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为更好阅读本文,建议先读:
日本为何全力阻止张学良"易帜"?田中给出理由:和刺杀张作霖一样
济南惨案:6000百姓屈死,为巴结日本,蒋介石如何成"忍者神龟"?
日本人如何把张作霖"逼"死?看完才知:日本要的,张作霖真不敢给
一文详解"田中奏折":为吞并中国,首相田中义一,吃相有多难看?
以游说列强支持为诱饵,日本如何唆使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1929 年 10 月,从美国开始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于 1930 年 3 月袭击到日本。从输美主要商品生丝暴跌开始,迅速蔓延到纺织工业,不久,日本对外贸易、工业生产全面急剧下降。
1931 年是日本经济危机达到高峰的一年。这一年工业总产值仅有 51 亿日元,比 1929 年的 77 亿日元,约下降 1/3。对外贸易总额为 23.8 亿日元,比 1929 年的 43.6 亿日元,减少近一半。国际收支出现巨额赤字,黄金源源外流,由于市场缩小,工业品价格猛跌,一半中小企业纷纷倒闭。
严重的农业危机伴随发生。1930 年生丝价跌到每捆 500 日元, 比头一年降低 900 元之多。这使占农户总数 40%的蚕农陷入困境。1931 年粮食丰收,米价却跌到每石 13-14 元。仅为生产成本的一半。农户平均负债 700-800 元。
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日本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垄断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企图把危机造成的损失转嫁给工人、农民。大企业解雇工人或大幅度降低工资,失业、半失业者达 300 万人。
1930-1931 年劳资争议,达 4700 多起,波及整个产业部门。同时,农村的租佃纠纷连绵不断。1931 年达 3400 余起。社会呈现出严重的不安。
此外,殖民地朝鲜、台湾受日本殖民者的压迫剥削,民族斗争日趋尖锐。1930 年 3 月,朝鲜发生 5.4 万名学生参加的反日运动。在中朝边境地区,朝鲜革命者展开抗日武装斗争。10 月,台湾中部雾社高山族 1500 名居民为反抗强制劳动,袭击日本警察署,举行抗暴起义,一度占领全区,严重的政治危机使日本帝国主义陷入空前的困境,民政党政府、军部和社会上日趋抬头的法西斯势力对于怎样摆脱困难,都在探讨和制定自己的纲领和具体方针。
1、“九一八”前,日本国内形势
滨口内阁在对付政治危机方面效法其前任的故技,以《治安维持法》为武器,拘捕奋起斗争的工农大众,1930 年被捕者达 6124 人,次年增到 10422 人。对殖民地朝鲜、台湾的人民则实行血腥镇压。仅在扑灭雾社起义中屠杀近千人,在挣脱经济危机的漩涡方面,滨口内阁实行所谓“产业合理化”和经济军事化。政府打着“产业合理化” 的招牌,大力支持门阀巨头的发展。
按照 1931 年 4 月制定的《重要产业统制法》,让垄断资本家、官僚、议会议员共同组成“统制委员会”,大财阀通过这个机构采取限制生产、规定价格诸手段,加强对主要产业的控制。与此同时,内阁直辖的“资源局”——“经济方面的参谋本部”极力鼓吹:“国防是整个国家的大事”,战争是“国力对国力的较量”,平时必须加强“总体战”的准备。
滨口内阁大力推行经济军事化的方针,政府将 1930 年度陆海军经费提高到岁出总额的 28.5%。该年进口军事物资占输入总额的 41%。 由于政府方面的鼓励,大财阀三菱、三井、住友等放手发展军事工业生产。1931 年上半年,三菱、中岛、石川、川崎等厂家制造出飞机和坦克。汽车和其它军火工业有相当的发展。滨口内阁实行经济军事化的方针,既给处于危机中的垄断资本以高额利润,,又为军国主义加快发动侵略战争准备下物质条件。
日本军部,特别是陆军少壮军官则主张采取不同的方针,其基本点是日本应当沿着东方会议制定的“满蒙分离政策”干下去。
