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荐】2024年32号 |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延迟退休与养老金可持续性

文摘   2024-08-22 18:16   山东  

主题简介

为响应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公众号将围绕其重点举措设置五个专题方向:①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有效供给;②打造高质量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③加快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④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⑤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       

本月讨论的专题方向是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有效供给,分享文章的主题为“延迟退休政策的问题与实践”。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进入负增长状态,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受到威胁、劳动力资源面临短缺问题,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势在必行。然而截至目前,我国尚未推行面向全国劳动者的普遍延迟退休政策。为何延迟退休政策陷入停滞?现有延迟退休政策存在哪些局限?如何筹划更合理的延迟退休方案?怎么让延迟退休政策更为顺畅地被广大劳动者所接受?本月精选的四篇文章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本月推荐的第四篇文章是由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于新亮、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郭文光、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倩和山东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琦撰写并发表在《财经研究》上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延迟退休与养老金可持续性》。


摘要

在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两种养老制度具有完全不同的给付方式,二者对员工退休意愿的差异化作用及对养老金可持续性的影响将直接关系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基于世代交叠模型(OLG)理论框架,分析了在不同的养老金给付方式下员工的退休决策,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一、引言

中国建立了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在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仍面临财务平衡和保障程度上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转制成本带来的“空账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基金压力日趋严峻;另一方面,养老金替代率逐年下降,老年人退休后的保障缺口进一步加大。同时,中国劳动力市场供给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基本养老保险的运行压力,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理论上,在预期寿命一定且养老金按固定金额给付的情况下,员工退休年龄越晚,所领取的养老金总额越少,因此参加这类养老保险的员工会产生提前退休动机。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具有按固定金额给付的特征,其是否会使员工产生提前退休动机?与基本养老金给付方式不同,中国企业年金采用基金制,员工领取的养老金总额与退休前缴费及其投资收益相关,缴费越多、投资收益越高,则养老金越多。中国企业年金制度会不会对员工的退休意愿产生一种与基本养老保险相反的作用呢?如果企业年金能够有效延迟员工退休意愿,又会对中国养老金可持续性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鉴于此,本文在世代交叠模型(OLG)理论框架内,具体分析了不同的养老金给付方式下员工的退休决策,并进一步利用微观数据,实证检验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对员工退休意愿的差异化影响。


二、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的提升,养老保险成为了员工退休决策的影响因素之一,并被研究广泛关注。早期研究表明,社会养老保险的建立削弱了员工生命后期的劳动力供给,从而降低产出水平。此后,养老保险被认为是影响员工劳动力供给和退休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其诱导员工提前退休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证实。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财务日趋恶化,延迟退休政策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热点,许多研究着重测算了延迟退休制度对于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的影响,而通过国内外研究可以发现,养老保险也会反过来影响劳动力供给和退休决策。受发展现状和数据限制的影响,企业年金因素尚未被引入员工劳动力供给和退休决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对员工劳动力供给和退休决策的差异化影响以及共同作用机理更少有研究深入考察。目前,国内外在养老保险对退休决策的作用机制的分析上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法;二是期权价值分析。两种方法均强调个人效用或财富,而忽略了养老金变革和退休政策对企业生产、财政平衡和资本积累层面更一般的影响。此后,世代交叠理论逐渐成为理论分析养老保险和退休决策的主要方法,该模型通过分析部门财富转移可以使结果更具参考价值。


三、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说

(一)理论模型构建

本文构建一个包含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延迟退休的OLG模型,分析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对员工个人退休意愿的影响。

1.代表性个体。假定代表性个体的经济决策包括两部分,即成年期和老年期,且每一期都有1单位时间禀赋。其中,代表性个体成年期的时间禀赋用于工作,并将所得收入用于缴纳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以及成年期的个人消费和储蓄。基于本文延迟退休的设定,老年期的时间禀赋一部分继续用于工作,剩余部分为闲暇,老年期的消费来源于延迟退休的工资收入、储蓄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账户的养老金。本文假定代表性个体的效用水平与三部分有关,即成年期消费、老年期消费、老年期的健康水平。

2.最终产品部门。本文假定最终产品部门处于完全竞争市场,通过雇佣资本和劳动力进行生产且规模报酬不变。

3.养老保障部门。养老保障部门提供的养老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两个项目。在筹资方面,两个养老保险项目均来源于个人缴费和企业缴费两部分,在给付方面,本文根据两项养老保险现行支付政策,设定基本养老保险给付的养老金包括社会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

