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荐】2024年39号|性别差异、养老金福利与退休决策

文摘   2024-10-17 08:00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主题简介

为响应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公众号将围绕其重点举措设置五个专题方向:①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有效供给;②打造高质量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③加快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④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⑤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

本月讨论的专题方向为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有效供给,分享文章的子主题为延迟退休政策。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策部署,适应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健康水平、人口结构、劳动力供给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本月文章将围绕上述延迟退休话题展开讨论。下面是本月推荐的第二篇文章,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锐教授、博士研究生贾敏雪撰写的《性别差异、养老金福利与退休决策》。





文章摘要

明晰不同性别个体在延迟退休中的福利损益,是优化设计延迟退休制度的关键。本文使用微观模拟和OAXACA-RIF分解方法,模拟了现行制度以及八种延迟退休制度下个体的养老金总财富、养老金净财富、退休总净现值三种养老金福利,并通过模拟养老金总财富累计值、养老金总财富峰值、养老金净财富峰值、期权价值确定了个体最优的退休年龄选择。研究发现,现行制度存在提前退休激励;阶梯奖惩的弹性延迟退休制度具有延迟退休激励效果;现行制度下个体养老金福利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可以通过延迟退休缓解。据此,本文认为在延迟退休制度设计中需要加入激励措施、采取具有阶梯奖惩措施的弹性延迟退休方案、减少养老金福利的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

ZHAI YAO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社会养老保险负担不断加重,延迟退休已成为必然选择。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最初目标和最终指向均是保障个体因年老退出劳动力市场后的基本生活,因此,明晰延迟退休过程中个体养老金的福利损益是推动延迟退休改革成功的关键。
我国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设定有较大的性别差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世界各国也认为缓解性别不平等不仅是道德和社会问题,也是包容性和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关键。因此,如何在延迟退休中处理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的性别差异、促进养老金福利性别平等也应当成为延迟退休制度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点之一。
综上所述,充分考虑延迟退休中不同性别个体的养老金福利和退休选择,是延迟退休制度顺利推行的关键。本文贡献在于:第一,模拟了不同延迟退休制度设计下个体的养老金福利,为延迟退休制度设计提供了方案。第二,模拟了不同延迟退休制度设计下个体的退休选择,为促进延迟退休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思路。第三,关注了我国养老金福利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为延迟退休制度中如何处理性别差异提供了参考。


二、养老金福利、个体退休决策、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模型


(一)养老金福利模型

本文选用了养老金总财富、养老金净财富和退休总净现值三个指标对个体养老金福利进行了模拟、分析和比较。

1.养老金总财富,表示个体退休后获得的养老金的精算现值:

2.养老金净财富,表示个体退休后获得的养老金精算现值扣除养老金缴费精算现值后的余额:

3.退休总净现值,根据个体在不同年龄的收入和闲暇计算出在某个年龄退休的总净现值:

为了更全面地分析个体养老金福利,应当对养老金总财富、养老金净财富、退休总净现值三项指标进行模拟。

(二)个体退休决策模型

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是决定个体退休与否的重要因素,本文确定了四个建立在养老金福利基础上的个体退休决策依据。

1.养老金总财富累计值,表示推迟一期退休获得的养老金总财富减去当期退休获得的养老金总财富的差值:

2.养老金总财富峰值,表示个体在R*岁退休获得的一生养老金总财富的最大值与在R岁退休获得的养老金总财富之间的差值:

3.养老金净财富峰值,表示个体在R*岁退休获得的一生养老金净财富的最大值与在 R岁退休获得的养老金净财富之间的差值:

4.期权价值,表示个体在R*岁退休获得的一生总净现值的最大与在R岁退休获得的总净现值之间的差值:

为了充分考虑个体退休决策依据的多样性,应当对养老金总财富累计值、养老金总财富峰值、养老金净财富峰值、期权价值四种决策依据全面进行模拟和比较分析。

(三)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模型

根据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2005〕38号)规定,退休当年养老金计发办法如式(8)所示:

式(8)中,PENs(R)是年龄s岁时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PENs1)和个人账户养老金(PENs2)两部分。


