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初,日本人自导自演,为何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一文详解

职场   2025-02-08 07:10   陕西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为更好阅读本文,建议先读:

九一八后4个月,日本如何吞并东北?列强为何坐视不管?一文了解

日本半推半就,靠"拖"字如何一手促成"九一八事变"?详情一文了解

1931年前后,究竟发生什么,让日本发动"九一八"?真相你未必尽知

日本为何全力阻止张学良"易帜"?田中给出理由:和刺杀张作霖一样

济南惨案:6000百姓屈死,为巴结日本,蒋介石如何成"忍者神龟"?

日本人如何把张作霖"逼"死?看完才知:日本要的,张作霖真不敢给

一文详解"田中奏折":为吞并中国,首相田中义一,吃相有多难看?


1932 年初,上海发生了“一·二八”事变。实际上这是日本军国主义为了转移欧美列强对他们炮制伪满洲国的注意力,耍弄伎俩而酿成的又一场侵略战争。


1、自导自演的“一二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与日本公使馆驻上海武官助理田中隆吉少佐秘密进行策划。板垣对田中说:关东军准备在 1932 年春实行“满洲独立”,“外国人的目光很讨厌,(你) 在上海搞出一些事来”,把西方列强的视线引开,使“满洲独立”顺利实现。田中接受任务。板垣给他 2 万日元,充作经费。


田中隆吉与金璧辉 (前清肃亲王善耆之女,为川岛浪速收养, 又名川岛芳子) 在上海暗中谋划。决定在上海向日商增筹 10 万日元,收买流氓,唆使他们制造一起伤害日本人的事件,作为开启战端的口实。

日本军国主义之所以选择在上海制造事端,因为上海是欧美各国在华投资集中、商业利益丰厚的都市。就当时贸易额计算, 上海列为世界第六大商埠,易于收到转移国际视线的效果。同时,“九·一八”事变以后,上海抵制日货和救国活动,极为活跃。在这个地方挑起事端可借机打击方兴未艾的中国人民的救国排货运动。

事端按照田中的预谋发生了。1932 年 1 月 18 日下午 4 时,日莲宗山妙法寺僧侣天崎启升、水上秀雄和 3 名信徒行经马玉山路,在以抵制日货著称的“三友实业社”附近,突然遭到田中隆吉雇佣的无赖袭击。有 3 人受伤。不久,日方宣布,水上秀雄伤重身亡。

19 日,日本总领事村井仓松向上海市政府提出严重抗议,田中隆吉趁势扩大事态。他指使到沪不久的原宪兵大尉重藤千春,率领“青年同志会”浪人 30 余名于 20 日早晨纵火焚烧“三友实业社”纺织厂。并打死租界华捕 1 名,打伤 2 人。接着,田中煽动上海日本侨民团举行集会,“决议”通电东京,声称:“现在抗日暴行已达到极点。帝国政府应下最后决心,立即派遣陆海军,行使自卫权,坚决灭绝抗日运动。”

会后,日人赴总领事馆、海军陆战队部“请愿”。海军大佐鲛岛具重声称:“我们将决心采取果断措施。” “请愿”者气焰更加嚣张了。同一天,村井向上海市长吴铁城提出要求:市长正式道歉、惩凶、赔偿、取缔抗日运动,立即解散一切抗日团体。次日,第一遣外舰队司令官盐泽幸一少将在报纸上公开警告:如果上海市长不能作出满意的答复,日本海军“为保护帝国权益,决采取必要的措施”。

盐泽的举动并不是偶然的。日本海军看到陆军侵略东北得手, 也跃跃欲试。海军方面把僧侣被殴视为“天赐良机”。海军省次官左近司政三中将对陆军中将畑俊六表示:“陆军在满洲大显了身手,这次在南边轮到海军了”。盐泽向海军省献策,拟在沪采取以下行动:不准中国商船驶往吴淞;弹压抗日团体;飞机示威侦察;对租界以外日侨实行“就地保护”;如果中方反抗,就占领吴淞炮台。