在具体的实施步骤上,有两种略有差异的论调:一种是“国家改造先行论”。陆军和社会上法西斯势力一伙人主张先推翻国内的“政党政治”,建立“军部内阁”,然后对外实行武力扩张,以摆脱经济危机。另一种是“确保满蒙先行论”。关东军的参谋们积极倡导这一主张,他们鼓吹先实行武力侵占中国东北,加强“总体战” 的实力,以“转变日本的国运”。这两种论调的倡导者各自纠集力量,悄悄实行其政纲。
1930 年 9 月,参谋本部、陆军省内一批中佐以下的军官,桥本欣五郎、坂田义朗、樋口季一郎等在参谋次长二宫治重中将、 陆军省军务局长小矶国昭少将的支持下,秘密组织了法西斯团体——“樱会”。
其纲领《樱会趣旨书》宣称:
日本国势日益削弱,农村荒芜、失业和不景气,原因在于政党政治的腐败。为政者“唯私利私欲是图,毫无为国为民之大计”。“樱会”主张推翻政党内阁,由军人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活泼明朗的国政”,进而伸张国势,加强对外扩张。在这种“先内后外”的“国家改造”的理论指导下,“樱会”成员与社会上法西斯分子大川周明等相勾结,积极策划将上述纲领付诸实施。
11 月 14 日,右翼暴徒佐乡屋留雄在东京车站狙击首相滨口雄幸,使他身负重伤。民政党内阁显著地削弱了。 1931 年初,桥本与大川谋划发动政变,他们准备在 3 月 20 日第 59 届议会开幕时,由大川周明策动暴徒示威,陆军第一师团出动,以“维持秩序”的名义包围议会,然后由将级军官闯入议会,要内阁辞职,拥戴一贯主张“置满洲于日本统治之下”的陆相宇垣一成大将组织“军部内阁”。这个政变计划得到陆军省次官杉山元、参谋次长二宫治重、陆军省军务局长小矶国昭以及参谋本部情报部长建川美次等要员的支持。
但是,当“三月政变”发难的前夕,据说宇垣本人改变了主意,预谋的政变中止执行。桥本一伙谋划者,由于军部的庇护而没有受到惩处。“国家改造先行论”第一次实践活动受挫。
2、发动“九一八”的理论依据——石原构想
于是,陆军中早已存在的“确保满蒙先行论”乃显著抬头。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大佐和参谋、作战主任石原莞尔中佐是这种主张狂热的鼓吹者。这两个军国主义分子是“皇姑屯事件”策划人河本大作被调离关东军之前,特意物色安插在关东军参谋部的。早在 1929 年,他们就开始秘密侦察东三省各地。在长春到满洲的一次“北满参谋实习旅行”途中,石原莞尔鼓吹“世界最终战争论”,提出占有“满蒙”,以转变日本国运的“石原构想”。
石原认为:下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最后的大战”。美国势力向远东扩张,将是阻碍日本向大陆发展的最大的挑战者。当今世界有了通航全球的飞机,战争技术发达,“东洋文明中心的日本” 与“西方文明中心的美国”必将开战。为了做好对美战争的准备, 及早解决“满蒙”问题是“日本唯一的活路”。他指出,日本占有“满蒙”,既可恢复国内的景气,消除不安,又可“及时扑灭中国本部的排日”。这是一项“转变日本国运的根本国策”。
石原提出的具体方案是:
关东军占有“满蒙”,巧妙地解除中国军队的武装;由日本人在这块土地上“经营大规模的企业”,让朝鲜人“开拓水田”,中国人“从事小商业和体力劳作”;同时,以 4 个师团驻扎“满蒙”,“防备苏联的入侵”。这就是“石原构想”。
在民政党内阁对付经济危机的对策尚未奏效的情况下,这种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论调,逐渐公开地扩大传播。1930 年 7 月,石原莞尔向内阁“资源局”官员横山提出:“日本的理想”应当是“驱逐满蒙公敌东北军阀,实行日华鲜蒙四民族共存共荣”。
1931 年 3 月,板垣征四郎向赴东北的日本军官讲演,露骨地鼓吹:“满蒙是帝国国防第一线”,它在对美作战上是“日本的补充源泉”,在牵制俄国向东发展和保卫朝鲜上为“战略据点”。占有“满蒙”是“实现日本帝国远大理想的使命”。5 月,板垣、石原向关东军军官鼓动:“满蒙”对日本生存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占有该地区是摆脱日本经济危机的唯一方法。板垣断言,在世界经济恐慌的情势下,日本工业基础薄弱,利用“国内的手段”,是解决不了日本的经济困难的。石原论断,唯有开发“满蒙”,活跃经济,解决失业问题才有希望。关东军军人从秘密策划占有东北转为公开鼓吹,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决意加速实施大陆政策的步伐,把侵占东三省作为摆脱国内经济危机进而争霸远东的首要任务。