三、个体微观模拟方法、参数设定与校准、不平等的测度和分解


(一)个体微观模拟方法

本文使用个体微观模拟方法对个体的养老金福利和退休选择进行了模拟。本文使用2020年“每月税后工资”作为样本基期的收入,同时使用性别、年龄、年龄的多次方、受教育年限、地区、职业、工作单位性质作为解释变量对个体终身工资收入方程进行了估计,并计算个体生命周期内每年的工资。由于女性法定退休年龄远低于男性,为了构造更加合理的工资收入的反事实,本文使用包含男性和女性的全样本对工资方程的系数进行了估计,终身工资收入方程如式(12)所示:

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由于在对个体养老金福利进行模拟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唯一的模拟基期,本文将2020年作为基期。

(二)参数设定与校准

在对微观个体的养老金福利进行模拟时,本文依据制度规定、现实国情和既往研究,对以下参数进行了设定和校准。

首先,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关参数进行设定。本文设定个人账户的投资收益率为2.25%,养老金待遇的调整系数为每年5.5%。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工人退休年龄为50岁,女性干部退休年龄为55岁。

其次,对工资相关的参数进行设定。假设工资的折现率与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相同,取2.25%。各年度各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根据统计局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确定。本文将失业率进行了分性别、分年龄段的设定:一是计算样本中男性和女性在当前制度下法定退休年龄之前各年龄段的失业率;二是参考失业率的基准为4%左右、女性老年人的失业率高于男性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的失业率高于低龄老年人的研究结论进行设定。

最后,对个体相关特征进行设定。本文设定个体最长寿命为105岁;在每个年龄的生存概率根据该生命表养老业务类数据计算,高龄女性的生存概率要高于同龄男性;同时设定微观个体主观贴现率为0.95;闲暇偏好设定为1.5;假设微观个体风险厌恶,其风险规避系数为0.75;并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年龄20岁设为开始缴费的年龄。

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在敏感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中将对以上部分参数设定进行校准。

(三)不平等的测度和分解

本文使用基尼系数测度养老金福利性别不平等的程度。本文使用OAXACA-RIF方法对养老金福利的不平等进行了分解,通过构建一个具有女性可观测特征但是被当成男性的反事实C,将养老金福利分解为以下形式:


四、延迟退休制度设计、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延迟退休制度设计

在延迟退休改革过程中可以选择刚性延迟退休和弹性延迟退休两种方式。表2展示了在不同延迟退休方式下的制度设计。方案一和方案二设定了男女相同的法定退休年龄,方案三和方案四设定了男女不同的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年龄的性别差距被设定为5岁。方案五至方案八为弹性延迟退休制度设计,其中,方案五没有设定延迟退休奖惩,方案六设定了较小的延迟退休奖惩,方案七设定了较大的延迟退休奖惩,方案八设定了阶梯延迟退休奖惩。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将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査数据(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作为研究样本。在保留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及回答了基期收入的样本后,考虑到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未退休的个体,因此仅保留了年龄小于60岁的男性样本1165个,年龄小于55岁的女性样本948个。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3显示了本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男性的样本量多于女性,男性的平均年龄和年龄的最大值高于女性。此外,男性平均每月的税后工资约是女性的1.4倍;不同性别个体的受教育年限基本相同。



五、性别差异的养老金福利


(一)现行制度下性别差异的养老金福利

表4显示了在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个体可以获得的养老金福利,可以看出女性平均获得的养老金福利高于男性,这是因为女性退休年龄早于男性5年~10年,更长的领取养老金的时间抵消了低缴费的影响,从而使得女性整体上获得了更多的养老金福利

为了进一步探讨个体养老金福利在生命周期内的变化,本文对个体在现行制度下从40岁至70岁的平均养老金福利进行了模拟(见图 1)。

(二)延迟退休制度下性别差异的养老金福利

在不同的延迟退休方式下,个体的养老金福利大小有所不同。图2主要反映了在弹性延迟退休制度下个体养老金福利的变化情况。

延迟退休中整体福利平均水平的变化无法完全反映每个个体养老金福利的变化,因此表5反映了与现行退休制度设计相比,延迟退休制度实施时个体养老金福利受损的比重。

(三)现行制度和延迟退休制度下养老金福利的性别不平等

不同性别之间的平均差距难以反映养老金福利的性别不平等,因此本文对现行制度和不同延迟退休制度下的养老金福利进行了OAXACA-RIF分解,结果如表6所示。


六、性别差异的个体退休决策


(一)现行制度下性别差异的个体退休决策

表7表示现行制度下个体最优退休年龄选择。这意味着在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倾向于选择在较早的年龄退休

