时使用一张高度约为46cm的座椅,记录受试者在不使用手臂的前提下,用最快的速度连续完成5次起立-坐下动作所需时间。
(3)肌肉质量。是指每单位肌肉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目前尚无公认的评估标准。
(4)躯体功能。不仅涉及到肌肉功能,也涉及神经系统功能,是个多维性的概念。
其中步速是评价躯体功能最简便的方式,最常用的有4.58m、6m步速测定等等。
1.我们可以通过自评问卷SARCF初步判断自己是否存在肌衰减。
2.测量小腿围也可以初步判断:如果男性小腿围<34cm;女性小腿围<33cm,说明小腿围不足。
肌少症的危害包括衰弱、跌倒、失能、死亡风险增加等等。摔倒是我国65岁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如何干预预防?可以参考以下四点
(1)积极治疗原发病,做好慢病管理。
(2)去除长期吸烟、嗜酒等不良习惯。
(3)改善营养不良。
(4)培养良好运动习惯。运动能显著增加肌肉量和肌肉力量,尤其是抗阻运动,联合有氧、拉伸以及平衡运动以改善躯体功能。适当进行轻体力家务活动,一定避免久坐,走出户外运动起来,每日运动半小时为宜。
传统的锻炼方式如八段锦、太极拳等是不错的选择。要提高肌力和肌耐力,每周完成2-3次力量训练,每次至少每组8-12次最大重复运动。50-60岁才开始力量训练的人和虚弱的个体可以采用略低的负荷,以最大重复次数为10-15次的负荷为宜。
中医上讲“脾主肌肉”,增龄以后,脾胃功能下降,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血化生乏源,肌肉失于濡养,因此需健运脾胃,补益气血。
此外,注意饮食有节,合理调配,营养平衡。
(1)具有补肾温阳作用的食物:韭菜、葱白、干姜、小茴香、胡椒、羊肉等。
(2)具有滋阴补肾作用的食物:山药、百合、梨、桑椹、芝麻、鸡蛋、鸭肉、燕窝、猪肉、甲鱼、海参等。
(3)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粳米、糯米、山芋、山药、南瓜、板栗、鸡肉、鲫鱼、鲈鱼等。
(4)具有健脾消食作用的食物:萝卜、莱菔子、柚子、山楂、木瓜、荸荠、醋等。
-本期专家出诊信息-
黄琪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周五上午
中西医结合医联体联盟心血管疾病分会委员、高血压病预防和控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擅长难治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律失常、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肌病等心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熟悉各种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抢救以及疑难疾病的诊治。
▲欢迎扫码进入我的线上诊室,一对一咨询
科普供稿:心内科 黄琪
图片来自科室供图及授权图库
综合整理编辑:党建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