4.医疗服务部门。医疗服务部门雇佣劳动力提供医疗服务。假设单位劳动时间全部转化为医疗服务,且医疗服务部门工资等于最终产品部门工资。筹资来源于个体购买医疗服务的自付金额和医疗保险补贴,支出为支付劳动力工资。

5.资本市场。本文假设资本市场出清,当期资本积累来自于代表性个体的储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和企业年金,并全部用于下一期的资本投资。


(二)模型求解与研究假说

延迟退休时间d的均衡方程为:



延迟退休时间与众多因素有关,包括人口出生率n、老年期效用贴现因子β、个体对自身闲暇时间偏好程度θ、资本收入占总收入比重α,以及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费率η、企业年金企业缴费率λ(τ)、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σ和闲暇权重a。

延迟退休时间d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费率η负相关,即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费率η的上升将带来延迟退休时间d的下降,意味着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费率η越高,个体延迟退休意愿越弱。据此提出假说1:基本养老保险具有提前退休效应。与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相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更倾向于提前退休,延迟退休意愿更低。延迟退休时间d对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费率η偏导数与企业年金个体缴费率τ正相关,结合d/η<0,即基本养老保险具有促使个体产生提前退休意愿的政策效果,企业年金个体缴费率τ的上升将带来基本养老保险提前退休效应的下降,企业年金个体缴费率τ越高,个体提前退休意愿越弱,延迟退休意愿越强。据此提出假说2:企业年金具有延迟退休效应。与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相比,参加企业年金的个体的提前退休意愿更低,更倾向于延迟退休。


四、实证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用的员工微观数据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该调查在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期正式调查由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在2012年启动,并于2014年和2016年分别完成了第一次追踪调查和第一次轮换追踪调查。在2014年数据调查中,被访问员工需要回答三个新增问题,即“按照现在的退休制度,您应该是在什么年龄退休”,“您认为您的理想退休年龄应该是多少岁”以及“您是否赞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该数据库涉及问题恰好是本文进行被解释变量设定的重要指标。


(二)实证模型与变量设定

本文将选取以员工为受访者的微观数据库对上文提出的假设命题进行实证分析,为此建立如下计量模型:

被解释变量Ri为员工退休意愿;Bi和Bi×Pi为本文核心解释变量,用以检验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两类养老保险项目对员工退休意愿的差异化影响和共同作用;Xik为控制变量组,ak表示对应估计系数;β0为常数项,µi为模型误差项,设定µ(0,σ2)。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对该模型进行估计。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本检验分析

养老保险对员工退休意愿影响的检验结果见表1。列(1)为未加入任何控制变量和固定效应的简单检验。列(2)—列(5)分别为依次加入员工人口学特征、健康收入水平和家庭特征、工作特征等控制变量以及固定效应后的进一步检验。相比于没有参加任何养老保险的员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的退休意愿显著提前,退休年龄将提前约0.356至0.449年;而同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员工的退休意愿反而不再存在显著差异,估计系数不显著;企业年金的估计系数分别在5%和10%检验水平上显著为正。由此得出,企业年金使得员工产生了显著的延迟退休意愿,退休年龄将延迟约0.434至0.579年。以上回归结果基本验证了假说1和假说2。



(二)稳健性检验

1.更换被解释变量

为克服由员工退休意愿变量设定导致的估计偏差,本文更换员工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支持程度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序列选择模型Order-Probit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列(1)—列(3)结果显示,相比于没有参加任何养老保险的员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显著降低员工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支持程度,表明员工提前退休意愿增强;而同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对员工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支持程度的影响作用微弱,仅在加入控制变量下,估计系数在10%检验水平上显著,在加入企业、行业和地区固定效应后反而不再显著。由此可知,企业年金显著提升了员工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支持程度,表明员工延迟退休意愿增强,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研究假说具有较高的稳健性。



2.工具变量法

由于员工参加养老保险和退休意愿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与遗漏变量问题,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估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对员工退休意愿的影响。考虑到模型中同时包含两个解释变量,因此,本文选择构建三阶段最小二乘(3SLS)工具变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工具变量结果(表3)表明,在克服双向因果关系与遗漏变量后,基本检验结果依然成立,再次验证了本文研究假说的稳健性。



