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預告|《香港公屋設計變奏曲》──香港公屋設計全紀錄

文摘   2024-07-15 17:01   中国香港  


2024年,是「包寧平房」落成七十周年,而「包寧平房」則可以說是為舉世矚目的香港公營房屋計劃正式拉開的序幕。所以,這七十年來,到底香港公營房屋一路是如何走來,又將往何處去?

《香港公屋設計變奏曲》作者衞翠芷博士現為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保育學部講師,曾任職香港房屋署建築師,她的新作,盡力解構香港公屋多年來的設計變化,以及其背後的原因。

徙置大廈第一型至第七型

1950年代,戰後的香港社會狀況開始穩定,百廢待興。但多年來積壓的房屋問題,卻成了發展經濟的絆腳石。直到石硤尾村大火後政府推出史無前例的徙置計劃,情況才略有起色。徙置計劃的背後原因不單是為了要安置災民,更重要的考量,是為了要徹底解決房屋短缺和寮屋佔據珍貴的土地資源、阻礙經濟復甦的長年問題。所以第一型的多層徙置大廈的出現,在當初只是一個權宜的應急措施:提供最基本的住所,使居民不必再受火災風災的威脅,至於改善生活只是個副產品而已。

第一至第七型徙置大廈的基本設計原則,由始至終都沒有改變,就是要求能在盡短的時間內用較低廉的成本盡速建造大量的徙置單位。雖然如此,在這二十年間發展出不同型號的徙置大廈,其設計上的演變和改進着實不少。觀察這些演變是很有趣的,因為每一步的改變都與整體社會發展和居民期望息息相關,是一步一腳印。

▲第一型徙置大廈平面圖(參考1954年Commissioner for Resettlement 年報)

比如,在二十年來,徙置計劃中的人均住屋面積分配,便從2.23平米提高到3.25平米。雖然進步是輕微的,但也是難得的。因為任何提高人均面積的分配標準,都會增加單位和樓宇的面積,這也意味着建築成本的增加,也會令建造單位的總數變少,變相延長其他人士輪候徙置大廈和政府廉租屋的等候時間。

▲第五型徙置大廈(攝於2009年的牛頭角下邨)

又例如,隨着升降機的成本不斷下降,令政府有能力在第四、五、六型徙置大廈裏加裝升降機,於是大廈的高度立刻可以從8層增加一倍至16層;而在第七型徙置大廈中,更增至22層。

公營房至新篇章

──「十年建屋計劃」下的公屋

隨着社會發展,尤其是1967年的社會騷動,令港府不得不下定決心反思,推出了各種必須的社會改革,而公營房屋的改革則是至關重要的一環。1973,時任港督麥理浩爵士向立法局發表演說時承認,如果不努力解決房屋問題,必定會讓政府和市民之間不斷產生摩擦和嫌隙,同時也會衍生各類罪案和貪腐的問題。因此,改善居住環境,急不容緩──這便是「十年建屋計劃」的由來。

「十年建屋計劃」極富遠見,除了數量上的硬指標外,更重要的是非常強調品質方面的要求:住宅單位必須是獨立單位並配以廚廁,還要提供有良好配套的生活環境。這些新的要求,促使政府必須對現有顯得簡單基本的住房設計進行較大規模的改革。至於今日為港人熟識的香港房屋委員會和房屋署,正是在該計劃倡議下催生的。

在「十年建屋計劃」時段內出現的公屋型號可謂百花齊放,每一款都深印在香港人的腦海中。

其中,房委會推出一系列的樓款,包括:長型(Slab Block)、新長型(New Slab Block)、工字型(H-Block)、I 型(I-Block)和相連長型大廈(Linear Block),它們都有一個特點──基本上都是一些長方形層板式的大廈設計,故這些樓款都特別適合市區舊公共屋邨重建的項目,因為這些項目的工地一般都相當狹窄。

▲單座工字型大廈平面圖(參考香港房屋委員會圖則)

▲單座工字型大廈(攝於2022年的秦石邨)

▲兩座不同方向的工字型大廈(攝於2022年的秦石邨)

至於Y型大廈──另一款經典的公屋設計,則多適建於新市鎮。由於新界地區比較寬敞,而且要儘快達成「十年建屋計劃」安置180萬人口的目標,房屋委員會便利用新市鎮擁有的更大空間,先後開發了Y1至Y4這款更高更大的標準型公屋大廈,以容納更多的住戶。當年的房屋署署長霍德(Sir David Robert Ford)稱讚Y型大廈設計嶄新,沒有漫長的中央走廊,會是光猛和通風的,住戶將擁有自己的起居室、浴室和一到三個房間。公共房屋不再是人們最後的選擇,而會是他們引以自豪、令附近居民引頸期盼的安樂窩。

▲Y1型大廈平面圖(參考香港房屋委員會圖則)

▲Y1型大廈鳥瞰圖(攝於2022年的美林邨)

▲Y1型大廈立面圖(攝於2022年的美林邨)

