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場的黃金時代

文摘   2024-08-04 17:01   中国香港  


不同年代也有各自的懷舊對象,無論社會正值欣欣向榮或不景氣,在新舊輪替間,總有人從舊中看到優點,或覺得今不如昔,亦有人認為往前看才積極進步,不應被過去羈絆。就算事物有文化、歷史意義,或具集體回憶(collective memory)或集體情感(collective sentiment),或大眾普遍感到「美」等難以量化的特質,當遇上可量化的利益時,保留或保育的取捨尚且困難重重,尤其是私人擁有的建築物,何況是未必美觀而大部分市民均未必有共同經歷或回憶的商用空間或舊消費場所?商用空間隨經濟發展和消費文化更迭,本屬尋常。若果某些變換令人覺得新不如舊,有甚麼原因?決定去留時,有甚麼因素值得考慮?要留住的,究竟是甚麼?

▲一九九〇年開幕的荃灣海濱廣場,曾有海濱戲院、海濱溜冰場(當年新界唯一設於商場內的真雪溜冰場)、永安百貨等大型設施和商戶,初期吸引不少訪客。商場於千禧年前後開始衰落,於二〇一三年年底關閉。(作者攝於商場關閉前)

 翻新或保育背後 

零售的建設如室內街市、百貨公司、購物中心和商場,因要隨社會狀況及消費潮流而變,才可在商業上維持價值與競爭力、吸引顧客光臨,所以每隔一段時間便需調整租戶和翻新。就算是室內街市,也會因應大眾對舒適度和衛生的期望更迭,落實基本的改善或翻新工程,令建築物有所變更,例如在只靠自然通風的空間加裝空氣調節系統,以及更換地面的物料、改善去水設施等。百貨公司和商場的翻新周期則更短。加上這類型的現代建築物通常體積大,而未必在建築方面有特別之處,不過是公眾經常光顧或經過,是大家也有記憶或情感連繫的公用建築物,也許有社會價值,又未至於原封不動地保留。因此在香港這空間資源成本高、着重使用效率的城市,保育這類型的建築物甚難,中環街市的活化計劃便是一例。將來若大眾的消費和生活模式轉變、現代建築物得到重視,商場或許成為保育的對象,到時也會遇到成本效益、保留「原貌」(原真性authenticity)、新的用途,以及公眾期望等因素所產生的問題。這些情況已在一些舊而顯眼的公用建築物出現,例如皇都戲院大廈的戲院及商場部分。

▲活化前的中環街市(圖源網絡)

▲活化後的中環街市(圖源網絡)

思考保育的方向

另一方面,香港近十數年關注舊店或老店的公眾漸多,然而除情感因素外,這些店舖有何值得保留之處?舊的建築物、行業或東西,在持續進步或變更的社會,有何優點?為何有人認為新不如舊?需要保育的是哪些實體、哪些特質?大部分現今仍存在的香港百年商號,其營業地方早已變遷,連最初店舖所在的樓宇亦遭拆卸重建,例如連卡佛和永安公司。只有極少數這些老字號原先啟業的建築物仍存在,如先施公司首間店舖所在的中環皇后大道中一七二號所屬的唐樓,不過先施公司早已遷離。亦有如源吉林般,在一九二三年來港開業時購入上環乍畏街(後易名蘇杭街)一一二號唐樓,並在原址營業至今,不過那幢唐樓於十九世紀已落成,源吉林非最初的用家。不少老字號在香港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均多次搬遷,有被業主收回舖位的、有被收購重建的,也有樓宇破損需要拆卸的。大部分這些店舖,每搬到新地方,裝潢都會按所處年代的使用要求和審美偏好設計,以那年代普及的材料和技術建造,空間使用亦會調整。因此極少香港的舊商舖留有原貌,留下來的物件,多數是牌匾、墨寶、家具、用具及印刷品等,或舊裝潢的部分構件。

▲首家在港開設的華資百貨公司先施公司第一家店舖位於皇后大道中一七二號的唐樓(現為一級歷史建築),後於1917年遷出。(作者攝於二〇二四年)