日本统治上层,诸如陆海军将官、枢密院、贵族院官僚以及政友会的反动政客,他们当中许多人是大陆扩张主义者。他们在不同的阶层和场合也极力鼓吹占有“满蒙”,以“开拓大陆”。 其中,白川义则、平沼麒一郎以及森恪、松冈洋右等人叫嚷得很凶。他们的政治影响同陆军少壮军官的“确保满蒙先行论”汇合在一起,在国内扩大了市场。
“三月政变”流产后,军部法西斯分子桥本欣五郎没有放弃其“国家改造”的主张,但也表示:“现在让外地先干吧!”并悄悄向板垣、石原示意“愿意合作”。至此,国内外两股军事法西斯势力,在侵占中国东北这一点上,达成一致的默契。
3、叫嚷“满蒙危机”
1930 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掀起了一阵又一阵所谓“满蒙危机”的叫嚷。
从日俄战争取胜到 20 年代末,日本帝国主义已经确立了对中国东北南部半殖民地的统治地位。东三省已成为日本重要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资本输出的市场。1930 年,日本所需 64%的煤炭、46%的铣铁以及 76%的大豆都得自东三省。同时,日本工业品大量销售中国东北。仅棉布一项年值 4000 万海关两。日本对外投资的 70%集中在中国东北,总额达 17.5 亿日元。大康采恩南满铁路公司握有 1135 公里的南满、安奉两路,还控制吉长、四洮、 洮昂、吉敦等铁路充当其“培养线”。它还经营大连、安东、营口诸港口以及鞍山、抚顺和新丘钢铁、煤炭企业。
开业时有 2 亿日元资金的满铁,1928 年度的利润高达 7400 万日元。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经济领域已稳踞优势地位。
日本帝国主义鉴于欧美资本向东三省渗透,中国关内居民迁居东北者日众,于是加紧了侵略东北的步伐。一方面,日本政府对张学良频施压力。要他允诺按照“二十一条”给日本人以自由居住往来和商租土地的特权;履行山本条太郎-张作霖“协约"和长春-大赉、敦化-图们江岸两铁路的承建合同。另一方面,按照多年来的惯技,扩大满铁“附属地”的面积,千方百计片面“商租” 土地。
经过蚕食侵占,满铁“附属地”在 1931 年初扩展到 482.9 平方公里,比 1907 年的 149.7 平方公里,扩大两倍以上。“附属地”俨然是“国中之国”,所设日警增加到 1500 多名。“附属地”内浪人贩运毒品,向土匪私售军火,残害中国民众。此外,由于中国方面已废除 1915 年《中日条约》及换文,日本人采取私下贿赂地主,续订租约的手法,变“商租”为永租。据不完全统计,1931 年 9 月前,日本人“商租”土地达到 28.5746 万垧。其中在日领事馆备案者有 16.2337 垧。
为了加强经济、军事的控制力量,日本帝国主义继续在中国东北境内滥发不兑现的纸币,并增强兵力。日资朝鲜银行在东北大量发行“金票”流通,1931 年初达到 1.24 亿日元,进一步操纵东三省的金融,同时,按照不平等条约,日本驻扎在南满铁路和旅大租借地的关东军原有 1.04 万人。1931 年初,日军总兵力增加到 2.77 万余人,加上在东北的“在乡军人”约达 4 万人,他们在南满铁路各主要车站以“修建仓库”为名,建筑了大批营房。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变本加厉的侵略扩张活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在东三省,提倡国货、拒绝毒品,人民广泛进行护权爱国的教育,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浪潮日趋高涨。制造武力侵略中国东北舆论的日本帝国主义,竞把中国人民护权爱国活动诬蔑为“排日”。从 1930 年下半年开始,他们狂热地叫喊“帝国臣民”受到“中国排日运动”的“压迫”和“欺凌”。“满蒙”发生了“危机"。
