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回顾丨第十一届老年社会学论坛成功举办

文摘   2024-07-11 08:48   北京  

2024年7月6日-7日,第十一届老年社会学论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中国式养老与老龄社会治理”,与年会主题及时代需求紧密联系。论坛由中国社会学会老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中心承办。参会专家学者们围绕老龄社会治理、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年人健康等重要议题进行了精彩汇报及深入探讨。

- 论坛开幕 -


论坛开幕致辞环节由老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谢立黎副教授主持。她首先转达了主任委员陆杰华教授对所有与会嘉宾的感谢。她表示,老年社会学论坛已经连续举办十年有余,也是每年社会学年会分论坛中规模最大的分论坛之一,这离不开对老年社会学充满热情并长期支持论坛发展的专家学者们。

论坛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教授进行致辞,杜鹏教授作为老年社会学专委会首任主任委员,参与、见证了老年社会学会的建设和发展。杜鹏教授首先对参与到论坛的学者们表示了欢迎,他提到本次论坛的主题与社会学年会“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社会学征程”的主题相契合,是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重要发展目标与任务,希望与会者可以围绕老龄社会治理与中国式养老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最后,杜鹏教授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 第一单元 -


本次论坛共设置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为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陈卫教授主持,南京大学陈友华教授点评,共有五位嘉宾进行主旨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孙鹃娟教授强调,精准认识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式养老的基本前提。她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系统分析了人口负增长背景下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及未来趋势,并通过构建生活质量评估体系分类得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阶段性、区域性特点和重点。孙教授还阐释了中国式养老的内涵,并针对中国式养老大国性、阶段性等特点提出老龄社会治理方案。


中央财经大学丁志宏教授的研究围绕“轮养”展开,丁教授系统梳理了轮养的历史、内容、特征和影响因素,并指出失智老年人与健康老年人存在显著不同,对照护支持从要求更高,从而给轮养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通过观察和访谈,他总结并分类了失智老年人的轮养策略,认为轮养是家庭整体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南开大学教授陈璐关注中国老年人的年龄认知和社会参与,研究表明积极的年龄认知能够显著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这一提升效果主要体现在促进了经济活动、志愿活动和休闲活动的参与。积极的年龄认知通过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增强其角色转换适应性和社会发展适应性,从而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西安科技大学王萍教授对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代际支持何以和谐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基于跨学科的方法构建了结构精密、逻辑严谨的研究框架,该框架对深入探讨代际支持、养老生计及养老福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南京邮电大学周建芳教授指出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配置仍是对人口因素的粗线条被动响应,而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必将对卫生资源产生影响,因此亟需探讨中国的卫生资源配置。通过对OECD国家人口老龄化水平及卫生资源配置进行研究,周教授发现老龄化水平对卫生支出影响显著,存在门槛效应,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点评人陈友华教授对第一单元的五位发言人的发言进行了精炼的总结和评价,五位发言人的研究回应了现实需要且极具启发性,对老龄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陈友华教授表示期待五位发言人未来能取得更丰硕的研究成果。

- 第二单元 -


该单元围绕老龄社会治理展开,由济南大学梁丽霞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杜鹏教授点评,共有五位嘉宾进行主旨发言。


中山大学张韵副教授从政府卫生医疗支出的策略切入,探索了政府卫生医疗支出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发现增加对需求方的财政支出,可以获得更好的健康效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景晓芬副教授分析了我国民众对政府的养老责任期望,研究发现弱势群体对政府承担养老责任抱有较高的期望,且不同年龄和世代人们对政府养老责任的不同期望,未来应加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


中国农业大学张艳霞副教授从农村养老服务入手,聚焦于农村养老服务的可持续性供给,提出应因地制宜扩展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主体多元化。


清华大学博士后宁学斯基于三个城乡模糊地区的典型案例,提炼城乡养老服务融合经验,对话城乡连续体理论,提出积极一元主义理念应用于养老服务的城乡融合领域,强调以城乡优势主动推动城乡养老服务互补,实现渐进式的分阶段融合,最终使城乡老年人均可自由选择等质多元的服务。


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冉晓醒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缺失养老市场联结点、养老及医疗资源分布失衡且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不高的问题,而社会企业具有弥补市场及政府失灵的功能,未来应进一步助推社会企业参与京津冀协同养老。


中国人民大学杜鹏教授对第二单元的发言进行点评,杜鹏教授指出五个发言人的研究都响应了时代需求,在选题上凸显了前沿性。随后,杜鹏教授分别对五项研究提出了中肯的、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并对后续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很高期望。