海军省批准盐泽采取弹压抗日团体、飞机示威侦察和“就地保护”租界以外的日侨诸措施。


2、一二八事变的爆发


犬养毅内阁持强硬态度。从 1 月 21 日开始,日舰和特别海军陆战队向上海集结。24 日,巡洋舰“大井号”和航空母舰“能登吕号"等 11 艘日舰集结于黄浦江畔。一部分海军陆战队登岸布防,剑拔弩张。日本总领事村井向吴铁城发出最后通牒,限 1 月 28 日下午 6 时对解散抗日团体给予满意的答复,否则日本海军将“自由行动”。


此际正值国民党宁粤合流不久,南京政府改组。新任行政院院长孙科难以应付,内外交困的局面,于 1 月 25 日辞职。28 日,汪精卫继任行政院院长。上海形势紧张,蒋介石从奉化返回南京。 蒋汪主张对日退让,令吴铁城接受日领的要求。28 日晨,上海市政府封闭了“上海各界抗日救国委员会”,并允缉凶,负担抚恤、 医药费用。

日本海军陆战队在 28 日晚 9 时大批登陆。盐泽在 11 时 25 分通过日领,向上海市政府提出通牒:帝国海军鉴于日侨多数居住闸北, 特决定在该地区“配备兵力”中国军队务必从速撤离闸北。半小时后,11 时 50 分日均向闸北一带发起攻。“一二八”事変爆发了。

因宁粤两系在沪谈判而暂时驻扎在上海的第十九路军是广东部队。该军平时同情民众的救国运动。当日军突然袭击闸北时,这个部队激于民族义愤,奋起抵抗。

日军以装甲车进犯闸北各路口。29 日晨,20 多架日机狂炸闸北、真茹等地。闸北大火漫天,闸北火车站和商业、居民区遍地瓦砾。平民死伤累累。十九路军 1700 多名驻军据废垣应战。伤亡达1/3,守住了阵地,盐泽曾宣称:上海战事只要 4 个小时,即可了事。十九路军英勇奋战使他的狂言落空。

日本侵略者残暴地屠杀中国平民。陆战队和“在乡军人”组成的“自警团”在闸北、虹口一带滥捕中国平民,以“便衣队嫌疑”的罪名肆意杀害。日侨俱乐部的院落变成屠场。2 月 2 日,日本公使重光葵给外相的电报说:“在乡军人团、自警团的行动宛如 (关东) 大地震时自警团杀戮朝鲜人一样,以‘便衣队嫌疑’而被处决的已达数百人。”

日本军队在上海点燃战火,出乎欧美列强的意料。英、美、法、 意在沪企业投资总额约值 8.59 亿元。其中,英国占绝大多数。为了维护权益,英、美、法派海军舰艇及陆战队 5000 名抵沪。伦敦、华盛顿训令其总领事斡旋停战。日本海军感到兵力单薄,29 日晚 8 时在英国总领事馆与中方达成停火的协议。这实际上是日方的缓兵之计。

东京方面任命海军中将野村吉三郎为新组成的第三舰队司令官,率舰驰援上海。盐泽的第一遣外舰队归野村统辖。日舰增到 49 艘,兵力加强。


新任统帅野心勃勃,企图夺取吴淞炮台,以控制黄浦江入口。3 日,日方破坏停火协议,以 20 多艘舰艇攻击吴淞炮台和高桥炮台,十九路军死守吴淞要塞,日军猛攻 4 天,未能得逞。另一方面,盐泽率部于 4 日再袭闸北,中国守军抗击 9 个小时,毙敌 300 余人。进犯江湾的一个联队被十九路军围歼。野村首战失利,令日机狂炸宝山路至淞沪铁路之间地区,使之尽成焦土。盐泽少将被免职返日。