叫嚷“满蒙危机”的第一阵浪潮,是围绕中国修建所谓“满铁包围网”,危及日本“生命线”掀起的。
4、发生在东北所谓的“危机”
1928 年,东北地方政府修筑的 3 条短程铁路:打虎山-通辽线 (256 公里)、奉天-海龙线 (246.公里) 和吉林-海龙线 (200 公里) 开始运营。日本帝国主义称这些中国铁路是满铁的“平行线”、“竞争线”。
当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东北时,大豆价格暴跌,出口减少,城市商号纷纷倒闭,满铁客货运输因而锐减,利润下降。满铁竞然宣扬:由于中国“平行线”的竞争,危害了“帝国权益”。
与此同时,张学良为了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的控制,打算借助欧美资本发展东三省的交通和工业,以增强经济实力。东北民族资本也亟谋发展。东北地方政府设想从开港筑路着手。1930 年 1 月,北宁铁路局与荷兰治港公司订立合同,建设葫芦岛港。荷商投资 640 万美元,预计在 1935 年 10 月建成。
此外,东北交通委员会设想在 15 年内建造总长 1 万公里的 3 条铁路,分别从黑河、 同江和多伦通往葫芦岛。中国政府开港筑路本来是主权范围以内的事务。尽管上述开港筑路在 1930 年当时仅仅是纸面上的合同和规划,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硬说中国兴建葫芦岛港,修筑“满铁包围网”,意在扼杀大连港和南满铁路,侵犯了日本“在满蒙的特殊权益”。
在关东军的唆使之下,满铁日人法西斯组织“满洲青年联盟” 大造“满蒙危机”的舆论。1930 年 6 月,他们散发传单,诬说葫芦岛建港对日本而言“孕育着危机”。随后,又派人到东京、大阪煽动:“在满洲的日本人的生存权”受到中国政府的“压迫”“蹂躏”, 现已濒临危机。如果朝野坐视,“帝国权益”将被消灭。“亡国之悲运必将笼罩祖国”。目前,既得权益被一举夺去的危险时刻日益迫近。失掉“满蒙”会使新兴的日本受挫。日本将在全世界面前失去“所有的光荣”。
这个法西斯组织的代表遍访首相、外相、陆相和政友会总裁“请愿”,要求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
1930 年底,日本外务省决定就铁路问题与张学良交涉,以施加压力。
11 月 14 日,外相币原训令驻华使领:
“近来中国方面的排外运动,特别是收回国权的热潮日益高涨。”他们“自行修筑竞争线,企图将满铁置于死地”,最后达到收回南满铁路的目的。币原强调指出:东北当局“已着手输入日本以外的外国资本”,这一事态“绝不容忽视”。
1931 年 1 月 22 日,满铁理事木村锐市与张学良会晤。木村恫吓张说:两国铁路竞争“日趋化为政治问题,担心有发生意外事件的危险”。他要挟张允诺中国如建新路须由日本“给张协助”,并解决吉海、吉长等路与南满铁路“连接、联运和运费协定问题”。 张同意双方继续协商。
正当此刻,反对党政友会众议院议员松冈洋右在 1931 年 1 月第 59 届议会上发表演说,攻击民政党政府侵华不力,抛出了“满蒙生命线”论。松冈声称:“满蒙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存亡的问题, (满蒙) 是我国的生命线”。他说:“想到在满蒙有许多同胞侨居和巨额的投资,还有用鲜血写成的历史关系”,日本对满蒙生命线“要牢牢确保和死守”。
关东军和国内法西斯分子与松冈的“满蒙生命线”论紧紧呼应。3 月,板垣征四郎发表演说:只用外交的和平手段“不能达到解决满蒙问题的目的”。“唯一的方策”是把满蒙“变为我国的领土”。板垣的这一演说印成小册子,在陆军和政界广泛散发。同时,大川周明在军部的资助下,到处宣讲中国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
这样,“满蒙”是日本以“10 万英灵、20 亿国帑”得来的“圣域”,乃“明治遗业的象征”、“全民族感情的源泉”,维护“满蒙”是日本的“自卫权利”之类蛊惑性言论充斥于日本报刊。所谓中国“排日”造成“满蒙危机”的神话广泛流传于日本列岛。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