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裏說豐年|尋找世界上最古老的稻穀

文摘   2024-09-23 17:03   中国香港  


中國長江流域下游是亞洲稻作農業的發源地。「長江下游及其附近是我國史前栽培稻的一個重要的傳播中心。中國史前的稻作農業,正是從那裏像波浪一樣呈扇面展開,其傳播所及幾乎包括了我國稻作農業的全部地區。」20世紀70年代在浙江餘姚河姆渡發現了距今近7000年的豐富的稻作遺存,完全可以和同時代黃河流域以裴李崗——磁山文化為代表的粟作文化相媲美。在河姆渡第四文化層,共發現400多平方米的稻穀、稻殼和稻草堆積物,其厚度在10—40厘米不等,最厚的達70厘米。這是穀物腐爛後長期自然積澱的結果,原初厚度當在1米以上。如果其中的四分之一為稻穀,換算成稻穀就是在120噸以上。

大量稻作遺存的出土,引起了國內外考古學、農學、歷史學等諸多學科學者的關注。考古學家嚴文明綜合分析了各地發現的稻作遺址年代數據和出土稻穀(米)形態特徵變化,提出栽培稻起源於長江下游,在向北、向南傳播過程中分化粳稻和秈稻。1988年,在湖南澧縣彭頭山出土了9000—7800年前的栽培稻。與此同時,河南舞陽賈湖遺址也出土了9000—7000年前的稻穀。1993年起,在湖南澧縣八十壋、道縣玉蟾岩陸續出土了炭化稻穀,後者年代可達一萬年以上。

▲炭化稻穀,河姆渡遺址出土(圖源網絡)

進入21世紀後,浙江省相繼發現了數量較多的新石器時代早、中期遺址,年代在距今11000—8000年,代表遺址有浦江上山遺址、嵊州小黃山遺址、蕭山跨湖橋,這些新石器時代早、中期遺址中都發現稻遺存。2004年12月17日《科技日報》報道,湖南道縣玉蟾岩出土了12000年前的5粒炭化稻穀,它們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稻穀。

▲骨耜,河姆渡遺址出土(圖源網絡)

在這些遺址中還出土了許多生產工具。河姆渡出土相當多用大型哺乳類肩胛骨製作的骨耜,被認為是稻作的工具。跨湖橋的石器磨製較好,主要是錛、斧和鑿等加工木頭的工具。良渚時期,不僅石器的數量增多,而且出現了石犂、耘田器和石鐮等功能確鑿的農耕工具。

▲本文摘自《文明的力量:中華文明的世界影響力


閱讀

推薦

文明的力量:中華文明的世界影響力

 點擊書封購買 

武斌 著

ISBN:9789888807123

中華文明道統不絕,歷幾千年而不衰,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屹立於世界,憑藉的是何種力量?

《文明的力量》是在全球視野下看待中華文明發展的梳理和思考之作。其從「物種與物產」「技術發明」「典籍與教育」「思想與藝術」等方面梳理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與發展,深度挖掘中華文化的精神基因,以文化傳播細節來講述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力。


立即購買

中華網店:https://pse.is/6gejvt

一本:https://pse.is/6gejx4

博客來:https://bookstw.link/6gek3a

誠品:https://eslite.me/6gek5d




關注我們



豆瓣 @香港中華書局

小紅書 @香港中華書局

微博 @香港中華書局

抖音 @香港中華書局

Facebook @香港中華書局 

Instagram @chbook.hk

官網:中華書局

www.chunghwabook.com.hk


購書渠道

內地:

• 中華商務進口圖書專營店

• 外圖圖書專營店

• 廣州聯合書店 

• 聯合書店·本來藝文館


香港:

• 全線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門市 

• 各大書店

•「一本」文化閱讀購物平台

www.mybookone.com.hk

• 中華書局線上店鋪

www.chunghwabookstore.com


台灣:

• 博客來 

• 誠品書店

• 三民網絡書店 

• 各大書店




香港中華書局
中華書局成立於1912年,1927年設立香港分局,1988年香港分局更名為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中華書局現為一家綜合性和多元化的文化出版機構,秉承「弘揚中華文化,構建現代文明」的理念,堅持重學術、重原創、重本土,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