日漸消失的老店

故老店新貌在香港是常態,傳承的多數是其企業理念、工藝、技術、特別產品或服務(如上海理髮)等。一些貨品與服務,隨着生活和飲食習慣、消費潮流、生產方式及審美觀念等改變而式微,例如山貨店、舊式扒房、銅器店、上海理髮舖等。一些老店的空間使用和產品,與其所處的建築物密不可分,譬如臨街是舖面,後方天井是工場或廚房,樓上是商舖空間或居住空間,或用作貯物,天台可用作生曬食物等。不過這些密集而多元的空間使用,在修訂的建築物條例、發牌制度及其他規管下,基於安全和衛生的考慮,大部分都要調節其運作方式。社會與潮流的變化愈趨急速,無論商戶的租期和商場翻新的頻率都愈來愈短,因此在商場找到舊店的機會會愈來愈少,尤其是私營商場。商場亦會不時調整商舖組合,就算店舖得以續租可留在商場,有時也需搬到另一位置(有時為配合商場裝修或翻新工程)。舊公共屋邨的購物中心和商場,由於原意是想屋邨的居民能自給自足,在屋邨的附近有消費的選擇和就業的機會,非以牟利為先,所以較能容納小商戶長期經營,較易找到在佈局、裝潢方面保持舊貌的店舖。隨着舊的區域和樓宇遭重建,重建後的新建設,以及新的發展區,主要以大型商場來解決人消費和娛樂的需要,此消彼長下,能讓店舖在同一位置成為老店的空間會愈來愈少。

香港城市空間的使用,猶如在一盒長度有限的卡式錄音帶上,不斷灌錄新的內容。

▲本文摘自《香港商場的黃金時代》,有刪節

 閱讀推薦 

香港商場的黃金時代

何尚衡 著

ISBN:9789888862115

如欲認識一地之風土人情,常說市集和公園不容錯過。論香港,還該有購物商場。

香港的居住空間普遍狹小,公共與休憩用地規管甚嚴,加上城市規劃等因素,香港商場成為獨特而顯著的多功能消費場所,有大、中、小型者數百。細察香港商場的規劃、功能和設計,猶如觀看一個城市的空間運用、地道消費文化、生活形態及品味的縮影。

香港一直沒有專著論述商場的歷史與發展脈絡,僅有零星的資料和討論散落各處。本書作者研究香港商場逾十年,曾以商場為題撰寫論文,並在社交媒體開設專頁,把研究配上圖片與大眾分享。全書整理自政府和私人機構的官方記錄、報章及雜誌等文獻,亦有從舊照推敲,加上訪問、實地考察,以及歷年的讀者意見,梳理成翔實而圖文並茂的香港商場發展史。

書中先有緒論講解商場的起源和更迭原因,後有對香港商場的綜合分析,並將香港數十個商場以公、私營歸類,各依其落成年份、地理位置編排,詳述其發展與特色,爬梳不同時代的香港商場風格,為研究及理解香港商場歷史與發展的重要著作。


立即購買

內地

中商進口商城:點擊書封即可購買


香港

中華網店:https://pse.is/6a46rs

一本:https://pse.is/6a46tw




關注我們



豆瓣 @香港中華書局

小紅書 @香港中華書局

微博 @香港中華書局

抖音 @香港中華書局

Facebook @香港中華書局 

Instagram @chbook.hk

官網:中華書局

www.chunghwabook.com.hk


購書渠道

內地:

• 中華商務進口圖書專營店

• 外圖圖書專營店

• 廣州聯合書店 

• 聯合書店·本來藝文館


香港:

• 全線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門市 

• 各大書店

•「一本」文化閱讀購物平台

www.mybookone.com.hk

• 中華書局線上店鋪

www.chunghwabookstore.com


台灣:

• 博客來 

• 誠品書店

• 三民網絡書店 

• 各大書店




香港中華書局
中華書局成立於1912年,1927年設立香港分局,1988年香港分局更名為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中華書局現為一家綜合性和多元化的文化出版機構,秉承「弘揚中華文化,構建現代文明」的理念,堅持重學術、重原創、重本土,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