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专访 | 戴天然教授: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提升基层心血管疾病诊疗能力
健康
健康
2024-11-06 19:06
北京
2024年11月16-17日,京南基层心血管病大会暨第二届华润健康心血管内科分委会学术年会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隆重召开。在本刊的采访中,大会主席之一、北京航天总医院戴天然教授向我们介绍了本次大会的背景和亮点,北京航天总医院在提升心血管疾病诊疗能力上的努力和成果以及对参会基层医生的殷殷期望。
本次会议是第二届华润健康心血管内科分委会学术年会,请您介绍一下本次大会的背景、主题和亮点?戴天然教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设定了崭新的目标与任务,绘制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实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及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我们将紧密围绕全会部署,稳步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的各项改革举措。国家卫健委雷海潮主任特别指出,将以“四个延伸”为战略导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中西部、东北地区及省域内人口密集区域下沉,同时加强城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确保大病不出省、小病就近治。此外,还将聚焦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推动防治关口前移,加强早期筛查与干预。以基层医疗服务为核心,加速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与均衡分布,确保城市医疗卫生资源能够持续赋能县域卫生服务,实现“优服务、升能力、促管理”的良性循环。华润健康心血管内科分委会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一直致力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基层医生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从而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效果,减轻基层地区的疾病负担。本届大会邀请了多位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结构性心脏病和基层适宜技术等多个领域国内知名心血管疾病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病例讨论,分享最新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理念和技术。而且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为广大同仁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得到了众多伙伴支持和医疗界同仁的积极参与。在这个收获的季节,诚邀各位同道专家,聚焦基层发展,共襄学术盛宴。请您谈一谈心血管疾病在基层医疗中的现状和挑战,以及北京航天总医院在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诊疗上作出了哪些努力?
戴天然教授:基层医疗机构主要存在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是基层医生对心血管疾病的诊疗知识和技能相对不足,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不够及时;第二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相对匮乏,影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第三是心血管疾病作为慢病管理的意识仍需加强,需要提高人民群众对心血管疾病慢病管理的重视和认识。北京航天总医院心内科历经20多年的奋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飞速发展。如今,北京航天总医院心内科亚专科建设齐全,包括胸痛中心、房颤中心、晕厥中心、心衰中心、心脏康复中心等,而且在北京南城地区率先开展各项心血管最新诊疗技术,建立了良好的行业声誉和患者口碑。我院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和心脏起搏器治疗等专科手术量均跃居北京市前列。在过去的一年中,北京航天总医院通过医联体合作模式,向基层医疗机构派出胸外科、普外科、肾内科、中医科、心内科等科室专家,通过坐诊、教学查房、手术指导对一些基层医院进行技术帮扶,同时畅通了部分基层地区群众到北京求医问药的绿色通道。医院还建立了基层医生培训基地,定期举办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基层医生的专业水平。通过这些合作措施,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共同构建了一个心血管疾病防治网络,有效提高了基层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能力。戴天然教授:对于参会的基层医生,希望大家能充分意识到我们基层医务人员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是平时指导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时间最长、接触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时间最早、抢救急诊心血管疾病患者成功机会最大、实施对心血管疾病早期筛查与干预最方便的专业人员,所以我们的能力与水平决定了我们社会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认真学习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同时,基层医生也要尽量关注心血管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最后,基层医生要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团队合作,与其他医疗人员共同探讨和解决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难题,不断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主任医师
华润健康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主编北京医师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院管理协会企业医院分会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常委
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老年健康服务业分会副会长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凡原创文章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