3、日本进攻的受阻


在中国人民的热情支持下,十九路军初战告捷。日本统治集团极为惊愕。日使重光葵认为仅凭海军“战局不容乐观”。他在 2 月 1 日电请东京速派陆军参战。海相大角岑生向外相、陆相提议出动陆军。2 日,犬养毅内阁决定陆军第九师团紧急动员。先派久留米陆军第二十四旅团从佐世保乘驱逐舰急赴上海。但日本上层对这些措施持有异议。

内大臣牧野伸显认为中国政府已向国联控诉,他担心一旦上海事件与“满洲事变”揽在一起,日本在国际上将更加孤立。日本如在上海失败,则满蒙权益也将“统统化为乌有”。藏相高桥是清持正金银行纽约分行密电到阁议上说:日本在海外信誉急剧下降,“这样下去,军费连 3 个月也维持不了”。

但是,陆相荒木欲借陆军出战上海再显“国威”,坚持派遣陆军。7 日,第二十四旅团在吴淞河南岸登陆。野村向西方记者扬言:“日军渡过蕴藻浜之日,即我军行动终止之时。”他命该旅团攻占吴淞炮台。11 日下午,二十四旅团向蕴藻浜、曹家桥进攻,中国军队奋力抗击,毙敌数百人。13 日拂晓,日军施放烟幕偷渡曹家桥,侵犯纪家桥。十九路军与敌展开肉搏战,又歼数百,收复了失地。这支陆军一登岸便陷入泥淖。野村包抄吴淞之战宣告失败。

拥有 60 架飞机、50 辆坦克和大批重炮的第九师团于 2 月 15、 16 日在公共租界汇山码头登陆。日军总兵力达到 3 万人以上。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中将接替野村为日军统帅。淞泸战争扩大的局面形成。

装备处于劣势的十九路军艰苦抗敌,伤亡甚众。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和军长蔡廷锴一再电请国民政府派空军参战,并增援陆军一、两师兵力。在淞沪战争一开始就宣布迁都洛阳的国民政府,一直不予增援。在南京留守的军政部长何应钦,以“抗日剿赤两难兼顾”为辞,不肯增派兵员。江南有 6 队空军,都躲避到远离前线的蚌埠、樟树去了。全国舆论沸腾,纷纷谴责国民政府不支持淞沪抗战。这样,蒋介石才不得不决定派张治中率新编第五军 (含八十七师及八十八师的 3 个团) 于 2 月 15 日开往上海。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迁往洛阳。蒋介石一面与日方暗中联络,表示淞沪抗战并非其本意,一面压十九路军, 令其早日停战。十九路军奋起抗敌之初,蒋介石命军政部次长陈仪向日本驻南京代理总领事上村伸一示意,南京政府对上海事件持“高度的警戒”的态度。当第九师团登陆,激战展开,南京外交部又派员向上村解释,上海的战斗为十九路军所为,南京不受其影响,希望日方谅解。

与此同时,蒋介石在浦镇召见何应钦,令其电示蒋光鼐:“避免再战为主”,争取在“双方各自撤退至相当地点”的条件下立即停战,“从速进入外交途径”。

相反,日本军国主义却要大显其“国威”。军部指示第九师团的《行动指导要领》是:先逼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如果不答应,就以武力驱之至昆山-青浦-松江一线以西,并占领该线。

18 日晚,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和日领村井仓松,向蔡廷锴和吴铁城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立即停止军事行动。限中国军队在 20 日上午 7 时前撤出第一线,下午 5 时前撤往租界边界线 20 公里以外 (包含狮子林炮台)。同时,撤除以上地区内炮台及其它军事设施,并不得重新设置。蔡廷锴予以拒绝。 20 日拂晓,第三任统帅植田发起总攻击,准备重点突破庙行镇。