3.倾向得分匹配

为克服员工参加养老保险和退休意愿间自选择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还采用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估计员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带来的退休意愿差异,并采用Probit模型分别计算员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以及同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概率,即倾向得分估计。根据匹配后样本分别计算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以及同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对员工退休意愿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计算见表4,本文核心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与前文检验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本文结论具有较高的稳健性。




六、作用机制及拓展分析

(一)作用机制检验

本文将进一步探究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分别对企业员工退休意愿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

1.提前退休意愿机制研究

虽然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养老金随退休年龄延长而有所增加,但是基本养老金的主体仍然是基础账户养老金,而基础账户养老金领取高低几乎不与退休年龄挂钩,主要取决于外生的社会平均工资。延迟退休后领取基本养老保险总体财富金额主要取决于领取年份的长短。因此,在预期寿命一定的情况下,员工退休时间越晚,基本养老保险领取年份则越短,基本养老保险金领取年份随工作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基本养老金总财富金额也会随之减少,加之继续工作会进一步降低健康水平、耗费更大的医疗成本,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会产生提前退休动机和意愿。

2.延迟退休意愿机制研究

由于企业年金完全归个人所有、死后继承,其领取总财富金额与员工个人工资水平直接相关,与领取时间无关,且个人退休年龄越大,个人工资水平越高,企业年金领取总财富也越高。因此,当延迟退休所带来的基本养老金财富损失被企业年金财富收益抵消,甚至后者超越前者时,员工就会倾向于选择延迟退休,从而产生延迟退休意愿。

作用机制整体分析表明,一方面,由于在预期寿命一定的情况下,员工退休时间越晚,个人基本养老保险领取年份越短,基本养老保险财富金额会随之减少,同时继续工作进一步降低健康水平、耗费更高的医疗成本,因此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会产生提前退休动机和意愿;另一方面,企业年金财富随退休时间的延迟而逐渐积累,当延迟退休所带来的企业年金财富收益抵消基本养老金财富损失,甚至引致养老金总体财富增加时,员工就更倾向于延迟退休,从而产生了延迟退休意愿。


(二)异质性分析

本文按照性别、职称、工种和受教育程度分别将员工总样本分为男性和女性子样本、有职称和无职称子样本、有资格认证和无资格认证子样本以及受过高等教育和未受高等教育子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详见表5。



与男性、有职称、有资格认证和受高等教育的员工相比,基本养老保险对女性、无职称、无资格认证和未受高等教育的员工分别产生了更为显著的提前退休效应。而与之相对应,相比于男性、有职称、有资格认证和受高等教育的员工,企业年金也使得女性、无职称、无资格认证和未受高等教育的员工分别产生了更加显著的延迟退休意愿,异质性检验回归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研究假说。


七、结论和政策启示

本文主要发现包括:第一,相比于没有任何养老保险的个体,基本养老保险引起个体提前退休意愿增强,而在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加入企业年金后,个体的退休意愿却不再具有显著差异,说明企业年金具有增强延迟退休意愿的作用。第二,基本养老保险带来的提前退休意愿越强的个体,如企业年金的延迟退休效应也越大。第三,机制分析表明,如果企业员工退休时间越晚,个人基本养老保险财富金额会随之减少,延长工作时间又将进一步降低健康水平进而耗费更高的医疗成本,因此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会使员工产生提前退休的动机和意愿;企业年金财富随退休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积累,当延迟退休所带来的企业年金财富收益抵消基本养老金财富损失,甚至引致养老金总体财富增加时,员工就会产生延迟退休意愿。

本文研究发现对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和延迟退休政策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第一,继续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第二,建立个性化的养老保险计划,进一步激励劳动力市场。第三,通过养老金改革推进优化延迟退休政策。



作者简介


于新亮,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文光,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李倩,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琦,山东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献来源


于新亮,郭文光,李倩,等.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延迟退休与养老金可持续性[J].财经研究,2023,49(09):34-48.


声明


对原文献有删节,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年学教学与研究公众号立场。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修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刘文婧 李子洋

排版|刘文婧

审校|王曼茹 袁喆 徐慧敏


好文推荐

【好文推荐】2024年31号 | 延迟退休政策的功能替代、系统拓展与协同治理

【好文推荐】2024年30号 | 劳动力市场转换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农业与非农部门追踪比较研究

【好文推荐】2024年29号 | 社会建构、反馈效应与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停滞

老年学教学与研究
专注老年学教学与研究,依托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同时联合国内外老年学及相关领域的学科力量,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展开探讨和交流。本公众号是老年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资讯平台。
 最新文章