- 第三单元 -


第三单元为老年社会参与环节,由南开大学朱荟教授主持,河北大学王金营教授点评,共有六位嘉宾进行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田丰研究员在数字化和老龄化双重叠加的背景下,从优势视角出发建构了数字包容四阶段累积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数字包容型老龄社会的新特征,由此提出了迈向数字包容型老龄社会的框架。


中国人民大学谢立黎副教授聚焦就业与个体主观福祉之间的联系,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依据积极老龄化理论构建了我国年长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分析框架,并基于数据分析,发现年长劳动力的就业质量和主观福祉水平存在群体差异。


河北大学石贝贝副教授分析了我国老年人口消费结构,发现老年人消费以基本型为主,结构发展轨迹存在异质性,受生命历程和队列效应影响显著。最后,石贝贝副教授就实现老年人口从基本型消费向发展型及享受型消费升级提出了对策建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胡钊源副教授关注了农村中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研究发现非农劳动有利于降低抑郁水平;而长时间、高龄从事农业劳动会导致抑郁水平上升。此外,农村中老年群体的人力资本难以长期支撑“以家为本”的持续劳动,压力的代际传递成为影响老年人抑郁水平的隐形因素。


广东财经大学讲师褚勇强基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详细介绍了国际文献中关于居家适老化改造研究的理论源起及其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并结合我国居家适老化改造实践,进一步提出适老化改造关键议题和相关议题上的政策协调难题,为深化我国居家适老化改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提供参考。


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冯雨欣基于成都市高新区智慧养老的试点工作,探析了老年人参与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价值共创的行为逻辑。该研究在价值共创的理论视角下,指出老年人在智慧养老服务过程中存在低、高能级的两类价值共创行为,信任水平、价值感知、关系感知、数字禀赋、受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五个因素的不同组合构成共创行为产生的条件。


河北大学王金营教授对第三单元的发言进行点评,王金营教授对六位发言人的选题意义表示了积极肯定,逐一总结提炼了各位发言人研究内容,从不同角度对各位发言人的研究进行了评价,提出了进一步的完善建议,鼓励各位发言人进一步丰富完善研究内容。

- 第四单元 -


第四单元为老年健康与养老环节,由浙江农林大学郅玉玲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张文娟教授点评,共有六位嘉宾进行主旨发言。


深圳大学唐咏教授关注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代际支持与孤独感。研究发现,家庭代际支持中经济与精神支持对老年独生子女父母孤独感的降低有显著正向影响,年龄会对老年独生子女父母孤独感的降低有显著正负向影响。


天津师范大学冀云教授聚焦老年虐待现象,发现受虐老人更多的寻求非正式来源的帮助,基于研究发现,冀云教授建议努力推广宣传教育,提高专业服务机构的意识,以有益和积极的方式回应帮助受虐待老人。


北京师范大学付媛媛副教授探讨了老年人童年期不良经历与老年期抑郁情绪的网络结构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童年期不良经历与老年期抑郁情绪广泛关联。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讲师董亭月系统回顾了社会学、人类学、社会政策、护理学等学科视角下的照护概念与理论,并对我国照护政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性回顾,最后提出我国照护实践与政策制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云南大学讲师李磊构建了中国老年家庭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家庭养老脆弱性并分析其收敛趋势。研究发现,中国家庭养老脆弱性总体空间差异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N”型变化趋势,家庭养老脆弱性差异的最大来源是敏感性维度的差异。因此,强化家庭养老功能需进一步关注地区、家庭、个体等层面的多元化差异和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薛诗睿从理论层面对老年照护需求评估进行深入探讨,并对美国、日本及澳大利亚的老年照护需求评估模式进行综合比较,系统总结了其实践经验。由此,提出了我国老年照护需求评估的发展框架,为优化照护服务体系提供参考借鉴。


中国人民大学张文娟教授对第四单元的发言进行点评,张文娟教授对六位发言人的研究意义给予了积极评价,随后对各位发言的人研究内容进行了逐一点评,鼓励各位发言人形成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本次论坛共收到一百五十余份的论文投稿,背后反映出学者们对老龄社会这一研究领域的热情以及对老龄社会这一现实问题的关注及思考。在为期两天的时间内,全国各地的学者们会聚于我哈尔滨工程大学,就“中国式养老与老龄社会治理”的各项议题展开切磋和交流,为参会嘉宾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再次感谢各位参会师生及工作人员的支持,期待下一次老年社会学会再会!

 排版朱田宁

    撰稿|薛诗睿 孙崇迅 欧阳材泓

审校陈雨欣 王飞 罗叶圣 秦欢欢

老年学教学与研究
专注老年学教学与研究,依托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同时联合国内外老年学及相关领域的学科力量,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展开探讨和交流。本公众号是老年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资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