和諧式大廈出現的來龍去脈

從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中後期的短短十數年間,可以算是公屋歷史上最多不同標準型設計出現的一個時期。但隨後和諧式大廈的出現,則有三個重要原因:一是當時缺乏建造工人,必需要另闢盡量少依賴勞工的建造方法;二是對公屋的需求不減反增,所以要提升建屋速度;三是問題公屋的出現,加強了房屋決策者對建造素質的重視,加上當時工地意外頻生,減少工地的濕施工也成為了必然的考慮。

故此,「預製組件」和「機械化建造」都可說是和諧式大廈的核心所在。要達成這兩個條件,設計上的配合必不可少。和諧式大廈最大的特點就是利用單元式的設計。所謂「單元式設計」(modular design)是指不同大小的住宅單位都是從一個基本的單元設計衍生出來的,在和諧式大廈的設計裏,這個基本單元就是一睡房單位。例如:兩睡房單位就是在一睡房單位的基礎上多加一個睡房,而三睡房單位就是在一睡房單位的基礎上多加兩個睡房。單元式設計的好處,就是各式單裏主要部分的構件都是一樣的,換句話說,廚房、廁所浴室、客飯廳和其中一個睡房的主要構件都是相同的,這樣便可以增加建築結構組件使用的重複性,方便機械化的生產和建造。

因地制宜去標準化

自千禧年後,房委會開始嘗試因應每個項目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設計方案。制定這個決策的原因,既有社會大眾的祈望,也有項目環境的限制,更是因為資源及時機的配合。

目前的非標準型大廈的設計,經過了一段試驗期,模式是推出一系列的標準構件式戶型設計,即每個項目的住宅單位必須使用這些構件式設計,而無需在個別項目再設計住宅單位。這基本上跟之前所使用的標準公屋大廈設計的概念相同,只不過現在把範圍縮少了,不是整幢大廈而只是單位本身而已。公用地方例如走廊、升降機大堂和其他區域等,則可以按每個項目的需要因地制宜地設計。這樣便可使大廈外觀各有特色,但又有不斷重複的單位,不至於五花八門,而且比較容易掌握品質監控。

小結

《香港公屋設計變奏曲》探討香港公屋走過的七十年,希望能總結經驗,尤其在設計方面做一個詳盡的分析記錄。書中有多幅作者手繪不同型號的公屋平面圖則,是在香港房委會公開的圖則之上,再做校勘修正;也訪問了多位當年負責設計公屋的建築師,多番核對資料,務求準確呈現香港公屋的發展歷程,在整全、精準、跨度及趣味性幾方面,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香港建築書籍。

*本書由香港藝術發展局及信言設計大使資助出版及宣傳

閱讀推薦

香港公屋設計變奏曲

衞翠芷(Rosman C. C. Wai)著

ISBN:9789888862399

公共房屋牽涉多方面:民生、社會、政治、經濟等等。

本書探討香港公屋走過的七十年:從最初要解決災民生活的徙置屋邨,到創造設備齊全的生活小區;1970至1980年代的「十年建屋計劃」翻天覆地改善和重建徙置屋邨,並以公屋牽頭發展新市鎮;1990年代,率先利用裝嵌式預製組件,改善建屋質量;後來更摒除沿用半世紀的標準公屋大廈,改用因地制宜的非標準公屋大廈設計。

書中有多幅作者手繪不同型號的公屋平面圖則,是在香港房委會公開的圖則之上,加以校勘修正;作者身為前香港房屋署的建築師,同時也訪問了多位當年負責設計公屋的建築師,多番核對資料,務求準確呈現香港公屋的發展歷程。在整全、精準、跨度及可讀性幾方面,本作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香港建築書籍。


立即購買

內地

中商進口商城:點擊書封即可購買


香港

中華網店:https://pse.is/66tbrp

一本:https://pse.is/66tbrc


書展優惠資訊 7.17-23 

攤位:1D-C02 & 3B-C28







 基本折扣 

全場新書及辭書8折

精選特價書$20



多買多送

現場購物折實:

- 滿$300送菲林膠片貼

- 滿$500送中華紀念套章收藏卡

- 滿$800送環保袋



會員加碼賞

凡即場關注香港中華書局官方FaceBook、微信公衆號、小紅書、抖音,折實消費滿$200即減$10。




預定你的心水活動!

長按識別二維碼報名




關注我們



豆瓣 @香港中華書局

小紅書 @香港中華書局

微博 @香港中華書局

抖音 @香港中華書局

Facebook @香港中華書局 

Instagram @chbook.hk

官網:中華書局

www.chunghwabook.com.hk


購書渠道

內地:

• 中華商務進口圖書專營店

• 廣州聯合書店 

• 聯合書店·本來藝文館


香港:

• 全線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門市 

• 各大書店

•「一本」文化閱讀購物平台

www.mybookone.com.hk

• 中華書局線上店鋪

www.chunghwabookstore.com


台灣:

• 博客來 

• 誠品書店

• 三民網絡書店 

• 各大書店



香港中華書局
中華書局成立於1912年,1927年設立香港分局,1988年香港分局更名為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中華書局現為一家綜合性和多元化的文化出版機構,秉承「弘揚中華文化,構建現代文明」的理念,堅持重學術、重原創、重本土,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