图3显示了在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倾向于选择在某个退休年龄退休的个体占总样本的比重,无论是在哪种福利标准和退休年龄的决策依据下,多数个体都会选择在50岁之前退休,这表明我国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不同性别个体中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提前退休激励,促使个体倾向于更早退休

(二)延迟退休制度下性别差异的个体退休决策

图4描绘了不同的弹性延迟退休方案下,个体最优退休年龄为某个年龄的人数占总样本的比重。


七、敏感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一)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跨期调整

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变动将对个体的缴费基数产生影响。在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下,在以养老金总财富累计值、养老金总财富峰值、养老金净财富峰值、期权价值四种类型的福利标准下,不同性别个体的最优退休年龄均主要集中在40岁至44岁的区间内,与上文的研究结论相似,这说明现行制度设计依然具有明显的提前退休激励效应,与此同时说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调整没有对个体最优退休年龄选择产生大幅影响

(二)性别差异的闲暇偏好带来的影响

闲暇偏好参数k反映出人们在退休后对闲暇的偏好。图5反映了不同k值下各年龄退休总净现值的均值,可以发现随着k取值的不断增加,个体在每个年龄获得的总净现值的均值也在不断增加,男性和女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个体获得的总净现值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步减小。图6反映了不同k值下各年龄期权价值的均值变化,模拟结果同样反映了在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下,个体的养老金福利会随着退休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八、结论、政策建议及讨论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下个体能够获得的养老金福利在46岁左右后逐渐降低,因此个体会倾向于选择在较早的年龄退休,现行制度存在提前退休激励。第二,如果实施具有阶梯奖惩的弹性延迟退休制度,那么女性在延迟退休中福利受损的比例最低;在该制度下,当以养老金净财富为福利标准时,男性在延迟退休中福利受损的比例最低,当以养老金总财富和退休总净现值为福利标准时,男性在延迟退休中福利受损的比例也相对较低;与此同时在该制度下,所有个体都可以选择在自己的最优退休年龄退休,从而使延迟退休的实施面临较小阻力。第三,现行制度下个体获得的养老金福利存在着显著的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在不同的养老金福利标准下,相较于其他制度设计,阶梯奖惩的弹性延迟退休制度对缓解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的效果较好,更有利于促进养老金福利的性别平等。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第一,在延迟退休中需要加入延迟退休激励措施,而不能仅在现行制度设计下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第二,采用具有阶梯奖惩措施的弹性延迟退休制度。第三,在延迟退休制度设计中关注养老金福利性别不平等的变化情况,减少因制度设计带来的养老金福利的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


作  者  简  介

李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养老保险、就业与创业政策、收入分配

贾敏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养老保险

文献来源

李锐,贾敏雪. 性别差异、养老金福利与退休决策 [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4, 44 (03): 97-116.

声明

对原文献有删节,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年学教学与研究公众号立场。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修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撰稿丨柴淑君

排版丨薛诗睿

审校丨张硕 刘远卓 金典

往期推荐

【好文推荐】2024年38号|弹性退休制度下谁更愿意延迟退休?——基于Option Value模型的微观模拟

【好文推荐】2024年37号 | 普惠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模式创新  ———以北京市养老服务联合体为例

【好文推荐】2024年35号 |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变迁:历程、逻辑与展望——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好文推荐】2024年30号 | 劳动力市场转换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农业与非农部门追踪比较研究

【好文推荐】2024年27号 | 赋能与拓域:互联网使用对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模式的影响研究

老年学教学与研究
专注老年学教学与研究,依托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同时联合国内外老年学及相关领域的学科力量,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展开探讨和交流。本公众号是老年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资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