先以机群向庙行、江湾、吴淞全线狂炸,继而用重炮轰击庙行、江湾,再以坦克掩护步兵分袭张家浜和杨树浦。十九路军、 第五军协同抗敌,以近战肉搏打法歼敌 800 人以上,并击落日战斗机 1 架。经血战两昼夜,敌不支而退。第九师团被拒于吴淞、庙行、江湾沿海一隅。由于上海人民的踊跃支援,中国军队伤亡虽大,但士气旺盛,愈战愈勇。23 日,植田发动以夺取江湾、庙行为目标的第二次进攻。中国军队守住麦家宅、金家塘阵地。25 日, 敌以重炮百余门轰击八字桥、庙行。顽强的中国军队歼敌 500,俘获日军少佐空闲升。植田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上海会战”未能得手。


4、一二八事变的结局


战火在上海租界附近越烧越旺,英、美、法的注意力果然集中到这里来了。特别是英、美害怕战事扩大,势必危及上海租界和他们的商业利益。伦敦、华盛顿训令其驻日大使向日本外相芳泽发出警告,反对日军以公共租界充当作战基地。



2 月 2 日,英、 美、法大使向芳泽提议:

(一) 双方停止一切战斗行为;(二) 两国不得为新的敌对行动作新的动员和准备;(三) 两军撤出上海地区内一切接触地点;(四) 为保护公共租界,设立“中立地区”,由中立国军警驻防;(五) 上述条件一经接受,将根据《非战公约》和 12 月 9 日国联决议的精神,在中立国观察员或参与者的协助下,迅速进行谈判,“以解决现存的一切纠纷”。

4 日,日本外相除接受设立“中立地区”一款外,概予以拒绝。英国不肯罢休,命驻华舰队司令克莱 于 8 日同野村会晤,斡旋停战。日方故意搪塞和拖延。英,法无奈,转而敦促国联理事会对日本采取严峻态度。 16 日,理事会 12 个会员国向日本代表佐藤尚武发出通牒,要日本注意国联盟约第 10 条,会员国有尊重各会员国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的义务。凡有违反者,国联“不得承认为有效”。

20 日,国联理事会决定接受中国代表的要求,将中日间纠纷问题提交国联全体大会讨论。并订开会日期为 3 月 3 日。

日本陆军一个半师团在上海陷入泥沼,国际舆论非难日本者日增,东京认为“上海事变”以速决为有利。在庙行总攻失败的第二天,2 月 23 日,犬养毅内阁采纳陆相荒木的提议,决定向上海增派两个师团——第十一师团、第十四师团,组成“上海派遣军”,任命陆军大将白川义则为司令官。东京企图以第四度易帅和大量增兵的手段,迅速扭转被动局面。

日本利用英、美斡旋停战心切,玩弄了以谈判掩盖其增兵的手法。经英舰队司令克莱的牵线,野村吉三郎、松冈洋右 (日本首相犬养、外相芳泽的个人代表) 与黄强 (十九路军参谋长)、顾维钧 (中国外长罗文干的个人代表) 于 28 日在英旗舰“甘特号”上会面。 日方提出中国军队无条件撤退 20 公里以外地区,方可停战;黄、顾则主张日中双方同时撤退,不涉及将吴淞、狮子林炮台永久解除武装的问题;由中立国参加的委员会监督两军撤退,撤出区由中国方面维持治安,最后,日方以“等待东京训令”为借口,允在 3 月 2 日傍晚正式答复。这是日本侵略者又一次缓兵之计。

白川大将乘“妙高号”巡洋舰于 29 日到长江口。3 月 1 日黎明,陆军第十一师团 1 万多人在 80 多架日机施放烟幕的掩护下在中国军队背后、浏河上游的七丫口、六浜口登陆。2 日,上海西北 40 公里的浏河镇被日军占领。另一方面,第九师团于 3 月 1 日发动第三次攻击。绕过江湾,于 2 日下午攻占大场镇。这样,中国军队处于背腹受敌的境地。


苦战一月的十九路军伤亡达 8000 多人,第五军战斗减员也有 5000 余人。两军总数不满 4 万。且装备落后,防线长于敌军一倍。 而增援后的日军在 4.4 万人以上,又有海空优势。蒋光鼐、蔡廷锴一再乞援,浙赣两省虽驻有重兵,但蒋介石强调该兵员为“剿赤”所需,执意不允援沪。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鉴于中国军队处境危急,于 1 日晚 9 时在南翔总部下令当晚转移阵地,撤到黄渡、 嘉定、太仓,重行部署。次晨,日本发现中国军队转移,遂在庙行附近疯狂地纵火。3 日,敌占真茹、南翔。

日本军国主义在淞沪战争中残暴地屠杀数以万计的中国平民。美国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目击者,记下了日军的暴行:

“日本海军陆战队现在完全占领了闸北……在战事停止以后还放火烧了许多工厂、办公楼和民房。

“大街小巷狼藉躺卧着平民的尸体。我看见一个母亲带着孩子,两人似乎是由刺刀一次穿透了的。

“我来到一家敞开店铺的米店……店里已经堆了四层中国平的尸体。日本浪人还在拖更多的尸体到门前,准备点火烧着。

“我冒险沿着 (吴淞) 一条街走去,……有许多尸体或者尸体碎块。奇怪的是,我看到的死者都是平民。……居民不到一万五千……,被害的大概有五分之一。

“在吴淞、江湾、闸北、虹口、大场……我的脑海里印了一片恐怖和残杀的景象。”

仅仅靠焚尸还不能灭迹。日本侵略者把大批尸体抛进了长江。 火野苇平在他的《魔鬼的河流》中揭露,当年他作为三井物产公司运输煤炭的“玉井组”的负责人,2 月 2 日从若松出发,到上海时被征用。50 多名运煤工人在 20 多天当中“把看来是平民”的大批中国人的尸体,拖上驱逐舰,抛进长江中。

日本侵略者在淞沪战争中给中国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据上海社会局不完全的统计,达 14.82529 亿元。

当时日本军部还不肯罢手,他们给白川大将的命令是“向太湖前进”。松冈洋右和重光葵鉴于国联大会将在 3 月 3 日开幕,劝告白川停止行动。踌躇的白川在 3 月 4 日下达了停战令。

十九路军、第五军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给日本军国主义以沉重打击。日本参谋本部承认“上海会战”中陆军死伤占参战总人数的 17%,相当于日俄战争辽阳战役的伤亡率。

当 4 月 29 日日本侵略者在上海虹口公园庆祝“天长节”(日皇诞生日) 的时候,朝鲜爱国者投掷炸弹。白川义则、野村吉三郎、 植田谦吉和重光葵等重要人物全被炸伤。随后,白川大将伤重毙命。

国联全体大会并没有谴责日本的侵略,仅仅通过决议要求中日举行会谈,达成停战协议。经过英国公使蓝浦森的斡旋,从 3 月 14 日开始南京政府外交部次长郭泰祺与日本公使重光葵在上海英领馆举行停战谈判。英、美、法公使和意代办列席参与协商。

5 月 5 日,双方签署《上海停战协定》。该协定规定:中国军队“留驻其现在地位”;日本军队撤退至“公共租界及虹口方面之越界筑路,一如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以前之原状”。

也就是说,只准许中国军队停留在昆山、苏州一带。日本军队则可留驻上海市区。此外,未公布的协定“附件”规定,日本军队可以使用淞沪铁路。其实质是允许日本侵略军留驻吴淞和江湾。更为苛刻的是日方要郭泰祺答应:浦东地区、苏州河南部地区“不驻扎中国军队”。国民政府代表接受了,但要求日方对这一条款“绝对保密”。

当《停战协定》即将签字的消息传出,愤怒的爱国学生痛殴了郭泰祺。



在淞沪战争硝烟弥漫,英美法列强的视线集中于黄浦江畔之际,日本帝国主义炮制的伪满洲国于 3 月初宣告成立。不久,溥仪一伙袍笏登场。板垣写信给“一·二八”事变点火的罪犯田中隆吉说:“幸亏你这样一来,满洲独立成功了!”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常棣tandy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